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大衛之子有罪的起源
2018-08-31
—— John Piper

這是七篇講章系列中的第六篇,講道系列的題目是,那些極大的罪行和它們在基督榮耀裡的全球性目的。今天這篇信息的題目是「大衛之子有罪的起源。」中心思想是這樣的:以色列有君王,乃是罪的結果。並且那是極大的罪惡,就是當神的子民對他們的創造主和救贖主說,「我們要像列國那樣。我們不想讓神來做我們的君王。我們想要某個人來做我們的王。」那真是極惡重罪。撒母耳在17節稱他們犯了大罪。然而,假如以色列從來都不曾有君王制度,耶穌基督就不能以以色列的王、大衛之子、萬王之王這樣的身份降臨。而基督的君王身份,無論對於以色列,還是對於列國而言,都是上帝預先計劃的,而不是事後的補救措施。亦即,那絕不是因著以色列人的犯罪,上帝所採取的事先沒有計劃的臨時性回應。恰恰相反,那早已經在他的計劃當中了。

爲什麼要以這種方式來安排?

因此我們的問題就產生了:假如上帝預見到這樣的大罪會在以色列人中出現,並且他也早知道自己會答應以色列人立王的要求,從而叫以色列的君王制度成爲神計劃的一部分,並且使基督作爲萬王之王而獲得榮耀,那麼,爲什麼上帝不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把君王制度設計成以色列統治模式的一部分呢?爲什麼神沒有在一開始就讓摩西直接成爲以色列的國王呢?然後是約書亞作王,等等?爲什麼神要在起初直接以君王的身份,自己來帶領以色列,卻偏偏要等到以色列人犯了大罪之後,才把君王政體引入到以色列的歷史當中呢?

亞伯拉罕和那將要來的君王身份

讓我們從那個故事開始吧。當初,上帝揀選了亞伯蘭,在創世記12章那裡,要讓他成爲以色列民族的祖先,並且應許他說,藉著亞伯蘭的後裔,萬國萬民都要得著祝福(創12:1-3)。而彌賽亞,就是基督耶穌,也將在他的後裔中產生。

發生在亞伯蘭身上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在《創世記》14:18中記載的,他遇見了一位相當神奇的人物,名字叫麥基洗德。這個人被稱爲「至高神的祭司」和「撒冷王(撒冷的意思是平安,——譯者注)。」他的名字麥基洗德的意思則是「仁義之君」。新約聖經中希伯來書的作者,把麥基洗德當做是基督的一個預表,或者說是基督的雛形、影子,因爲《詩篇》110:4說,那位將要來的彌賽亞式的「君王」,就是兼任了「祭司」職分的,並且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爲祭司」。因此,《希伯來書》說,「這麥基洗德……他頭一個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他……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來7:1-3)。

哈拿和那將要來的君王身份

因此,我們已經看到,上帝的旨意中,那位將要來的彌賽亞乃是有著「君王兼祭司」的身份的。要讓他作爲君王的決定,並不是後來才添加上去的。我們會在撒母耳的降生和被奉獻的故事裡,再次看到這個情況。你還記得嗎,他的母親哈拿不能生育。後來祭司以利預言說,她將會懷上孩子。撒母耳果真出生了,之後,哈拿就把他帶到神的殿奉獻給主了。在哈拿所發出的諸多奇妙的話語當中,有這樣一句話,記載在《撒母耳記上》2:10——請你記得,那可是比以色列出現首位君王還要早數十年——等到撒母耳成爲一個老人的時候,以色列人才給他施加壓力,要給他們立王的。哈拿說的是,「與耶和華爭競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必審判地極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

摩西和那將要來的君王身份

早先,在《申命記》17:14-20,摩西就已經針對後來百姓立王的事,賜下有關君王地位的指導思想。並且在《申命記》28:36那裡,聖經也已經預先宣告了,當百姓和他們的王背叛耶和華的時候,他們將會被驅逐。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在《撒母耳記上》12章所發生的事件,並沒出乎上帝預料。神知道這樣的大罪是遲早要發生的,並且他也知道自己到時候會作出讓步和許可。而當上帝想要允許某件事情發生時,他必然會很有智慧地處理,而絕不會魯莽,行出愚拙的事。因此,百姓們這件極大的罪,也依然是上帝那整個的,爲著他兒子的榮耀所設計的計劃的一部分。

君王制度是如何出現的

讓我們再來仔細看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以便幫助我們思考上帝爲什麼會這樣做。百姓們想要擁有一位國王的意圖,早在撒母耳記上第八章那裡就開始抬頭了,不過我們在此將會從第12章進行討論。12章的第8節後半句說:「耶和華……領你們列祖出埃及,使他們在這地方居住。」第9節說,「他們卻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他就把他們付與夏瑣將軍西西拉的手裡,和非利士人並摩押王的手裡。於是這些人常來攻擊他們。」第10節說:「他們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們離棄耶和華,事奉巴力和亞斯他錄,是有罪了。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我們必事奉你。」第11節說:「耶和華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們脫離四圍仇敵的手,你們才安然居住。」

百姓厭棄以神爲王的制度

這些經文的要點在於,上帝作爲他們的神性的君王(相對於從人而來的人性的君王而言,——譯者注。),乃是信實可靠的。當他們向他呼求的時候,他就拯救他們。他賜給百姓平安。那就是一位君王應該做的事情——給百姓提供和平。而以色列百姓的回應又是怎麼樣的呢?第12節說:「你們見亞捫人的王拿轄來攻擊你們,就對我說:『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

你可以去仔細聽聽撒母耳的話,其中充滿驚訝之情:你們居然還想要一位王,耶和華不是一直作你們的王嗎!撒母耳此時要如何回覆百姓才好呢?其實耶和華已經在那之前就告訴過他了,記載在《撒母耳記上》8:7-9,「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爲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極大的罪惡:「你們……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

因此,在《撒母耳記上》12:13後半句,撒母耳說:「看哪,耶和華已經爲你們立王了。」然後他向耶和華求告,讓神賜給百姓們一個印證,果真有意外的打雷和降雨,並且撒母耳把百姓的罪描述爲極大的邪惡之舉。第17節說:「這不是割麥子的時候嗎?我求告耶和華,他必打雷降雨,使你們又知道又看出,你們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華面前犯大罪了。」

我們一定要看明白了,在這個不潔的惡行當中,上帝依然在做著他聖潔的工作,就像保羅,在使徒行傳13:20-22那裡,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說,是神自己給以色列設立了她的第一任國王的。「此後神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 後來他們求一個王,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給他們作王四十年。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我們在歷世歷代的事件當中,不斷地看到這樣的重複。也就是說,人們的意思乃是在策劃邪惡,而神的意思卻是使之成爲好的。

我們從中可以學習些什麼呢?

於是這個問題就成了:假如上帝能夠預見這個大罪將要來臨,而且他知道自己會允許此事的發生,並且也因此會讓以色列出現君王制度,好藉此使基督成爲萬王之王的計劃最終實現,那麼,爲什麼上帝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君王體制成爲以色列政權的模式呢?爲什麼不讓摩西當以色列的第一任國王?然後讓約書亞繼位,如此等等?爲什麼上帝要以自己作爲國王來開始,且要等到後來,亦即以色列人犯了大罪之後,才把從人當中選立的國王放到以色列的歷史裡呢?我們從中可以學習到哪些功課呢?

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到六件事。

1). 我們是硬著頸項的,悖逆的,和缺乏感恩的。

我們從這個事情當中可以認識到,作爲人,我們是何等的硬著頸項、悖逆和缺乏感恩。那就是爲什麼《撒母耳記上》12章要以那樣的方式來開始,也就是提醒百姓,上帝是如何把他們從埃及地拯救出來的,並且賜給他們應許之地,從諸多惡毒的國王手中搭救了他們。而每一次百姓都很快就忘記了上帝,又離開神去追逐其它的事物了。這其實不僅是以色列人的故事。而是整個人類的故事。這也是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當中的故事。就算是成爲基督徒之後,我們對上帝的愛戴也不是那麼牢固的。我們有些日子裡是對神充滿感恩的,而另外的日子裡卻沒有感恩。即使是在我們感恩的日子裡面,我們依然沒有盡職的來向神獻上他配得的感謝。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你的內心真正對神的所是作出回應,對他所賜給我們的成千上萬的禮物報以誠摯的感恩,對他發出他所完全配得的景仰和感謝,那你將會變得何等喜樂和感激啊!因此,上帝就是借助於歷史當中的這樣的事例,來提供給我們生動的圖畫,好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的真實面目。上帝之所以允許他的百姓隨流失去,進入到這種不感恩、拜偶像的時期當中,就是要讓萬口歇聲,讓普世的人都在神的面前承認自己的虧欠和該擔負的責任(羅3:19)。

2). 上帝對於他自己的名是信實忠心的。

我們可以從這個事件當中學習到,上帝對於他自己的名是何等信實。看《撒母耳記上》12章22節:「耶和華既喜悅選你們作他的子民……」上帝之所以對我們信實守約,其最深沉的根基是什麼呢?就是他對自己聖名的信實。他充滿嫉邪和熱心,維護自己的榮耀。我們再慢慢仔細讀這節經文剩下的字句:「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這裡並沒有說「爲著他們的大名的緣故,」而是說,爲著神自己的大名的緣故。上帝所全然委身的,就是要來高舉他自己聖名之價值、真理和公義。因此,類似這樣的故事,記載在聖經當中,就是要來教導我們,上帝做事的方式,乃是取決於他那無窮的智慧,而其智慧,又是被其聖名之無限的價值所帶領的。

3). 因著上帝對他名的效忠,恩典就流淌到罪人身上。

我們還應該從中學習到,即使是在罪惡的環境中,上帝因著對他名的無比效忠,而使得恩典流淌到我們這樣的罪人身上,這是何等奇妙啊!看一下19-22節,就這個道理描繪出的令人驚奇的例子。百姓們因著自己對神所犯下的大罪而充滿恐懼。他們說,「求你爲僕人們禱告耶和華你的神,免得我們死亡,因爲我們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而接下來的話語,實在是賜給罪人們的福音恩典的很美好的寫照。撒母耳對百姓們說(20節),「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

就在那裡停頓一下,並且因此而稱奇吧。「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 『大』 惡。」沒有搞錯吧?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說,「大大懼怕吧!因爲你們行了如此的大惡。」但是經文卻說,「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那實在是純粹的恩典啊。上帝以恩典所對待我們的方式,就不是按照我們所該得的那樣。我們所配得的回應本該是:「趕快懼怕吧!你們居然行了這樣的大惡。」但是,神賜給我們的,卻是比我們所配得的要好出許多:「不要懼怕!你們雖然行了這惡。」

怎能如此呢?這恩典的根基是什麼呢?絕不是在於我們!我們所作的只有邪惡。那又會是什麼呢?我們其實已經看到了。就在第22節那裡:不要懼怕!因爲「耶和華……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 」上帝對於他自己聖名的效忠,就是他對你們的信實之根基所在。假如上帝真的會放棄他對於自己的無比效忠,那就再也不會有對我們的恩典了。假如上帝把他對我們的慈愛,建基於我們的價值和是否配得上面,那就再也不會有對我們的慈愛了。我們誠然是硬著頸項的,悖逆的,缺乏感恩的。那白白的——不是建基於功勞的——恩典,正是我們唯一的盼望,否則我們是毫無指望的啦。並且,那個恩典的根基,並不是我們的名字的價值,而是神的名字的無限價值。還記得《提摩太後書》2:13說的嗎:「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爲他不能背乎自己。」上帝就是要我們從以色列人所犯的大罪當中,學習這個功課,那就是,我們的救贖所需要的恩典,最終並不是建立在我們對於神多麼重要、有多大價值之上,而是建立在神對於他自己的價值上面的。

4). 君王身份只能是屬於上帝的。

我們還可以從上帝給以色列人立王之方式上,學習到,君王身份只能是屬於耶和華的。上帝在開始他跟以色列人的關係時,並沒有設立從人而來的君王,其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無可爭辯的知道,只有上帝才應該成爲以色列的君王。只有神才是他們的王。當以色列人求索一位王的時候,他們乃是在拒絕接受這個真理。上帝在撒母耳記上8:7那裡明明白白的指出來了:「因爲他們……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假如上帝當初開啓以色列人的歷史,是藉著讓摩西和約書亞成爲他們最早的國王,就不能夠很清楚的表明,只有神才能夠作以色列的君王這個道理。神不願意有人來爭奪他的這個君王地位。

5). 作爲君王的必須是一位神-人的結合體。

所以,從上帝允許以色列人立王這事件上,我們學習到,他允許他們設立從人而來的王,目的就是要借助於這一系列的從人而來的國王的失敗,讓人們期待那位既是人子又是神子的君王的來到,因爲只有神才能夠做以色列的王。在賜給以色列從人而來的國王時,上帝並沒有改變他的心意,也就是沒有否認只有神才能夠做以色列人的合法君王這個事實。這裡的要點在於,只有神能夠做以色列的君王,並且有一位君王要來到,他是大衛的子孫,並且他不會像其他國王那樣以失敗告終。他不會僅僅是另一位有罪的世人。他將會是那位神-人的結合體。

從耶穌口裡出來的,使得法利賽人無言以答的,最後的那個問題,是根據《詩篇》110:1,在該詩篇中大衛說,「耶和華對我主(也就是那位將要來的君王和彌賽亞)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耶穌引用了這節經文,然後質問那些反對他的人說,「如果大衛都稱呼他爲主,那他怎麼又會是大衛的子孫呢?」換言之,對於那些有耳可聽的,耶穌不僅僅是大衛的子孫。他也不僅僅是一位從人而來的君王。「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 14)。只有神才能夠做以色列最終的合法的國王。那就是事情開始的方式。那也是事情結束的方式。耶穌基督就是以色列的兼具神性和人性的君王。

6). 這位君王爲著他的百姓而死了。

最後,從上帝給以色列設立從人而來的國王的方式,我們可以學習到,的確有必要設立人性的君王。一方面我們知道,只有上帝能夠成爲以色列合法的君王。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一位人性的君王。爲什麼呢?原因就在於,爲了讓上帝擁有一群百姓,來治理和關愛,而不是讓他們因著各自的罪而待在地獄裡面,這位君王就需要爲他的百姓而犧牲自己的性命。但是,神是不能夠死的啊。只有人才會有死亡。因此,上帝早已經計劃了,不僅僅是只有神可以做以色列的合法的國王,而且這位以色列的合法國王,還必須替他的百姓受死。所以,以色列的王就必須是神 -人的結合體,好叫這位王真的是神,同時,他也是神 -人的結合體,好叫這位王能夠死亡。

當撒母耳說,「不要懼怕!你們這些悖逆的、硬著頸項的、不感恩的罪人哪,雖然行了這惡。」(撒上12:20)。這裡的恩典,其根基是什麼呢?就是上帝聖名字的價值。「耶和華……必因他的大名不撇棄你們」(22節)。上帝的名得著高舉、得著辯護,正是恩典的根基所在。而那辯護是在哪裡得到了最具決定性和最終的彰顯呢?答案就是:在基督的十字架上。《羅馬書》3:25說道:「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爲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在十字架上,爲著他名的緣故

神真的這麼做了。就在百姓們要求給他們立王的那一天,他們其實是配得當即被毀滅的,上帝卻赦免了他們,忍耐和寬容了他們的惡行——爲著他自己的名的緣故。但是,神也不能夠就把罪惡如同灰塵般掃到宇宙的地毯底下,然後又依然能夠維持他自己的聖名,作爲公義和聖潔的神。罪惡總是必須受到處置的。它必須受懲罰。情況也確實如此,就是在耶穌死去的那個時刻。

唯一的一個理由,使得像我們這些有罪的人,能夠擁有像耶穌那樣偉大、榮耀、大能、良善、聖潔、明智的君王,而沒有因我們的罪而被燒滅,是因爲在上帝的計劃當中,就是要讓這位君王替他的臣民死去,並且從死裡復活。在每一篇福音書中,耶穌在他臨死前都有被問到,「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而他的回答都是,「你說的是」(太27:11;可15:2;路23:3;約18:33)。

那位要來的全地之王

而且,他不僅僅是猶太人的王,而是全地的王——尤其是對於那些信靠他的人。他今天正坐在父神的右邊,等待著把他一切的仇敵都踩在他的腳下,並且他所有的選民也都從全地的各民各族聚集到他的面前。到那時候,末期就來到了。並且基督「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爲拯救他們」(來9:28)。而且,「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啓19:16)。阿們!君王耶穌啊,我願你來!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撒母耳記上
君王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