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在痛苦中時,經常會說一些痛苦的話。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上的痛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痛苦是很主觀的感受。它會擋在所有我們要做的事情之前,並且總是讓我們變得扭曲。當它在你心裡時,我們變得會去說一些我們本不想或者本不會說的話。
對於安慰者和輔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當一個受折磨的人說出一些讓人生氣、惱恨和絕望的話時要去分辨這是源於他的屬靈根基(他們深刻持守的信仰生活)還是來自他們的屬靈傷痛(痛苦會短暫的扭曲一個人的思想), 這兩者有著巨大且重要的不同。
約伯記就是一個講述痛苦可以多麼劇烈並且是如何扭曲我們感受的案例。約伯痛苦的嘶吼是自然且真實的。痛苦是如此的讓人不安。當約伯的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來探望並且安慰他」時(約伯記2:11),這位在古代東方最敬畏上帝,又智慧的人(約伯記1:3)是如此表達他的悲傷的:
「我死了倒好,我情願從未出生。」這句話裡絲毫不見福音。這話裡沒有對先前上帝的祝福表示感激,也沒有堅信上帝可能有更高深更隱祕的旨意,是爲了在某天要給他不爲人知的祝福。他有的只有恐懼。
這些話真的準確的表達了約伯至深的信仰嗎?並不是。就像詩篇22:1節的大衛和詩篇88:14中的以斯拉人希幔,約伯的話是痛苦中的呼喊。如同約伯身上慢慢長出的毒瘡(約伯記2:7-8),憂傷的話語也從他靈魂的傷口中滲出。
約伯記也是一個關於如何不去勸告的案例。三個安慰者運用的是傳說中錯誤的神學(約伯記42:7)並且使人愁煩(約伯記16:2)他們對罪的認識太過簡單:上帝用繁榮來賞賜正直人,用毀壞來懲戒罪人。這導致他們誤判了約伯的靈命狀態:「來吧約伯,坦白你隱祕的罪。」約伯的回答很有說服力:「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約伯記16:2)
很多事情讓這些人變成了「使人愁煩的安慰者」,讓我們來看下其中兩個典型的錯誤,也是我們容易犯的:誤用真理和不合時宜的責備。
誤用真理
這些人某些話說的在神學上是正確的。以利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保羅甚至在寫哥林多前書時引用了他的話(約伯記5:13;哥林多前書3:19)以利法是第一個「安慰」約伯的人,他如此說:
被上帝責備的人有福了,不可輕視全能者的管教。因爲祂打傷,祂也包紮;祂擊傷,祂也醫治。——約伯記5:17-18
作爲一個信仰告白,這顯然是正確的,正如詩篇,箴言書,何西阿書和希伯來書所記:
雖然這樣的告白是正確的,但不意味著它被用對了地方。在文中(約伯記3-4章)很明顯以利法認爲約伯的遭遇是上帝對他仁慈的責備,是爲了讓他爲他隱祕的罪悔改(約伯記4:7-8)。但是以利法想法是錯誤的。沒錯,上帝的管教是爲了救贖。但是約伯的苦難不是上帝的管教(約伯記1:6-12)。以利法誤用真理並且因此而傷害了約伯。
我們必須非常注意。推測的結果,往往會受我們自身經驗的影響,也會受到因爲缺乏經驗而無知的影響。這會導致我們對問題的誤判,也會容易誤用真理。這只會加重我們對別人的傷害。
不合時宜的指責
約伯自己說出了第二個錯誤:
「你們既視絕望者的話如風,還要來糾正嗎?」(約伯記6:26)
約伯的安慰者聽到他沒有指望、不平衡、沮喪、絕望和不知所措的話就認爲他需要好好悔改。
責備對於屬靈根基所表現出來的問題是仁慈的良藥(提摩太後書4:2),因爲錯誤的信仰會毀壞生命。但是責備對於屬靈傷痛來說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因爲受苦人所說的話是爲了得到寬慰,不是他們真正的信仰立場——約伯稱這些話爲「如風的話語」。
評斷約伯的安慰者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爲不像他們,我們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時常犯同樣的錯,給予別人不合時宜的指責呢?
我認爲我總在教養孩子的時候犯這樣的錯。很多次我都會因爲孩子鬧脾氣、冒犯或者指責的話而斥責他們,認爲這些是屬靈根基有問題,後來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從屬靈傷痛中滲透出來的。當我應該認真的探究問題,用耐心、謙和、寬容和服事的心去安慰他,隨時的聆聽,慢慢的表達愛的時候,我卻在嚴厲地責備他。
分辨屬靈根基所出的話和屬靈傷痛所出的話是很難的。人們的靈魂既複雜又千瘡百孔。老練的醫師不魯莽,何況老練的屬靈醫師呢。他們隨時聆聽別人的話,並且不急於下判斷(雅各書1:19),他們三思而後言(箴言15:28)。
當嫺熟的安慰者開口說話時,他們的言語「合宜」(箴言25:11),如「生命的泉源」(箴言10:11),「教養人」(箴言10:21),「智慧」(箴言10:31),且「謹言慎行」(箴言17:27)。
成爲一個嫺熟的安慰者需要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去愛,去忍耐,去包容(哥林多前書13:4, 7)並且不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5),我們就有可能去避免在安慰人的過程中犯令人痛苦的錯誤。因此,正如約翰·派博所說,「修復靈魂的傷痛,不指責痛處,才是我們愛人的目的。」
譯:Rebecca.C;校:JFX。原文刊載於「渴慕神」英文網站:How to Be A Miserable Comf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