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經由兩類作品組成,一類是羅馬天主教正典中比較著名的舊約次經,另一類是新教正典中所沒有的新約僞經。
僞經由兩類作品組成,一類是羅馬天主教正典中比較著名的舊約次經,另一類是新約僞經。舊約次經成書於舊約結束和新約開啓之間,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並不視之爲正典,大多數早期教父也不視之爲正典。雖然奧古斯丁是第一個主張將其完全納入正典的重要神學家,但直到特倫特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羅馬教會才正式宣佈舊約次經屬於正典。新約僞經,除了一個例外,從未被考慮納入基督教正典。這是因爲它們都成書於二世紀甚至三世紀。其中許多書卷還包含了與聖經正典中教義相反的教義體系。
儘管我們有很好的歷史證據證明在耶穌時代就已經確立了舊約正典,並且在二世紀中葉就已經有了新約正典的核心書卷(見《聖經正典》一文),但在神的百姓中還流傳著「其他」書卷。其中一些其他書卷徘徊在正典邊緣,偶爾會引發爭議和關於其地位的分歧。
我們稱這些書卷爲「僞經」(Apocrypha,意思是「隱藏的」)。我們將在本文中簡要討論舊約次經和新約僞經。
構成舊約次經的書卷廣爲人知,主要因爲它們是新教和羅馬天主教之間的分歧之處。這些書卷大約成書於公元前三世紀到公元一世紀之間,包括《瑪加伯傳上》《瑪加伯傳下》(1 & 2 Maccabees)、《以斯帖補篇》(1 Esdras)、《友弟德傳》(Judith)、《多俾亞傳》(Tobit)、《智慧篇》(the Wisdom of Solomon)、希拉的《德訓篇》(Sirach (Ecclesiasticus))、《巴路克書 》(Baruch)以及一些較小的作品,甚至還有一些對現有正典書卷的增補。所有這些書卷都是用希臘文寫的,但有些書最初可能是用希伯來語/閃米特語寫成的。
雖然這些書在這一時期的猶太人中廣爲人知並爲人使用,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當時的人視它們爲聖經的一部分。約瑟夫斯和斐洛——我們了解舊約範圍的主要資料來源——都沒有將它們作爲聖經使用。此外,沒有一位新約作者(其中大部分是猶太人)將次經中的任何一卷書作爲聖經來引用。後來的拉比作家也不接受次經,只承認希伯來聖經是猶太正典的一部分(b.Baba Bathra 14-15)。
猶太人限定他們的聖經只包含希伯來正典這一事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爲人們已經確信,從公元前四世紀開始,受啓示的預言已經停止了。這樣的觀點甚至在舊約次經本身(《瑪加伯傳上》4:46;《德訓篇》序言)以及約瑟夫斯(《駁斥阿比安》,Against Apion,1:8)等其他猶太文獻和後來的拉比著作(b.Sotah 48b)中也很明顯。
至於早期的基督徒,他們似乎一開始就接受了猶太祖先所提供的希伯來正典。撒狄斯的梅利托(Melito of Sardis)、拜葉諾書單(the Bryennios list)和奧利金(Origen)所確認的舊約正典與我們今天所知舊約正典基本相同,儘管奧利金承認教會仍可從閱讀次經中獲益(而不是將它們作爲聖經來閱讀)(見尤西比烏斯,《教會史》4.26.13,6.24.1-2)。奧古斯丁卻更進一步地認爲應將次經納入聖經書卷(《論基督教教義》,Doctrina christiana 2.8)。一些最早的基督教抄本和正典的書錄包括了舊約次經(例如迦太基會議;梵蒂岡抄本和西奈抄本)。
但其他早期基督徒繼續堅持認爲,希伯來正典才是正確的,而且一直以來都是正確的。以耶柔米(Jerome)爲表率,他認同這些次經是有用的,但認爲教會「不將它們納入正典」(《智慧書和德訓篇序言》,Prologue to Wisdom and Sirach,中文名暫譯)。
在整個中世紀,基督徒對次經的看法不一。但在宗教改革時期,雙方發生了衝突。由於次經是許多有爭議教義(如煉獄)的基礎,宗教改革家們重新審視了哪些書卷是聖經正典的問題,並得出結論:次經不應成爲基督教教義的基礎。
作爲對宗教改革的反擊,羅馬天主教會在特倫特大公會議(1546 年)上正式宣佈從此視次經爲聖經的一部分。因此,儘管次經在基督教歷史上的地位意見紛,羅馬天主教會還是將他們的看法正式化,從而與新教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這個分歧一直持續到今天。
與舊約次經不同,新約僞經不是一組嚴格定義的經卷。相反,新約僞經指的是一大批在風格和體裁上都與我們的新約著作相似的書卷,它們甚至可能聲稱起源於使徒,但卻從未在教會確立正典的過程中尋得穩固的一席之地。這些僞經的四大體裁與新約本身的四大體裁相吻合:福音書、使徒傳、書信和啓示。
毫不奇怪,最著名的僞經是那些以耶穌的言談作爲爲主題的作品,即福音書。然而,「福音」一詞可能並不總恰當,因爲其中許多作品看起來與我們的正典福音書大相徑庭。例如,《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並不包括耶穌一生中的標準歷史時刻(出生、死亡、復活),而只是列舉了耶穌的 114 句話。同樣,《真理福音》(Gospel of Truth)也根本不是一部敘事福音書,而是一部關於瓦倫丁神學(Valentinian theology)的長篇神學論文。
僞經中的使徒傳也流傳於早期基督教,記載了使徒們的旅行和冒險經歷,其中往往有一些古怪和經過美化的故事,如狗會說話、人(西蒙·馬格斯)會飛、獅子受洗等。此類作品包括《保羅傳》(Acts of Paul)、《約翰傳》(Acts of John)和《彼得傳》(Acts of Peter)。
僞經書信不太常見,但在早期基督教中確實有一些。一封名爲《哥林多三書》(3 Corinthians)的書信據稱出自保羅之手,但顯然是一篇反幻影說的論文,旨在打擊早期基督教中的異端。還有僞造的《老底嘉書》(Epistle to the Laodiceans),據稱出自保羅之手,但顯然是由保羅真書信(如《加拉太書》和《腓立比書》)拼湊而成。
最著名的僞經是《彼得僞經》(Apocalypse of Peter)。它包含了耶穌和彼得復活後的對話,其中(非常詳細地)強調了不信者未來將經歷的審判。這部作品在早期基督教的一些地區很受歡迎,甚至在我們最早的正典中提到過穆拉多利殘篇 (Muratorian fragment)。
雖然基督教僞經的數量可能令人嗔目結舌,但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牢記。
舊約和新約正典的過程也涉及「其他」書卷。在基督教歷史的不同時期,這些「其他」書卷一直是爭論和爭議的焦點。此外,這些其他書卷也會引起現代基督徒的關注,他們可能會懷疑遺漏這些書卷是否恰當。
但歷史證據表明,我們可以對舊約和新約的內容充滿信心。儘管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爭論舊約次經的問題,但猶太人流傳下來的希伯來正典依然是爲耶穌和使徒們所熟知的聖經,因此把它們視爲聖經是恰當的。同樣,儘管關於「失落的福音書」人們眾說紛紜,但這些書卷的成書時間比我們的正典晚得多,幾乎沒有歷史可信度可言。
因此,我們的聖經正典是完整的。正如奧利金所說:「律法和先知的網必須完成……而網的紋理在福音書和基督通過使徒所說的話中已經織成了。」(《馬太福音註釋》10.12)
編注: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他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Apocry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