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路得記》:仁慈而又嚴厲的上帝
2018-09-21
—— John Piper

路得記第1章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爲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爲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她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她們親嘴。她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爲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我女兒們哪,回去吧!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爲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爲耶和華伸手攻擊我。」 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

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她了。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她們到了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嗎?」 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爲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爲何還叫我拿俄米呢?」

拿俄米和她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

在接下來的四周裡,我會在講道中和大家分享《路得記》這卷書――一個主日講一章。每週將《路得記》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讀一遍,願更多的感悟和隨之而來的心意改變使你的七月難以忘懷 。(將這個故事自在地讀一遍大概只需要25分鐘。)這是一個讓我們看到「上主作爲何等奧祕,行事偉大神奇」的故事;這是一個寫給那些在沒有夢,沒有異象,沒有先知的時候懷疑神是否存在的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寫給那些當信心遭受接二連三發生的苦難打擊時懷疑神是否存在的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寫給那些懷疑在困苦中仍然持守正直人生是否有意義的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寫給那些不願相信恩典會臨到自己平凡的信仰生活的人們的故事。這是一卷讓人警醒的、令人鼓舞的書,我期盼在這個夏天你們能夠爲之提醒、爲之鼓舞。

上帝在最黑暗的光景中工作

根據《路得記》1:1節,這個故事發生在士師秉政的時代。這是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進入上帝應許之地之後和以色列民被列王統治之前那中間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時期(大約是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在英文聖經中,《士師記》就是《路得記》的前一卷書。從《士師記》的最後一節經文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怎樣的一個世代――《士師記》21:25寫道:「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個人任意而行。」這是以色列的一段黑暗的時期:人們行神眼中看爲惡的事,神便興起他們的敵人;當人們向神呼求的時候,仁慈的神就在他們中興起一個拯救者救他們脫離兇惡。一次又一次地,人們悖逆上帝――從這表面的境況來看,神要在以色列中興起公義和榮耀的目標無法實現。而《路得記》這一卷書讓我們看到神在最黑暗時期的隱藏的工作。

我們來看看《路得記》的最後一節經文(4:22)。路得和波阿斯在士師時代所生之子爲俄備得。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而正是大衛帶領以色列達到了榮耀的巔峰。這卷書所要傳達的其中一個信息就是: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期,上帝仍然在工作。即使是人們的罪,也是在神彰顯他榮耀的計劃之中的。這不僅僅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如此,對個人、家庭來說也是同樣真實的 。在艱難的境況下,上帝確實是仍然在工作。當你認爲他已經遠離你,甚至是離棄你時,事實卻是他正在爲了你生命中更大的幸福打下基礎。

莫憑感覺臆斷上主,
一心靠主恩典。
愁雲慘霧隱密之處,
有主仁慈笑臉。

我認爲這就是《路得記》所要傳達的信息。接下來,讓我們來看這卷書的不知名的作者是怎樣在聖靈的啓示之下將這樣一個信息傳遞給我們的。

饑荒之苦上又添喪親之痛

第1-5節經文描述了拿俄米的悲慘境遇。首先(1:1),在拿俄米和她的丈夫以利米勒以及她的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所居住的猶大發生了饑荒。拿俄米完全知悉是神引起了這場饑荒,因爲《利未記》26章3-4節寫道:

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我就給你們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

當沒有雨降下時,那是嚴厲的神用手阻止了它。

於是就有了拿俄米一家寄居摩押地的決定。由於摩押地是信奉別神的異教之地(1:15;士10:6),寄居這一決定就成了玩火自焚的危險舉動。神早已教導他的子民要遠離周圍的外邦。因此,當拿俄米的丈夫死去時,她一定體會到了那是神的審判臨到她,在她的饑荒之苦上又增添喪夫之痛。

隨後,她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爲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於是,神的手又一次重重地加在她一家身上。第五節經文總結了在他的兩個兒子十年婚姻之後,拿俄米所經歷的悲慘境遇:「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從饑荒到寄居摩押地,從丈夫的過世到兩個兒子與外邦女子的結合,再到兩個兒子的過世――一波連一波,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拿俄米的身上。那麼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

拿俄米勸說路得和俄珥巴回家

在第六節經文中拿俄米聽聞「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她決定要回到猶大地去。她的兩個兒婦——路得和俄珥巴,打算隨她回猶大。而在第8-13節中我們卻看到拿俄米勸說她們個人回娘家。我認爲作者之所以花如此多的篇幅來講述拿俄米勸說路得和俄珥巴回家的細節有以下三個原因。

拿俄米的苦境

首先,書中的場景強調了拿俄米的苦境。例如,第11節:「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爲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換句話說,拿俄米沒有能力給她們任何東西,因爲她的境況比她倆的還要糟糕。假若她們想要保持對拿俄米以及她們丈夫名的忠誠,等待她們的只有痛苦。因此,在第13節拿俄米這樣說,「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爲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爲耶和華伸手攻擊我。」不要跟隨我啊,因爲神不喜悅我。跟著我你的生活或許會像我的生活那般痛苦。

以色列習俗

作者寫8-13節的第二個原因是爲要讓我們熟悉以色列的一個習俗,也正是這個習俗使拿俄米的命運在接下來的幾章中發生徹底的扭轉。這個習俗就是: 若一個以色列男人死了,他的兄弟或近親有本分娶他的妻子來延續他的名(申25:5-10)。當拿俄米說她再沒有兒子來娶路得和俄珥巴時(第11節),她所指的就是這個習俗。她認爲讓路得和俄珥巴延續族譜是無望的。顯然,她不記得還有一個名叫波阿斯的親族可能會行使作爲兄弟的本分。

從這裡我們能夠學到這樣的功課:當我們認定神離棄、抵擋我們的時候,我們通常都誇大了我們的絕望。當我們變得充滿怨恨時,我們就無法看到烏雲背後透過的一道道光線。是神解除了饑荒,給拿俄米開了回家的路(1:6);是神爲她預備了親族來延續她的家族命脈 (2:20);也是神讓路得堅持留在拿俄米的身邊。然而,拿俄米卻因爲神的嚴厲而深陷於痛苦之中,因此無法看到神的恩慈在她生命中的工作。

路得的忠誠

作者寫8-13節的第三個原因是爲要讓我們看到路得對於拿俄米的無限忠誠。第14節寫到俄珥巴與她親嘴而別,而路得卻捨不得拿俄米。甚至是第15節中拿俄米的再次懇求也沒有讓路得離去。這一切在拿俄米描述了未來生活的殘酷之後更顯可貴。儘管跟隨婆婆意味著未來是毫無希望的無後裔的守寡生活,路得仍然留在了她的身邊。拿俄米描繪了慘淡的未來,而路得卻牽起婆婆的手預備和她一同走進這樣的生活。

在《路得記》1章16-17節裡我們看到路得的一段了不起的話: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合神心意的女人

你越細細品味這段話越是體會到它其中的驚人之處。路得對於她一無所有的婆婆的委身簡直令人驚訝。第一,這意味著她要離開她的娘家和她的故鄉。第二,就她所知,這意味著她要過上沒有後裔的守寡生活,因爲一方面拿俄米沒有兒子可以娶她,而另一方面她若嫁給一個非親族的人就意味著她將不再忠實於拿俄米的家族。第三,這意味著她要去到一個她一無所知的地方,她將要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風俗習慣和陌生的語言。第四,這個委身甚至比婚姻更加徹底:「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第17節)。也就是說,她今後永遠都不能回家,即使拿俄米死了她也不能。然而,在路得所有的承諾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第16節)。在第13節中,拿俄米提到說,「耶和華伸手攻擊我。」的確,拿俄米關於神的經歷是充滿苦澀的。但儘管如此,路得仍然遺棄了她本國的神而選擇將以色列的神作爲自己的神。或許,當她的丈夫多年前告訴她以色列神的愛有何等的長闊高深,告訴她他在紅海所顯現的巨大能力,以及他那充滿榮耀的公義和平安的計劃時,路得就已經定意要委身於這位以色列的神。不管怎樣,路得定意要信靠拿俄米的神而不是被她的痛苦經歷所嚇倒。

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合神心意的女人:她不因爲眼前的挫折而減少對神的信心;她不被屬世的安逸生活所束縛;她有勇氣走入未知的國度,迎接陌生的生活;她願意完全的委身於神所賜給她的人際關係。哦, 似乎只有伯利恆教會才能養育這麼好的女子!

拿俄米的神學:對與錯

接著,路得和拿俄米一同回到了猶大的伯利恆(第19節)。但是,她在第20節中這樣回答,

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爲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爲何還叫我拿俄米呢?

你怎麼看拿俄米對神的看法?在今天各種基督教書籍雜誌上隨處可見的各種對神的情緒化描述中,你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這種拿俄米神學。 拿俄米對於三件事是堅信不疑的:神是存在的;神是至高的;神是那讓她受苦的。拿俄米的問題就在於她忘記了約瑟的故事。約瑟同她一樣,進入了外邦。他被賣做奴隸,又因爲被淫婦陷害而關進監獄。像拿俄米一樣,他完全有理由說,「全能的神使我受了大苦。」但是他仍然堅守他的信仰,而神也將這一切變爲對他個人甚至是以色列民族的益處。 《創世記》50:20的重要信息就是:「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約瑟對他的哥哥們說),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拿俄米認識到神是至高的,全能的,並且掌管著一切國家和家庭的大小事務,是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痛苦與歡笑的,這一點上她是正確的。但是,她需要睜開雙眼去體會神計劃背後的仁慈。

是神解除了饑荒給拿俄米開了回家的路。從第22節末尾我們可以看到那細膩的希望之光――她們「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然而拿俄米卻沒有意識到這背後的意義。不僅如此,拿俄米也沒有注目於路得――一個多麼大的恩典與祝福啊!當她和路得來到伯利恆人當中時,拿俄米說道(第21節):「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並非如此啊,拿俄米!當你對充滿不幸的黑夜感到厭煩時,還怎麼去體會破曉的喜悅呢?通過路得,拿俄米又得到了一個男孩,而這孩子成爲以色列最偉大的王的祖父,而這位王又預兆著萬王之王的宇宙之主耶穌基督的誕生。倘若拿俄米能夠預見到這一切,她又會說些什麼呢?我想她一定會說:

莫憑感覺臆斷上主,
一心靠主恩典。
愁雲慘霧隱密之處,
有主仁慈笑臉。

四個啓示

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從《路得記》第一章我們得到的四個啓示。

1. 神的至高統治

全能的神掌管著人類的一切大小事務。他治理國家(但2:21),也管理家庭。他的權力從美國國會延伸到你的廚房。讓我們向舊約中的滿有信心的女子們學習吧!無論她們對什麼產生疑慮,她們從來不懷疑神是參與她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並且沒有人能夠攔住他的手(但4:35)。他給人類帶來雨水也帶走雨水;他賜給我們生命也帶走生命。在上帝中,我們活著,我們行走,我們存在。任何事物―從一根小小的牙籤到壯麗的泰姬陵,若不是從其與神的關係去看,是無法被正確理解的。他是那無所不包的,無處不在的真實。關於這一點,拿俄米是正確的,我們當向她學習。全能的神確實掌管著人類的一切。

2. 神的旨意不可測度

有的時候神會顯得很無情。神曾經無情地對待過拿俄米――至少在短期看來是顯得很無情。或許有人會說:這一切完全是因爲他們犯罪去外邦寄居並與外邦女子通婚。或許是這樣的,但其實也不盡然。詩篇34章19節寫道,「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不論是在舊約聖經還是在新約聖經,我們都找不到任何確據說只要是信徒就會免於受苦。然而,假若拿俄米所經歷的災難的確是因她的不順服而起,那麼這個故事就變得更加鼓舞人心了,因爲那樣一來就說明神願意並且能夠將他的審判變爲賜福。如果說路得是因著罪被帶入這個家庭的話,那就使得她成爲大衛的祖母,耶穌基督的祖先的這個事實更加令人感到震驚。所以,永遠不要以爲你有過犯就意味著你的未來沒有任何希望。

3. 神的美意

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個啓示。神不僅掌管人類的一切,並且行事有時會顯得冷酷無情,但是他行事的唯一目的都是爲了他子民的幸福。誰會料想到,在士師秉政的這樣一個悖逆的時代裡,神已經悄悄地通過一個家庭的悲劇來爲以色列最偉大的王開道呢?不僅如此,他還慢慢地在拿俄米、路得、波阿斯以及他們的親朋心中填滿喜樂。如果這個夏天在你身上發生了任何事情讓你覺得未來是絕望的,那麼就請你從路得身上看到:神其實正在你的生命中做工,爲要給你一個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未來。你所要做的就是信靠他並且耐心等待。那籠罩在你頭頂的烏雲其實是滿載仁慈的,終有一天烏雲會散開,神的祝福會降臨。

4. 路得般的自由

最後,我們也得到了這樣一個啓示:你若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信靠那至高至善的仁慈的神,你就能夠像路得那樣自由。只要神召喚你,你就願意離開你的家庭,你的工作,離開明尼蘇達,開始更徹底的委身以及新的冒險旅程。或者,你能夠找到維持你現有的委身所需要的自由、勇氣和力量。當你確信上帝是至高無上的神,並且相信他樂意爲那些信靠他的人工作時,你就會得到自由和喜樂,而這種自由和喜樂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不會被動搖。《路得記》這卷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光景裡神也是在祕密做工的。就像保羅所說的(羅15:4,13),《路得記》以及其他的從前所寫的聖經書卷都是爲教訓我們而寫的,好使我們大有盼望。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路得記
上帝的主權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