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永恆的確據是個團體項目
2018-09-06
—— John Piper

希伯來書3:12-19

12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13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14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15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16那時聽見他話、惹他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17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18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19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爲不信的緣故了。

兩個大大的「假如」(「若」)

上週我們集中探討了第6節和第14節中兩個大大的假如(若)。今天我們再來關注它們,然後要思考,如何讓伯利恆教會的集體生活,幫助我們來實現這些重要的假如。

第六節後半句寫道:「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 (基督) 的家 (他的家人,他的子民)。」請仔細留意。這裡並沒有說:假如將盼望堅持到底,我們將來會成爲基督的家。這裡所說的明明是:假如把盼望堅持到底,我們現在就是他的家。換言之,「能夠堅持我們的盼望」這件事,就成爲表徵和證據,顯明我們現在就是他的家了。

接著看14節那裡的假如(若):「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請再一次仔細留意這裡的用詞。不是說:「我們將來會在基督裡有份,假如將我們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而是說,「我們(過去已經) 在基督裡有份了,假如將我們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換言之,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證明某些真實的和持久的事情已經發生在我們身上,亦即,我們已經在基督裡有份了。我們已經真的重生,已經真的歸信基督,已經真的成爲基督的家的一部分了。

那麼,假如我們不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又會怎樣呢?答案不是:你就不再是在基督裡有份的;而是:你從來就不曾成爲在基督裡有份之人。仔細地讀一下:「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份了。」於是就有了,「我們若不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不是在基督裡有份之人。」

希伯來書教導的是永恆的安全保障

我上週說過,根據這段聖經,本書教導的是永恆的安全保障。意思是,假如你已經真的成爲在基督裡有份之人,你就永遠都會是這樣的人。他(神——譯者注)將會在你的裡面工作,要保守你的信心和盼望。換個說法就是,假如你是上帝的孩子,就不可能終止這個身份,不再作他的孩子。但是,我們都知道,有許多人在基督徒生活當中有過一個開頭,後來卻流失了,並且背棄了主。本書作者特別關注這類人。他知道會發生這類事情,並且此處的經文就是處理這類事情,他還告訴人們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發生。然而,當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時,他的解釋就是,這類人並不是真的在基督裡有份之人,相反,他們從起初就不是真正的在基督裡有份之人。假如我們將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我們(就已經) 在基督裡有份了;假如我們不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心,就還沒有變成在基督裡有份之人。

換言之,堅持信心和盼望,堅固對上帝的信靠,並不是避免使自己失去在基督裡的位份的途徑;而是顯明你的確在基督裡擁有位份的途徑。在基督裡的位份是永遠不會再失去的,因爲你乃是因著上帝白白的恩典而獲得這地位的,並且也是因爲基督已經應許,而且是以立約和起誓的方式確立了(來6:17-19),他會保守那些屬於他的人(來13:5, 20-21)。換句話說,我的安全和確據並不在於我記得的某個過去作出的決定或是禱告;我的安全和確據乃是因著上帝的信實和大能,好讓我在他裡面可以持續地擁有盼望,且延續到將來。我的保障就是,「那在我的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

假如你從來都不曾真正信主,怎麼還會「離棄神」呢?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好幾個問題。其中之一是:好啊,我們若是不能夠堅持盼望和確信,就意味著我們從來不曾在基督裡有份,那麼,12節所說的離棄神,又是什麼意思呢?(既然未曾擁有,何言失去呢?——譯者注。)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如果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屬於神,那麼在何種意義上,會出現一個離棄神,或者說轉背離開神的情況呢?

簡單說,的確會有一種真實的對於未婚妻離棄的痛苦,但那並不等於對妻子的離棄。(也就是說,沒有進入婚姻的人,同樣會真實經歷到類似婚姻裡那種感情割離的痛苦。——譯者注。)我認爲,希伯來書作者想讓我們思考的角度,在7-11節( 詩篇95)的以色列人的例子當中表明了。他在第9節指出,百姓們「觀看我的作爲有四十年之久,」但仍然硬著心抵擋神(第8節),心裡常常迷糊(第10節)。換言之,他們已經見過上帝如何把紅海的水分開,又是怎樣對他們顯出極大的憐憫,救他們脫離埃及的。他們也看到神如何使磐石出水,從天上賜下嗎哪,用雲柱和火柱引領他們,一路上救護他們脫離仇敵的追殺,賜給他們美好的律法來指導生活的各個層面,而且對於他們的悖逆,神也總是以寬大和仁慈相待。然而,經歷了這麼多,他們的心裡還是變得剛硬,並不仰望神。他們居然想回到埃及去,居然很快製造了偶像,又常常發怨言。這就是希伯來書作者所謂「把永生神離棄了」的涵義。

他們已經在上帝強大的作爲當中騰空而起。已經品嚐他的大能大力,並且從他的聖靈和美善獲益。他們已被上帝的啓示光照,大大超越了地上萬民。然而他們卻跌倒了,把神離棄了。同樣,新約時代的一些人,也有類似遭遇。今天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些百姓也是已經被各樣神蹟奇事環繞,正如希伯來書2:4所說,他們已經品嚐了來世的權能,已經被邀請進入一個滿有愛心的團體,並且經歷了聖靈在他們中間和他們生活當中的某些工作。他們也已經瞥見了福音的亮光,甚至也受了洗,吃了聖餐,聽了講道,甚或已經作出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行爲來。

但是,就像當初的以色列人,他們的心卻變得剛硬,而且那不信的噁心佔了上風,於是他們就把盼望擺到其它事物之上,而不是在基督上,漸漸的,他們就離棄了神,從那圍繞在他們身旁所有的美善當中,轉背離開。而希伯來書對這個現象的解說就是,他們是一些「未曾在基督裡有份之人。」他們曾經參與的,乃是某種程度的光照、能力和喜樂;但是(借用耶穌的話說)他們如同植物沒有根,結果就枯乾了,而另外一些人,則被今生的思慮,以及錢財的迷惑和虛榮浮華的引誘給擠住了。

換句話說,你之所以會離棄神,因爲你已經在近距離的程度上體驗了上帝的作爲——他子民的愛心,他話語的亮光,禱告的特權,他榜樣的道德力度,他聖靈的恩賜和奇蹟,他在供應上的祝福,以及日常生活當中藉著陽光雨露所啓示的恩典,等等。很可能,你品嚐到這些事物,深受影響,然而你卻還是落入不信之中,因爲你沒有把耶穌基督他自己,當成你內心的喜悅、盼望、確信和獎賞。

耶穌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教導這些事,提醒人們不要倚靠虛假的確據。例如馬太福音7:21-23那裡,他說: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許多異能,並不能夠證明耶穌已經「認識」我們,或者說我們就必然是在基督裡有份之人。有可能人們作這些事情,依然帶著一顆剛硬、未曾改變的心。怎樣能顯明我們真的被耶穌「認識」了呢?證據就是,耶穌成了我們的盼望、確信、寶藏和我們的獎賞(來10:24;11:25-26)。正是這內在的實質才能改變我們的生命。

這就是第一個問題:假如你從沒在基督裡有份,又怎麼能說你離棄了神,或者轉背離開神呢?答案就是:的確有許多的途徑讓人接近神,享受與神親近的好處,但他從沒真正信靠神,或者將盼望與愛戴歸給神。所以這類情形下,人雖未曾在基督裡有份,卻依然「背棄了基督」,也並不奇怪。

我們如何能夠對於我們的永恆的保障有確據呢?

於是有了第二個問題: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如何能夠知道、享受和確定那永生的保證呢?第12節和第13節給我們提供了兩個答案:一個比較籠統,另一個比較具體。

先看12節中籠統的回答:「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這個較爲籠統或說較爲普通的答案就是,「要謹慎!」或者說,「請注意」,或者「當心點!」換言之,對於你的內心狀態,不要無動於衷,或漠不關心,或不夠留意。要常常省察它。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3:5所說的,「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或者像彼得在彼得後書1:10所說的,「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千萬不要過著一種心不在焉、隨波逐流的生活,把「信仰的堅忍」當成是想當然的事情。其實每一天,都有各種替代性質的激情和私慾,在對你的靈魂宣戰,想奪走你的信心,想用其它的財寶來替換基督。真的要謹慎!要常常警醒啊!要誠實和勤奮,要省察和保守你的心靈啊!正如箴言4:23所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爲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就是第12節當中的答案。要謹慎

有些人也許會問,「好,如果我真的在基督裡有份,確信自己已經得救,那爲什麼還要謹慎和警醒呢?因爲你已經說過,我的永生是有保證的,而且我在基督裡的位份也不能夠再喪失。」我覺得,這個問題帶著一些先入爲主的假定,而這些假定被新約聖經認爲是不正確的。它假定說,上帝讓那些蒙揀選之人進入天堂,乃是不需要警醒、謹慎、自我省察以及使用某些方法去努力的。然而耶穌怎麼說呢,路加福音13:24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並且彼得也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爲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按照聖經真理,並沒有說真正的基督徒就不需要心中警醒或者謹守;而是說,如果你心靈裡的確是警醒和謹守的,那麼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一個真實的基督徒。

只有那些漫不經心的基督徒,才需要擔心自己的位份,這些人受過洗,走到講台前接受了基督,做過認罪禱告,領受過聖餐,也參與教會活動,心裡卻不真正愛耶穌,他們或不把耶穌當至寶,或不把自己的盼望全然放在基督身上,或並不期待著見耶穌然後說,「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這些就是自以爲有確據,然而卻實在應該感到「不安全」的人(參看申29:19)。這些人常常在教會,卻把他們的救恩當做免疫針。似乎多年前接受過免疫接種,就以爲從此萬事大吉,再也不關心身旁存在的那些不信之危險。他們說,「我在生下來8天的時候——或者6歲的時候,就接種了疫苗,免除了地獄之害。」於是,對於他們,去往天堂就不再是需要警醒和謹慎的事情,不再需要保守心靈,以免變得剛硬,甚至轉爲不信。救恩被簡單化,好像只要保證自己打過預防針就夠了。這就是那些處於極大危險之中的人。

這樣,關於我們如何確信自己擁有永生,第一個回答是:你心裡要謹慎。要防範不信的噁心。就是說,要警醒,好好維護在基督裡的確信和盼望,抵擋所有假財寶的誘惑。

第二個答案更加具體了,第13節:「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這第二個答案就是,永生的保障,乃是一個團體項目(community project,或譯,群體項目,共同體)。我們應該在伯利恆教會做些什麼,才能避免產生「不信的噁心,」避免心變得剛硬?因爲,每天都有各樣的罪來誘惑我們,企圖欺騙我們,要讓我們去珍惜它們勝過珍惜耶穌。

教會如何幫助我們,避免產生「不信的噁心」?

答案是,我們必須成爲彼此相顧的教會。而教會爲此主要能做些什麼呢?那就是,要彼此勸勉,以各種方式交通,好幫助我們不被罪的引誘所欺騙。或者積極一點說,我們彼此交談,都是爲使大家擁有信靠的心靈,相信基督那至高的價值。我們要藉著引人認識真理和耶穌之寶貴价值的話語,爲維護彼此共同的信仰爭戰。這就是防範不信之噁心的方式。「不信,」意思就是沒把耶穌作爲至寶,安息在他裡面。因此,彼此幫助來信靠,就是指通過互相幫助,看到耶穌至高的價值,都來寶貴他,信靠他,愛戴他。

正是在這裡,我們明白了上帝的旨意,他命定基督徒去過「個人性」與「群體性」的警醒生活,並且把永生的保障,安排成一個團體項目。我們明白了,這樣的基督徒生活方式,能使基督的榮耀成爲我們所有互動的核心。假如永恆的保障只像一個疫苗,那麼,基督只在接種疫苗的那天被尊崇,在那之後就可以被遺忘,就像我們忘掉打過的預防針那樣。然而,如果永恆的保障涉及每天面對不信的爭戰,而所使用的制勝武器,乃是建立信心的各種勸勉,讓人們看到基督的可靠、偉大,以及超越萬有的價值,那麼,事情就成爲另外一種狀況了。如果我們必須以這種方式天天彼此勸勉,好保證大家都可以持久信靠他,那麼,他就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被高舉了。他就永遠是我們所講述的對象,也永遠是我們注意的中心。因此,上帝命定了,永恆的保障乃是一個團體項目,因爲他不願意讓他的兒子像一支免疫針那樣被人遺忘,而是要被當成宇宙中最珍貴的財寶,天天被人慶祝。

從12節和13節我們很明顯地看到,這裡所指的途徑,不僅講道而已。沒錯,我在講道中也試圖這麼作——每週勸勉你們不要有不信的噁心。但是,這裡的經文說到了另外兩件事情。一個(13節當中)是,這樣的相勸每天都要有的,是「天天……相勸,」而不是每週一次。另一個就是,這樣的相勸乃是「彼此」進行的(13節)——就是說,你們要彼此相勸,而不是單單從講道人那裡去獲取。

這樣的確認——即如此的彼此服事,對於你的信仰之堅忍,以及救恩,絕對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確認,促使咱們教會的長老們作出決定,今年秋天要在伯利恆開始細胞小組的事工。我們相信,在這樣大的一間教會當中,再也沒有比細胞小組更加有效的方式,可以來鼓勵大家參與到集體性的信仰爭戰中,所以我們要讓細胞小組在我們的教會事工當中扮演重大的角色,而且要讓更多人參加小組。因此從9月份開始,每個星期天晚上都分別出來,作爲小組的時間,而且每星期三晚上,都把時間奉獻出來,作爲週間大家彼此連接的機會,藉著食物,教會集體的崇拜,在小組當中分享一些使信心得以建立的故事,也就是見證神的作爲的故事,並且還要對孩子、青少年、以及成人們,教導神的話語,免得在我們當中任何人的心裡,生發出不信的噁心,以至於把永生神給離棄了。

我對這兩方面事工的潛能和前景非常樂觀,也很興奮:1)積極推動小組事工,使每個星期天的晚上都能拿出來用於小組聚會,並盼望更多小組成長得更像服事性質的團隊,可以每天達成彼此勸勉的功效;以及2)星期三晚上的模式,包含團契,敬拜,教導以及對上帝大能的各種見證。

我誠心地,鄭重地勸你們,要把這段經文認真存放在你的心中,好好思考,你的生命和生活,是否已經跟這樣一個基督徒生活模式相匹配。藉著有規律地參加信徒組成的小組(當中每一位都是定意爲著彼此的信仰而爭戰的),這會帶給你巨大的享受,使你的確據和安全感得以加強,超過其它任何你所知道的方式,並且讓你得釋放,能在今天這世界中爲主作出勇敢的見證和服事,不是這樣嗎?我覺得,這正是上帝召喚我們去做的事情。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標籤
釋經講道
希伯來書
聖徒的恆忍
共同體
渴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