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聖經譯本
2024-08-25
—— Mark L. Strauss

定義

無論譯文更側重在功能上與原文對等,還是更側重在形式上與原文對應,譯者的任務始終是取得一個平衡。不僅要清楚傳達原文信息,同時也要讓譯文讀者能夠理解原文的修辭手法——這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爲了確保神所寫下來的話語能夠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清楚地傳遞真理。

摘要

聖經是上帝寫給人的書面文字,已經翻譯成 3,350 多種不同語言。甚至在新約成書之前,神的子民已經開始遍佈世界各地,聖經也就差不多已經翻譯成他們所使用的所有語言。聖經翻譯有兩種不同的理念:形式對應(formal equivalence)和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前者盡可能遵循原文的形式,後者力求最準確地再現原文的含義。英王欽定版(The King James Version)更傾向於形式對應,它延續了英文翻譯形式對應的傳統,最終也成了形式對應翻譯中最著名的例子。然而,最近英語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對等譯本,包括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英語譯本新國際版聖經(NIV)。


基督徒是聖書子民。我們相信上帝通過祂的道(Word)對我們說話。基督徒的信仰和實踐最終並不建立在教會權威、公會議或信條之上,而是建立在上帝寫下的道之上。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用聖經原文(希伯來語、希臘語、亞蘭語),而是用翻譯成母語的聖經來閱讀神的話。因此,聖經翻譯工作對教會至關重要。要在聖經中聆聽上帝的聲音,就必須將上帝的話語準確地翻譯成全球各種語言。

翻譯理念:形式還是功能?

翻譯的目的是將一種語言(源語言或施惠語,donor language)的文本意思用另一種語言(目標語言或接受語,receptor language)再現。怎樣做才是最佳的方式呢?首要的一個問題是根據文本的形式還是根據其意思(功能)進行翻譯。形式對應,也稱爲直譯或逐字翻譯,旨在盡可能遵循原文的形式。這既指單詞,也指語法結構。例如,希臘文 logos 最常譯爲「道」(word)。形式對應的翻譯會力求前後一致地這樣翻譯。在語法方面,形式對應版本將力求復刻原文的語法形式。例如,希臘語介詞短語 en tē oikia 將翻譯成英語介詞短語「在房子裡」(in the house);希臘語不定式 elthein 將翻譯成英語不定式「會來」(to come)。

雖然形式對應版本力求保持前後一致,但由於語種不同,詞義和語法結構也就不同,因此在實踐中沒有任何一種翻譯能始終保持直譯。例如,即使是非常直譯的譯本,如《新美國標準聖經》(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NASB),對 logos 的翻譯也是多種多樣的:道(word)、聲明(statement)、言說(saying)、記述(account)、敘事(story)、消息(news)、事情(thing)、問題(matter)、回想(evortation)等。語法形式也是如此。《約翰福音》3:16 的形式對應翻譯版本是這樣的「就這樣因爲愛了神世人,所以獨生子給,爲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Thusly for loved the God the world, so the son the unique gave, in order that all the believing in him not to be destroyed, but have life eternal.)然而,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的詞彙和語法結構與英語不同。即使是最直譯的翻譯,也會採用習慣用語的默認譯法。

功能對等,也稱爲動態對等、習語翻譯或基於含義的翻譯,旨在再現文本的含義。只有在達到這一目標的情況下,才應保留形式。沒有兩種語言是相同的,因此有必要改變形式以捕捉含義。學過第二語言的人很快就會明白這一點。西班牙語短語 "¿Cómo se llama?"逐字直譯爲「你怎麼叫自己?」(How yourself call? 情態副詞 + 反身代詞 + 動詞),但譯爲「你叫什麼名字?」更好。(What’s your name? 疑問代詞 + 共格動詞 + 佔有代詞 + 名詞)必須改變形式才能表達意思。德語 "Ich habe Hunger"形式對應翻譯爲「我有飢餓」(I have hunger,代詞 + 動詞 + 名詞),但在英語中我們會說「我餓了」(I am hungry,代詞 + 共軛動詞 + 形容詞)。

從希伯來語或希臘語翻譯成英語也是如此。《馬太福音》1:18 的希臘文說,馬利亞 en gastri echousa,字面意思是「肚子裡有」。這個希臘語固定用法的意思是她「懷孕了」。按字面翻譯會使希臘文讀者讀起來清晰自然的文字變成英語讀者讀起來陌生晦澀的文字。比較一下以下聖經固定用語在形式對應版本中的翻譯和在另一個版本中的功能翻譯:

《約書亞記》10:6

英文修訂標準版(RSV,形式對應)不要放鬆你在僕人身上的手。

英文新國際版(NIV,功能對等)不要離棄你的僕人。

《撒母耳記下》18:25

新英文修訂標準版(NRSV,形式對應)王說:「他若獨自一人,口中就有消息。」

新英語譯本(NET,功能對等)王說:「如果他獨自一人,他會帶來好消息。」

《阿摩司書》4:6

新英王欽定版(NKJV,形式對應版本)「我也賜給你們潔淨的牙齒,在你們一切的城中。」

英文新生活版(NLT,功能對等)「我把飢餓帶到每一座城。」

《馬可福音》1:2

英文標準版(ESV,形式對應)看哪,我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們面前……

英文基督教標準聖經(CSB,功能對等)看哪,我在你前面差遣我的使者……

在上述每個例子中,按字面翻譯習慣用語都會導致所翻譯出的英語生硬、晦澀或不準確。必須改變形式才能抓住意思。由於翻譯的最終目的是傳遞含義,因此功能對等是最好的翻譯方法。

同時,形式對應翻譯和功能對等翻譯各有優缺點。通過機械地再現形式,形式對應版本有可能誤傳原意。然而,它們可以成爲追蹤原文本形式特徵的有用工具,如反覆出現的詞語和語言典故。雖然功能對等版本能更清楚地傳達文本的意思,但它們的解釋性更強,因此誤讀的風險也更大。應鼓勵學生使用各種翻譯版本。下圖顯示了最流行的英文聖經版本在翻譯連續性上的大致位置:

翻譯的連續性

*最左邊爲形式對應,最右邊是功能對等,中間爲兩者之間的翻譯版本——譯註。

美國標準版本(ASV) (霍爾曼)基督教標準版(HCSB;CSB) 好消息譯本(GNT; TEV)
楊氏直譯版(YLT) 新英文譯本(NET) 新生活譯本(NLT)
修訂版(RV) 新美國聖經(NAB) 新世紀版本(NCV)
英王欽定版(KJV) 新國際版本(NIV) 上帝之言(GW)
新英王欽定版(NKJV) 通用英語聖經(CEB) 當代英語版本(CEV)
新美國標準聖經(NASB) 新英文聖經(NEB) 活聖經(LB)
修訂標準版(RSV) 修訂版英文聖經(REB) 菲利普現代英語版(PME)
英語標準版本(ESV) 耶路撒冷聖經(JB) 信息版(M)
新修訂標準版本(NRSV) 新耶路撒冷聖經(NJB)

這些版本從何而來?簡短的聖經翻譯史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些不同版本的來龍去脈。

古代的翻譯

對聖經翻譯史的全面考察將包括世上許多語言所組成的成千上萬個翻譯版本(聖經已全部或部分翻譯成 3350 種語言;更多信息請參見 Wycliffe website 網站)——這遠遠超出了我們討論的範圍。因此,我們將先介紹古代的兩個偉大譯本,然後簡要介紹聖經的英語翻譯歷史和當代英文翻譯版本。

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

在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歐洲(公元前 323 年)之後,希臘語成爲地中海東部地區的通用貿易語言,聖經翻譯對於猶太人來說開始變成必要。生活在埃及和其他地方的猶太人逐漸喪失了說希伯來語和用希伯來語閱讀的能力,因此需要將聖經翻譯成希臘語。於是,《七十士譯本》應運而生。七十士譯本(源自拉丁文 septuaginta,「七十」;縮寫爲 LXX)的名稱來源於《亞里斯提亞書信》(Letter of Aristeas,公元前 2 世紀)中的一個傳說,該傳說講述了 72 名學者(以色列 12 個部落各出 6 名)如何在 72 天內完成了翻譯的工作。雖然這一傳說的具體細節尚有疑問,但學者們肯定,「摩西五經」很可能於公元前三世紀在埃及亞歷山大港就翻譯成希臘文了,希伯來聖經的其餘部分也隨後翻譯成了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成爲散居地(「分散」——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猶太人)講希臘語的猶太人以及早期基督徒的標準聖經。新約中所引用的舊約大多來自「七十士譯本」。

武加大譯本(The Vulgate)

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是古代第二部偉大的譯本。作爲一種具有宣教傾向的宗教,基督教試圖跨越文化界限,將福音傳到天涯海角。因此,在基督教時代的最初幾個世紀,聖經翻譯成了拉丁語、敘利亞語、科普特語(Coptic)、亞美尼亞語(Armenian)、埃塞俄比亞語(Ethiopia)、格魯吉亞語(Georgian)和斯拉夫語(Slavic)等多種語言。公元 382 年,教皇達馬蘇斯一世(Damasus I)委託教父耶柔米(Jerome )做出新的譯本,以取代「舊拉丁語」(Vetus Latina)版本的福音書。耶柔米更進一步,幾乎翻譯了整本聖經。雖然當時大多數版本的舊約都是根據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翻譯的,但耶柔米前往巴勒斯坦,向猶太拉比學習希伯來文。最終產生了拉丁文武加大版(versio vulgate,「普通版本」)。武加大譯本使舊拉丁語版黯然失色,並且很快就成了天主教會的標準聖經。

英文版聖經

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整本聖經的第一個英文譯本是在牛津大學神學家約翰·威克里夫的指導下於 1382 年左右完成的。威克里夫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挑戰教皇的權威和羅馬天主教會的等級制度。他翻譯聖經的動機是因爲他相信聖經是基督徒的最高權威,每個人都應該能夠閱讀和聆聽上帝的話語。雖然威克里夫監督了翻譯工作,但大部分工作可能是由他的助手完成的。威克里夫的助手約翰·珀維(John Purvey)隨後於 1388 年在相當刻板的第一版翻譯的基礎上做了修訂。珀維的版本成爲標準的威克里夫版聖經。

威克里夫對教會教條的激烈譴責招致教會高層對他強烈的反對。1408 年,牛津的神職人員會議禁止製作和公開閱讀非官方版本的聖經。

威廉·丁道爾

威克里夫去世一個半世紀後,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出版了第一本直接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印刷版英文新約聖經(威克里夫的作品是從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翻譯過來的)。然而,當時禁止使用非官方版本的禁令仍然有效,丁道爾面臨著嚴重的逼迫。在敵對者的騷擾下,他從英格蘭逃到歐洲大陸,1526 年,他的新約聖經在那裡出版,並偷運回英格蘭。人們非常喜歡這本既準確又易讀的新約。然而,丁道爾的反對者對他窮追不捨。流亡比利時期間,丁道爾遭綁架、監禁,隨後被處死。他的屍體遭焚燬。丁道爾最著名的話是在人指控他反對教皇法令時他對此做出的回應。丁道爾回答說:「我蔑視教皇和他的所有法律......如果上帝寬宥我,存留我的性命,我會讓趕犁的農夫比教皇本人更懂聖經。」(見約翰·福克斯 [John Foxe], 《殉道史》[Book of Martyrs],第 12 章)。他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接觸到上帝的話語。

英王欽定版

丁道爾對習慣用語強有力的翻譯對之後的英文版本產生了深遠影響,包括《科弗代爾聖經》(Coverdale Bible,1535 年出版)、《馬太聖經》(Matthew’s Bible,1537 年出版)、《大聖經》(Great Bible,1539 年出版)以及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英文版本——授權版或英王欽定版(KJV)。英王欽定版是在兩個版本——英格蘭教會的官方聖經《主教聖經》(Bishop’s Bible,1568 年出版)和清教徒最喜歡的《日內瓦聖經》(Geneva Bible,1560 年出版)——相互競爭的背景下誕生的。剛剛登上英國王位的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鄙視《日內瓦聖經》,因爲其中有反對君主制的內容。當清教徒提出翻譯一版不帶神學註釋的聖經新譯本時,詹姆士國王熱情地表示贊同。在他看來,清教徒和聖公會都認可的新譯本很可能會讓《日內瓦聖經》消亡。

英王欽定版於 1604 年開始翻譯,由四十七位聖經學者歷時七年完成。它於 1611 年首次出版。儘管《英王欽定版聖經》很快就爲許多人接受,並注定成爲有史以來最經久不衰的英文版本,但起初卻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例如,「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拒絕攜帶《英王欽定版聖經》,他們更喜歡《日內瓦聖經》。當時著名的聖經學者休·布勞頓(Hugh Broughton)寫道:「告訴國王陛下,我寧願被野馬撕成碎片,也不願同意將任何類似的譯本強加給可憐的教會。」(見布勞頓:《英文聖經史》[History of the English Bible],第 107 頁)。

英王欽定版的譯者對這些批評並不感到驚訝,他們在序言中承認,他們的工作只是聖經翻譯和修訂長長鏈條中的一環:「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做一個新譯本,更沒想過要把一個壞的譯本改成一個好的譯本......而是要把一個好的譯本做得更好。」(見「『譯者致讀者』,英王欽定版序言」 [The Translators to the Reader,』 Preface to the King James Version」]

當英王欽定版成爲新教徒中占主導地位的英文版本時,1582 年的杜埃·蘭斯聖經(Douai-Rheims Version1582 年翻譯出新約;1609 年翻譯出舊約)則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最愛。雖然是從拉丁文翻譯過來的,但其措辭卻與《主教聖經》和英王欽定版極爲相似——這或許是因爲它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丁道爾的作品。

英王欽定修訂版

近 400 年來,英王欽定版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英文版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它的語言古老並且它的源希臘文本粗糙,對其進行修訂勢在必行。1870 年,英國教會著手進行修訂,最終於 1881-85 年間出版了修訂版(RV)。其美國對應版本——美國標準版(ASV)於 1901 年出版。然而,這兩個版本都沒有能夠挑戰英王欽定版的至高地位。這兩個版本都過於直譯,無法與英王欽定版的文學美相提並論。

英王欽定版傳統下的一個主要修訂版本是修訂標準版(RSV;1952 年出版),它是對美國標準版的修訂,由美國教會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出版。雖然修訂標準版受到了許多學者和神職人員的廣泛讚譽,但也受到了一些保守派的嚴厲批評。尤其令基要主義者不快的是,《以賽亞書》7:14 將「處女」(ʿalmāh)譯爲「年輕女子」,並將傳統的「挽回祭」(propitiation)譯爲「贖罪祭」(expiation),這大概是爲了弱化需要通過獻祭來安撫憤怒之上帝的觀念。修訂標準版(與修訂版和美國標準版一樣)也採用了韋斯科特(B.F.Wescott)和霍爾特(F.J.A.Hort)提出的文本批評方法,認爲較古老的(亞歷山大)手稿更爲可靠。這導致新約文本與英王欽定版有很大差異,引起了那些將英王欽定版視爲唯一「真聖經」之人的反對。

1989 年,美國教會理事會再次將修訂標準版修訂爲新修訂標準版(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NRSV)。新修訂標準版在學術界特別受歡迎,它是第一本堅持使用性別包容性語言的聖經。英王欽定版系列的其他修訂本是在更爲保守的圈子裡產生的。由洛克曼基金會(Lockman Foundation)資助的《新美國標準聖經》(NASB;1971 年出版;1995 年修訂版)是對美國標準版的另一次修訂。它可能是近期版本中最直白的一版翻譯。新英王欽定版(NKJV;1982 年出版)是對英王欽定版的直接修訂。在現代版本中,新英王欽定版是獨一無二的,因爲它遵循的是公認文本(Textus Receptus),即英王欽定版背後的希臘文文本。由於絕大多數學者認爲該希臘文本是晚期的劣質文本,新英王欽定版在腳註中提供了批判文本的不同讀法。批判文本是按照文本批評的規則和方法得出的希臘文文本。批判文本主要有兩個版本,即雀巢·奧蘭版(Nestle-Aland [28th ed] )和聯合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ies;第 5 版)。最後,英文標準版(ESV;2001 年出版)是修訂標準版的福音派修訂版。它在改革宗的圈子裡特別受歡迎。

新版本

除了英王欽定版系列的修訂本外,還有許多直接從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改編的新版本。在 20 世紀之交,一些通用語言版本開始出現。其中大部分是由學者個人製作的:《現代語新約》(The New Testament in Modern Speech,韋茅斯 [R.F. Weymouth],1903 年出版)、《新約:新譯本》(The New Testament: A New Translation,詹姆斯·莫法特 [James Moffatt];1913 年出版)和《新約:美國譯本》(The New Testament: An American Translation,古斯比 [E.J. Goodspeed];1923 年出版)。另一個重要的通用語言版本是《二十世紀新約》(Twentieth Century New Testament,1901 年出版),該版本由一個非專業人士委員會製作。

功能對等的版本

通用語言版本(或功能對等版本)的出版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和 21 世紀。由肯尼斯·泰勒(Kenneth Taylor)編寫的《生活聖經》(Living Bible1971 年出版)是對《美國標準版》的意譯(或簡化),並且大受歡迎。其修訂版《新生活譯本》(New Living Translation;1996 年出版;2004 年修訂版)是一群人的作品,也是功能對等版本中最暢銷的版本。《新世紀版本》(New Century Version,NCV)和《國際兒童聖經》(International Children’s Bible,ICB;1986 年出版)是同一譯本的兩個名稱,是對原本爲聾啞人設計的簡單語言版聖經做出修訂之後的版本。《上帝之道》(God’s Word,1995 年出版)是另一個通用語言版本,由路德教會密蘇里教區的一個相關組織製作。20 世紀晚期的其他通用語言版本是在尤金·尼達(Eugene Nida)和其他國際聖經翻譯家的開創性工作的背景下產生的,他們在翻譯過程中運用了語言學原理。《好消息譯本》(Good News Translation,GNT;又稱《今日英文版》[Today’s English Version] 和《好消息聖經》[Good News Bible];1976 年出版;1992 年修訂版)和《當代英文版》(Contemporary English Version,CEV;1995 年出版)都是在聯合聖經公會和其他國際翻譯團體的影響下產生的。

中間版本

有一些譯本介於形式對應版本和功能版本之間。其中包括羅馬天主教版本,如《耶路撒冷聖經》( Jerusalem Bible,1966 年出版)、《新耶路撒冷聖經》(New Jerusalem Bible,1985 年出版)和《新美國聖經》(New American Bible,1970 年出版;1991 年修訂版),以及專門爲英國公眾製作的版本,如《新英文聖經》(New English Bible,1970 年出版)及其修訂版《修訂英文聖經》(Revised English Bible,1989 年出版)。

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英文版本是新國際版本(NIV;1978 年出版;1984 年修訂;2011 年再修訂)。新國際版聖經是一個新譯本(不是修訂本),由當時的紐約聖經公會([New York Bible Society],後更名爲國際聖經公會 [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現爲 Biblica)贊助,約 100 名學者跨宗派努力的成果。新國際版聖經的流行可能有兩個關鍵因素。首先是它兼顧了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對等,使聖經既可讀,又聽起來像「真聖經」(即英王欽定版)。其次,由於新國際版聖經的保守性和學術基礎,它受到了神學領域眾多福音派領袖的歡迎。

近年來還出現了其他一些中間版本。《新英文譯本》(New English Translation,NET;2005 年出版)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大量的註釋(60,000 多條),提供了解釋性見解、替代譯法和文本變體。《霍爾曼基督教標準聖經》(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 Bible,2004 年出版)由美南浸信會(SBC)主日學委員會編制,旨在爲美南浸信會的課程和事工提供新國際版聖經的替代版本。最近,它被修訂爲《基督教標準聖經》(Christian Standard Bible,2017 年出版),修訂委員會由多個宗派組成,讀者也更加多樣化。最後,《通用英語聖經》(Common English Bible,CEB;2011 年出版)是另一個類似新國際版聖經的版本,由來自 24 個不同宗派的 120 名學者編寫,面向更加普世化的受眾。

結論

翻譯任務永遠不會完成。這是因爲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聖經相關的學術也在不斷發展。此外,語言本身的不精確性和模糊性意味著翻譯的準確性、精確性和清晰度總有改進的餘地。在英語世界裡,豐富的譯本寵壞了我們。讓我們在個人學習和公眾閱讀聖道時使用多種版本,以此來珍視這一財富。讓我們投入資源,完成將神的道翻譯成世上每種語言的任務。

進一步閱讀


編注: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他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Bible in Translation.

Mark L. Strauss(馬克·施特勞斯),博士畢業於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是聖地亞哥伯特利神學院(Bethel Seminary San Diego)的新約教授。
標籤
聖經
歷史
翻譯
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