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代的人都歸到他們的列祖那裡以後,有另一代的人興起來了;他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爲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士2:10
會發生這種事似乎不可思議。在約書亞死後只有一代的人,以色列人就不再認識主了。這樣發展怎麼可能呢?
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僅僅是對於古代的以色列人,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看到教會在世代交替後數目突然下降,我們如何能明白和預防這種災難呢?
士師記爲我們的問題提供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其答案大體上沒有說出可能說的一切,卻的確說出了我們必須深思的特定、關鍵的事情,來認識以色列的情況和我們的弱點。
首先,士師記向我們顯示出,當以色列人離開依靠在神話語裡的信心,卻依靠在世界的智慧和價值觀裡的眼光而活時,他們就陷入災難之中。如同我們在士師記第二到第三章裡看到的,以色列迅速陷入嚴重的罪與不順服之中,事奉巴力的偶像與祭壇,並與那些不敬拜耶和華的人通婚。偶像崇拜和通婚是違反約書亞一再警告以色列人的大罪(書23:6~13),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因爲這兩個大罪是相互關聯的,一個導致並加強另一個。
然而,陷入偶像崇拜和通婚並非偶然發生,這些嚴重的罪是以色列人在更早以前所作的各種妥協造成的最終結果。在士師記開場時,以色列忠心事奉耶和華,但在士師記一章19節開始有了變化,我們讀到:「耶和華與猶大同在,猶大就佔領了山地;但不能趕走平原的居民,因爲他們有鐵車。」看起來以色列人並沒有實際上與鐵車作戰而被擊敗;相反,比較是他們看到鐵車,就決定不要去爭戰。這決定似乎是很合理又恰當的——對憑眼見而活的人來說,鐵車是那時最強大的軍事武器。
然而,以色列被呼召要在神的話語中憑信心而活,神的話已透過約書亞來到她面前:「山地也要歸給你們,那裡雖然是森林,你們可以砍伐,開闢的土地都歸給你們;迦南人雖然擁有鐵車,勢力強大,你們也能把他們趕出去。」(書17:18)在士師記後面,我們看到神如何守住祂的應許,因爲底波和巴拉能擊敗迦南人的王耶賓,即使他有九百輛鐵車(士4:3)。神的話提醒神的子民,神「喜歡的不是馬的力大,他喜悅的不是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悅敬畏他的人,喜悅仰望他慈愛的人。」(詩147:10~11)
我們可以看到出了什麼問題——憑眼見而沒有憑信心而活——但這沒有告訴我們爲什麼會犯錯。爲此,我們必須再次轉向約書亞的話(書24:19~20):
約書亞對眾民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因爲他是聖潔的神;他是嫉妒的神,他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和罪惡。如果你們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外族人的神,那麼在耶和華賜福給你們之後,他必轉而降禍與你們,把你們消滅。」
現在等一下,你可能會說:如果以色列不能,他們如何有責任?約書亞說的那些話是什麼意思?他不是說這些人是特別無法悔改的人,所以他們不能。他不是說他們無法完全遵守律法,所以不能。他似乎曾經說過,他們會沒有領袖——既沒有摩西,也沒有約書亞,也沒有認識他們的長老——所以不會在對神的話忠實之中被帶領和保護。
約書亞知道神不會賜給他們另一位摩西或約書亞,祂會賜給他們作爲拯救者的士師(士2:16),但這些士師只會是區域性和暫時性的領導。神在士師記中以各種方式教導以色列和我們的教訓是:人民需要一位良善和信實的王。以色列的問題很明確:「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都行自己看爲對的事。」(17:6)
以色列學到她所需要的是一位王,要轉而渴望一位王——不是像列國那樣的王,就如同在掃羅的時候,而是追隨神自己心意的人,就是大衛。但即使是大衛最終也不能保護並帶領神的子民,他犯罪了,他的家室分裂了,而且他死了。那麼,誰是這樣的領袖——完美、信實和不死——對於神的子民來說?顯然,唯有耶穌是這樣的一位王。
那麼,對於教會及其問題來說,什麼才是解藥呢?什麼會一代又一代地保有神的救恩知識呢?那就是根據祂的話來跟隨耶穌這位王。當教會在這件事上失敗了,她就會發現自己像以色列一樣,不能憑信心,而是憑眼見而活。但是,當教會轉向基督,並跟隨忠實傳講祂話語的傳道人,她就會在祂面前活著。士師記是教會的一面鏡子,迫使我們問自己:「耶穌是不是我們的王,而我們是否在祂的話語裡憑信心而活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代代相傳的教會就會認識主。
譯/校:楊忠道、講道翻譯團契;原文鏈接:What Judges Teaches th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