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天是基督作爲中保所做之工中的一個獨立要素。它標誌著祂獲得了掌管受造世界的最高權威。
耶穌升天標誌著祂離開了與門徒在今世的互動,進入了神所在的地方。因此,祂作爲道成肉身的神子在祂的中保之工中,高升成爲整個受造界的最高權柄。
一位近代作家說:「我認爲,耶穌升天這個主題比人們通常所認識到的更豐富、更富有啓發性。」[1] 對耶穌升天的描述在新約聖經中只有兩處,都是路加寫的(路 24:50-51,徒 1:6-11),但新約聖經在許多地方都提到了耶穌升天,而且舊約也預示了這一事件。
寶座詩篇(詩 24,47,68,110)描寫了皇室君王登基,以《撒母耳記下》6 章和《歷代志上》13-16 章中的事件爲背景,大衛在歡呼聲中將約櫃擡到耶路撒冷。這些詩篇描繪了登基作王,即擁戴耶和華(Yahweh,直譯爲「雅威」,和合本譯爲「耶和華」,本文采用和合本譯法)爲王。
此前,摩西曾多次應耶和華的邀請登上西奈山,代表百姓與祂在雲中相會(出 19:3、20、24,24:1-2、9-11、12-18,32:30 以下,34:4)。訂立摩西之約時,摩西、亞倫、拿答和亞比戶以及以色列的七十個長老登上西奈山(出 24:9-10),觀看以色列的神,又吃又喝。
後來,以利亞以升天結束了他的傳道生涯(王下 2:1-18),他「升天去了」,去了耶和華居住之地。人再也找不到他了,他被移到了神所在的地方,這是一件奧祕的事。
《路加福音》24 章 50-53 節
路加用這些細節作爲他第一卷書的結束:(i) 耶穌舉手,爲門徒祝福;(ii) 在爲門徒祝福時,祂離開了他們;(iii) 祂被帶到天上去了。祝福、離開、被帶到天上去了;這些是升天時的要素。
舉手祝福是祭司的行爲,這是使徒們看到耶穌做的最後一件事。它也成了祂正在進行的事工。這標誌著祂對門徒的祝福是有效的。
這次的離開是決定性的,將這個事件與復活後的顯現區分開來。這次的離別是持續的。
耶穌是被動的;天父把祂帶到天上祂的右邊。耶穌,道成肉身的神,依靠聖靈,遵從天父的旨意。耶穌升天呼應了童貞女受孕(路 1:26-38);都是聖靈採取主動。
《使徒行傳》1 章 9-11 節
路加從另一個角度指出了耶穌升天的關鍵意義;正如法羅(Farrow)所說,耶穌升天是這兩部書卷之間的「合頁」。[2]
耶穌教導過使徒們聖靈即將降臨,以及他們要爲祂作見證的使命。在此之後,耶穌被取上升,雲彩將祂托起,祂就從使徒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們一直注視著這個過程。祂被帶到天上去了。天父再次把祂帶到自己面前,這是對祂所做一切的神聖認可。
這是一次物理位移,一次上升。雲彩把祂接去了的說法讓人想起人子(但 7:13-14),祂「駕著天雲」降臨,並「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侍奉他。」耶穌作爲人子升天,領受了祂的國,這國「直到地極」(徒 1:8)《使徒行傳》的其餘部分記錄了這個過程是如何開啓的。在整部聖經中,雲彩都與神的榮耀有關(路 9:24-36;啓 1:7,參見徒 1:10-11;出 13:21,24:18;賽 19:1)。祂將在榮耀中再來。祂的消失——爲雲彩所遮蓋,同時也是祂進入神的同在。
門徒們看到了這一點,這讓我們回到了以利亞升天(王下 2:1-14)。在那裡,以利亞應允以利沙如果他看到以利亞升天,他就能得到加倍的聖靈——長子的產業。以利沙如願以償了(代下 2:11-12)。此後,記載中以利沙所行的神蹟也是加倍的。在這裡,擁有聖靈之應許的使徒們看到耶穌被天父帶到神榮耀的雲彩中。他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幾天後,耶穌的靈大有能力地作工。
升天的物質性
一方面,耶穌升天並不是一個原始的太空旅行。路加告訴我們,耶穌從直接與人交往的區域升到了神的面前和所在之處。然而,我們必須避免另一方面的危險——完全以屬靈的方式解讀這一事件。這一事件的物質性顯而易見。耶穌升天確認了祂的人性會延續。我們人類的肉體被帶到神的右邊,得了神的榮耀,蒙天父接納。這一事件需要發生在我們的時空中,因爲這關係到我們人性的延續。
因此,升天連接著我們現在的世界和那將要到來的世界。用託倫斯(T. F. Torrance)的話說,這是「從人所在之處到神所在之處」[3] 的移動。耶穌在榮耀的雲彩中從與祂同時代之人的常規互動中移到了神居住的地方。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世界上,有著明確的時間和地點,但又有額外的意義。既有離開也有雲彩,既有從團契中離開也有爲天父接納,耶穌既從此告別直到祂再次降臨,又通過聖靈同在——既有離別也有同在。這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追溯的事,但也是發生在神生命中的事,因此具有永恆的意義。
復活與升天
耶穌升天並非只是耶穌復活後的最後一次顯現,它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在復活後的顯現中,耶穌會突然消失,後來又在別處再次出現。在這裡,祂的離別是在使徒們的注視下不見的。此外,天使也證實了祂的離開是會持續下去的。復活後,祂以可辨認的樣子出現,祂的能力也增強了(約 20:11-18,21:1-14;路 24:13-35),但在升天後,祂的樣貌改變了(徒 9:1-19;啓 1:9-20),充滿榮耀,令人難以直視。耶穌作爲人所朝向的目標是神的榮耀,在天父右手邊。這與五旬節相關聯,將現今的時代與在基督裡的新創造相關聯。
升天與爲天父接納
耶穌升天是一個確定的別離,持續時間不定,唯有在耶穌再來時才會終結。正如法羅(Farrow)所說,這是一次「真正的離別」,是我們墮落世界與新造世界之間的紐帶。[4] 此外,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與祂百姓——我們的聯合中做成的。我們也與祂一同在祂裡面升到了父的右邊。我們也在基督裡高升;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 3:1-4)。我們在天上與祂同坐(弗 2:6-8),與基督有最親密的聯合和交通,即便我們在目前的處境中受苦掙扎,我們也在與祂一同掌權。
首先,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將自己的道成肉身與升天關聯在一起(約 3:13,參閱 6:62)。後來,耶穌安慰門徒說:「我去原是爲你們預備地方」(約 14:2-3)。祂說祂要去那差祂來者——天父那裡(約 16:5,參閱 20:17)。聖靈內住在門徒身上將是三位一體中所有三位的永久內住(約 14:23)。在《約翰福音》的前面部分,耶穌提到了祂得榮耀後聖靈的恩賜(約 7:37-39)。
其次,彼得提到了耶穌升天(彼前 3:18-22)。如果,第 19-21 節可以看作是一個插入語,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彼得的思想是從受難(第 18 節)到復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第 18 節)再到升入天堂(第 22 節)。
第三,保羅認爲教會建立在基督升天的基礎上(弗 4:8-10,引用詩 68)。升天的基督把恩賜賜給了祂的教會,人作爲恩賜,這也包括了使徒們。在《提摩太前書》3 章 16 節引用的讚美詩中,提到了道成肉身、復活和使徒們的傳道,其中就有「被接在榮耀裡」這一短語。
第四,升天在《希伯來書》中至關重要。除了明確的提及以外,還有許多隱含的提及。耶穌是我們偉大的大祭司,祂「已經升入高天尊榮」(來 4:14-16),因此能夠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祂是我們的先鋒,已經「進入幔內」(來 6:19-20),從那裡祂能夠拯救那些藉著祂親近神的人(來 7:25-26)。祂已經「一次進入聖所」(來 9:11-12),「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爲我們顯在神面前」(來 9:24)。祂坐在神的右邊(來 10:12-13)。這些經文追溯了耶穌通過升天從十字架到神右手邊的旅程,描繪了祂進入聖所、與神同在的過程。
耶穌升天界定了兩對密切相關概念間的對比。首先,是兩個救贖歷史時代的對比:在亞當裡的世界,從墮落開始,受罪、敗壞和死亡的影響,是一個正在消亡的時代;而在基督裡的世界,從道成肉身、復活和升天開始,是一個正在更新的世界,以生命爲標誌,將持續到永恆。其次,這對比在創造方面也很明顯。神在基督裡的創造 [5] 是好的,但它受到人類犯罪的影響,因此保羅描述它現今正在束縛之中。另一方面,新創造來自復活和升天,在基督裡得到更新,最終將永恆地由祂統治。
耶穌宣告神的國近了(可 1:15;太 4:17)。這呼應了但以理的異象,即將有一國要推翻所有人類統治者並存到永遠(但 2:31-45,7:9-14)。復活後,祂教導了使徒們神的國(徒 1:3)。它代表著神對整個人類生活的統治。
在新約的其餘部分就看不到這個主題了。取而代之的是使徒們對耶穌基督的關注。福音的主要焦點是基督的死、埋葬和復活(林前 15:3)。天國等同於神的全部旨意(徒 20:25-27),等同於基督復活後使徒們的全部教導。神的國體現在復活的基督身上,祂在升天後獲得了掌管整個宇宙的權柄(太 28:18-20;羅1:3-4;弗 1:18-23;腓 2:9-11;西 1:15-20;來 1:1-4;啓 1:5)。基督之中保國度應驗了耶穌所宣告的。「因爲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 15:20-25)
巴特(Barth)很好地表達了這一點,他寫道,基督完全徹底地與人聯合:
不是以祕密或甚至公開的方式屈尊俯就——就像一位國王偶爾穿上乞丐的破爛衣服與民眾混在一起,而是通過以各種方式成爲他們中的一員,通過不比他們多也不比他們少,通過除他們以外別無參照。祂成爲他們中的一員,不是爲了遊戲結束後就不再與他們爲伍,就像國王會再次換下乞丐的破爛衣服換回他的王袍一樣,不是爲了離開祂與稅吏和罪人一起坐過的桌子,去尋找另一處更好的地方,而是爲了確確實實地從起初就與他們同在,不以稱他們弟兄爲恥,直到永遠。[6]
由此可見,道成肉身的基督「心裡柔和謙卑」(太 11:28-30),祂仍然是人,卻在升天後被升爲至高,成爲萬物的主宰。
保羅寫道,耶穌被升爲至高,獲得超乎萬名之上的「主」(kurios,腓 2:9-11)名。這並非是把人升爲神——既然祂永恆地有神的樣式,且與神同等(第 6 節),即便在道成肉身的降卑的時候也如此。而是,祂作爲道成肉身的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現在又復活了,祂被尊爲「主」。在升天時,祂被天父接納,並得了主權和完全的權柄。從這個意義上說,祂離開門徒是合宜的(約 14:1-4、28,16:7-15)。當基督再來時,救贖工作將達到頂峯,國度將移交給天父(林前 15:27-28)。然而,由於祂與父合一,祂的國度永遠不會終結。
萬有都是基督的產業(西 1:16)。萬有都是靠祂造的、藉著祂造的,又是爲祂造的。祂維繫著萬有的存在,並引導萬有達到其既定目標。祂所實現的和解不僅關係到教會,也關係到整個宇宙(西 1:19-20)。祂在復活時得了這一產業,祂的高升使祂登基爲王。作爲聖子,祂與聖父和聖靈在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中共同掌權,這是祂作爲王在道成肉身之中保職分上的權柄。
基督升天時公開展示祂征服了仇敵,就像那凱旋的軍隊一樣(弗 4:8-10)。基督的疆界遍及宇宙。祂已升天,現在充滿了萬有。祂已穿越自己的領地,贏得了全域的權柄。當基督再來時,宇宙將因此得解脫(羅 8:18-23)。與此同時,祂將掌管新天新地(來 2:5-9)
基督升天後建立了教會,並賜恩賜給教會,使其得以保存和發展(弗 4:11f)。祂過去和現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與我們的聯合中做成的。在祂升天時,我們在祂裡面。我們也在基督裡升到父的右邊。我們也與祂一同坐在天上。基督不僅只是一群不同個體的王,祂還是與祂立約之子民的王,而個體則是子民的一部分。
[1] Douglas Farrow, Ascension and Ecclesia: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octrine of the Ascension for Ecclesiology and Cosmology (Edinburgh: T&T Clark, 1999), x.
[2] Farrow, Ascension and Ecclesia, 16.
[3] Thomas F. Torrance, Space, Time and Resurrec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6), 106–58.
[4] Farrow, Ascension and Ecclesia, 39.
[5] Athanasius, Incarnation, 1, 3, 12, 14; PG, 25:97–102, 115–22.
[6] Barth, CD IV/4:58–59.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Ascension of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