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會中的禱告不多了。只要問問大多數牧師,教會禱告會有多少人參加就知道了。即便在主日上午,禱告也是一個快速更換佈景或過度到下一個環節的機會,在大家都閉著眼睛的時候把東西搬來搬去或者讓人員上上下下,禱告成了做其他事情的幌子,好像禱告的同時需要道具才能更有效、更實用。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個人禱告上也會遇到困難。禱告似乎毫無用處。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禱告時並不感到與神的距離超近(不過,我認爲這其實是件好事)。我們並不經常看到「結果」——即無可否認地看到某個明確回應是從你的禱告而來。我們無法衡量所謂的靈性成長。
那麼,這有什麼意義呢?爲什麼要花時間跪在地上默想、與神對話或背誦《詩篇》,而事後我們卻沒有任何收穫呢?當然,一定有更好的辦法來利用我們的時間,有不同的途徑來實現和完成一些美好的事情。
如果你從有用性的角度來考慮禱告,你就永遠不會認爲禱告能很好地利用你的時間。這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
要使禱告有意義,我們必須轉換視角。約翰·斯塔克(John Starke)說:「禱告要麼是最大的瘋狂,要麼是最美妙的消息。如果沒有上帝,我們只是在對著牆壁說話,那就是瘋狂。如果禱告是在聖靈的幫助下,以聖子的名義與神真正的交流,那就是令人震驚的。」
當我們禱告時,我們的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回答是:內心的重新排序。這裡有一個硬道理:如果你的禱告生活感到膚淺和淺薄,那通常是你內心膚淺和淺薄的反映。禱告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可悲的一面。我們從一個請求到另一個請求,要求得我們自以爲想要的東西,卻忽略了神想要賦予我們的更深層次的渴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禱告會由內而外地影響我們,邀請我們與天父相交,即便我們的禱告聽起來幼稚不成熟,天父也樂於聆聽我們的禱告。我們是祂的孩子,祂愛我們,祂微笑地看著我們在信仰上成長和豐盛。當我們回應《詩篇》作者的話語時,當我們與古代偉大的聖徒同聲祈求時,當我們沉浸在聖經中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志越來越成熟。堅持不懈的禱告會改變我們的願望。
當然,禱告不僅僅是爲了我們自己。我們禱告是爲了他人的益處。每當我們禱告時,我們就加入了全世界與我們一同站在施恩寶座前的聲音。我們不可能獨自祈禱主禱文,因爲在某個地方,有其他人正在按照耶穌的指示和你一起祈禱。禱告是一種慷慨,是對他人需要的微小關注。爲他人禱告就是陪伴他人,就是在他人需要的時候與他共情。禱告會以一種超自然的方式消減孤獨。
很多時候,我們認爲禱告是服事神的前提。但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是對的:「禱告不是爲服事做準備;禱告就是服事。」禱告向內的工作使我們向外。
請思考這一點。因爲上帝是超時空的,祂可以回應前幾個世紀人們的禱告。你現在就可以爲你一生中都見不到的改變祈禱。把你的禱告想像成你發射到太空中的物體,它們會繼續在宇宙中漂浮和前行,直到上帝認爲合適的時候,將它們拉入一個特定的軌道,並將它們安全地帶到祂想要的目的地。上帝可能會在今天、明年或一千年後回應你的禱告。「祈禱是存到永恆的,」邦茲(E.M.Bounds)寫道。「它們比那些說出禱告的人生命時間更長久。」
這一切都沒有讓祈禱變得容易。對每個人來說都有難處。我需要幫助,這就是爲什麼我寫下《花三十天藉禱告讀完福音書》,這樣我自發的禱告和代禱就會圍繞著背誦《詩篇》或通讀其他經文的計劃來進行。但即使有了指南,我的思緒還是很容易飄忽不定。將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讚美祂的屬性,並向祂提出他人的需要,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爲什麼要做這項艱苦的工作呢?尤其是當它看起來沒什麼用的時候?
因爲神比我們偉大。當我們禱告時,我們不是在結果和統計、「權衡」「度量」和「計算」的領域。我們不在成功或失敗的世界裡。禱告是在訓練我們仰望上帝,祂的第一條也是最大的誡命就是全心全意愛祂。你無法衡量或量化這個目標。你只能把自己交給這個願望和方向。
提摩太·凱勒寫道,三位一體的上帝之所以呼召我們與祂交談,「是因爲祂想要分享祂所擁有的喜樂。禱告是我們進入神自身喜樂的方式。」
愛你的配偶有用嗎?花時間陪孩子有效嗎?與好友交談的效率如何?當「有用」「有效」和「有成效」這些詞被用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上時,這樣做都是愚蠢的。在這裡,我們談論的不是任何感覺實際和有用的東西。我們談論的是愛。這關乎喜樂。
所以,說的沒錯,禱告是無用的,榮耀的無用,因爲禱告不可能有用。禱告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它的終極目的是與上帝親近,並從祂的同在中獲得喜樂。記住這個真理,直到你的工作成爲你的敬拜。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作者博客:The Uselessness of Pr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