社会与时事
漸漸退去的新無神論浪潮
書評:《驚人的重拾信仰》,賈斯汀·布賴爾利 著
2024-04-04
—— Pip Witheridge

如果有人要講述世俗思想家如何重新考慮基督教的故事,那他一定得是一位離他們最近的人。

賈斯汀·布賴爾利(Justin Brierley)正是這樣的人。

布賴爾利是「不可思議」(Unbelievable?)播客節目的主持人,他定期將基督徒思想家和世俗思想家聚集在一起,探討對人生重大問題的不同答案,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亞馬遜網站這樣介紹這本書:

驚人的重拾信仰:爲什麼新無神論日漸式微,以及爲什麼世俗思想家重新開始考慮基督教信仰》(The Surprising Rebirth of Belief in God: Why New Atheism Grew Old and Secular Thinkers Are Considering Christianity Again

賈斯汀·布賴爾利堅信,我們正在目睹一股日益壯大的信仰浪潮。

曾塑造了西方的基督教敘事已被席捲而來的世俗主義所取代,「信仰之大海」唯剩下「長長的、正在撤離的咆哮喘息」(摘自著名詩人馬修·阿諾德 [Matthew Arnold] 之《多佛海灘 》[Dover Beach]——譯註)。但這就是故事的結局嗎?

在《驚人的重拾信仰》一書中,布賴爾利描述了新無神論的急劇衰落和一個新的對話的興起,討論上帝是否能解釋科學、歷史、文化和存在的意義。人們正在重返基督教——但教會準備好迎接新一輪的信仰浪潮了嗎?

丁道爾提升(Tyndale Elevate)出版社,259 頁

在布賴爾利的職業生涯中,他注意到了一種趨勢:新無神論已經過時,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基督教。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相信,我們正在一些公共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故事中看到信仰回歸的初步跡象,他們驚訝地發現基督教故事仍然能引起共鳴。(4 頁)  

在《驚人的重拾信仰》一書中,布賴爾利思考了其中的原因。

新無神論的空想

2000 年代,許多人在閱讀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薩姆·哈里斯(Sam Harris)和新無神論者的暢銷書之後,離棄了宗教信仰。如今,在布賴爾利生活和工作的英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宣稱自己沒有宗教信仰。澳大利亞的情況也差不多——在上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將近 40% 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宗教信仰」。然而,布賴爾利斷言,新無神論「基本上是一股被淘汰的力量,被歸於互聯網的角落......作爲一種嚴肅的文化現象,它已經淡出了公眾的視野」(25 頁)。

新無神論狂潮爲何消退?首先是公眾對其最主要支持者的傲慢態度感到厭惡,以及運動內部的分裂(原來新無神論也有異端和不同宗派之分)。但狂潮消退的主要原因是「事實證明,無神論是一種非常膚淺的世界觀,無法爲生活提供意義」(28 頁)。它未能提供我們當下所需的心靈和屬靈資源來應對意義危機。即使嘗試,也往往借鑑基督教。

新無神論的無宗教烏托邦已被證明是癡人說夢......許多現代無神論者沒有認識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早在他們之前就出現的基督教文化。(56 頁)

布賴爾利的診斷令人信服。不過,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伴隨著診斷而來的知識分子的謙遜:「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理查德·道金斯。最嚴厲的批評者往往是最能幫助我們成長的人。」(30 頁)在他的播客節目中,布賴爾利經常以身作則,展示基督徒和世俗思想家之間的謙遜交往是什麼樣的。他在本書中再一次身體力行,我們應該學習一二。

耐人尋味的名字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講述了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歷史學家湯姆·霍蘭(Tom Holland)和記者道格拉斯·默里(Douglas Murray)等公共知識分子重新評估基督教的故事。很顯然,西方的故事與基督教的故事緊密相連,以至於大家很容易忘記我們都在基督教文化大海中暢遊。我們認爲值得爲之奮鬥的道德價值觀也是如此:「當我們崇尚謙遜和同情,或捍衛每個人的平等和尊嚴時,我們就是在追隨耶穌基督的腳步」(88 頁)。本書的一大優勢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讚許上:

承認我們對基督教所欠的文化和心理債務,並不等同於相信耶穌活過、死過並從死裡復活……基督徒不僅相信基督教在社會上有用,他們還相信它是真實的。(60 頁)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喬丹·彼得森和湯姆·霍蘭等人揭露了我們的文化欠了基督教的債,這固然很好,但福音迫使我們更進一步。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是:耶穌真的從死裡復活了嗎?

布賴爾利號召大家去探索那些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文字:「聖經有著一種頑強的力量,每當新一代的讀者真正去讀聖經時,他們會感到聖經給他們帶來的驚喜。」(99 頁)

但是,重新思考基督信仰的不僅僅是歷史學家和記者。布賴爾利對自然主義世界觀進行了拷問,探討了幾個高深的問題:科學能否對宇宙存在的原因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生命能從非生命中產生嗎?無意識的物質能產生有意識的思想嗎?道德是否只能源於物質本身?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和哲學家不相信只有科學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準備迎接高潮

書的最後,作者爲期待信仰轉折之潮的教會提出了一些智慧之言。其中一條建議讓人覺得危險:「保持基督教的奇怪性」(strangeness,222 頁)。我喜歡這句話。我自己就試圖避開基督教的那些「奇怪」部分,好讓那些持懷疑態度的朋友能夠容易接受基督教,然而,這種做法是錯的。 我忘記了聖經中充滿了許多與現代人感覺格格不入的東西:天使、奇蹟,更不用說上帝的獨生子爲我們的罪而死,然後復活!我們應該承認我們所宣稱的真理的奇怪之處。

這個建議忽略了一點,它沒有指出造成有些教會奇怪的原因是不好的——這些原因與基督教的主張毫無關係——但是這些教會的奇怪做法可能會讓想深入探索基督教的人望而卻步。儘管如此,這個建議還是值得一聽,讓我們好好思考。

許多基督徒(包括我自己)都渴望看到更多的人重新探索基督教。布賴爾利在書中預言,在我們有生之年,西方信仰的潮流可能會轉向,這實在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澳大利亞網站:The Receding Tides of New Atheism.

Pip Witheridge(皮普·威瑟里奇)就讀於悉尼摩爾神學院(Moore Theological College)。他是卡林福德(Carlingford)聖保羅聖公會(St Paul’s Anglican Church)的學生事工牧師。
標籤
書評
新無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