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書籍及其危險的歷史
書評:《書籍祕史》,伊蓮內·巴列霍 著
2023-10-25
—— Hannah Turrill

生活中充滿了文字。從路標、廣告牌到社交媒體,文字無處不在。儘管我們今天可能不會把讀書或買書當成一種冒險活動,但自書籍發明之初,它們就極富爭議:或者受到高度讚賞,或者成爲高度危險品。

伊蓮內·巴列霍(Irene Vallejo)是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小說家,也是西班牙《國家報》和《阿拉貢先驅報》的定期專欄作家。她的著作《書籍祕史》Papyrus: The Invention of Books in the Ancient World,中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22年)將帶領讀者踏上歷史的奧德賽之旅,探索書籍如何塑造了人類文化。就禁書這個話題上,這是一本及時而又引人入勝的書。

雖然該書的副標題可能會讓人覺得這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史,但巴列霍做到了用講故事的方法講歷史,加上她生動的散文式文風(夏洛特·惠特爾 [Charlotte Whittle,英譯者,中譯者爲南京大學西班牙語系的李靜老師] 的翻譯非常出色),創造出了引人入勝的敘事。通過一系列生動的趣聞軼事,巴列霍試圖重現圖書的危險歷史,從而喚起人們保護文學的新熱情。

美國亞馬遜網站對本書的介紹如下:

書籍祕史:古代世界書籍發明史

伊蓮內·巴列霍 著

《書籍祕史》講述了書籍從口頭傳統到卷軸再到手抄本的歷程,展現了這一轉變如何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礎。獲獎作家伊蓮內·巴列霍呈現了古代世界文學多姿多彩的一面,從希臘吟遊詩人到羅馬的千萬富翁哲學家,從投機取巧的僞造者到暴虐的教師,從博學的圖書管理員到不服輸的婦女,同時揭示了古代關於教育、審查、權威和身份的思想如何在今天仍然產生共鳴。最重要的是,巴列霍還將戰亂中的薩拉熱窩圖書館和牛津大學的地下迷宮與我們的時代聯繫起來,強調了文字作爲我們最寶貴的資產如何持續存在直到如今。

KNOPF 出版,464 頁。

多姿多彩的文字歷史

巴列霍首先描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收集世界圖書的過程。它曾是研究中心和古代智慧的寶庫,但由於戰爭和動盪毀於一旦。

她在書的前半部分講述的每一件歷史軼事都像是馬賽克上的一塊拼磚。它們共同勾勒出一幅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形成、意義和慘遭破壞的畫面。

藏書家們周遊世界尋找珍貴的手稿,學者們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工作,收穫著發明了第一批字母的文士們的成果。巴列霍的重點是歷史,但她經常將現代世界與之相提並論,以說明我們當代的文學經驗與這些古代場景之間的關係。

在本書的後半部分,巴列霍將重點從希臘轉向羅馬,描繪了羅馬人如何借鑑、使用和改編希臘文學。她追溯了書籍格式和材料的變化,從卷軸到抄本(我們傳統的書籍形式),從莎草紙到羊皮紙再到紙張,這使得福音書第一次得以裝訂在一起。每一塊拼磚都有助於塑造一個更大的故事。

在結尾處,巴列霍對「正典」的概念進行了反思,這既與基督教聖經有關,也與「經典」的概念有關。最後,她告誡讀者要記住、珍視和保護書籍。就像構成這本書的文學史上軼事一樣,每一部古籍都是人類歷史馬賽克上的一塊珍貴的拼磚。

上帝賜下文字

《書籍祕史》讓我們領略到書籍和文字的非凡之處。基督徒可以進一步將這些發展與上帝利用歷史事件保存聖經的大能聯繫起來。

巴列霍所講述的故事可以鼓勵基督徒讀者對上帝保存《聖經》以及教會歷史上忠心聖徒所寫的許多文字心存感激。雖然亞歷山大圖書館被毀,但它的遺產通過它所鼓勵的翻譯和學術成就得以延續。沒有人類歷史上成千上萬人創造字母、翻譯文本和收集手稿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今天服事教會的許多學術成果。

既然上帝在歷史中啓示自己,那麼過去人們的著作對基督徒來說就具有深刻的意義。過去的作品往往通過無數按照上帝形像創造的人的生活揭示出共同的主題。歷史值得保存,尤其是通過書籍,書籍是我們的神在普通人生活中同在並通過普通人生活所行恩典、大能的見證。

謹慎,不要毀滅

本書的另一個主題是書籍審查,包括在古代和現代的書籍審查。巴列霍強烈反對從柏拉圖到基督教,再到納粹對閱讀施加的任何限制。她將古代世界被拒之門外的作家描繪成悲劇英雄,並將反對自由獲取任何書籍的主張與納粹和布拉德伯里的《華氏451》Fahrenheit 451)中「消防員」所實施的焚書聯繫起來。

對巴列霍來說,似乎沒有理由阻止任何人寫作或閱讀任何東西。她對人們刪除不符合現代情感的詞語或抵制不符合現代情感的作者感到不滿。她同樣批評那些試圖在學校和公共圖書館審查「進步」書籍的人,巴列霍用歷史軼事來支持她的批評。

雖然基督徒可能不同意巴列霍對薩福(Sappho)詩歌中露骨性愛內容的讚美,但我們仍然可以爲未能保留更多古代女性作家的作品而感到惋惜。以原汁原味的形式保存文字作品,這是尊重每一位作者(無論男女)對上帝的獨特價值的一種方式。

這些故事中最令人痛心的是 391 年塞拉皮姆(Serapeum)圖書館被焚和五世紀初亞歷山大異教哲學家/聖女希帕蒂婭(Hypatia)慘遭殺害的事件。基督徒暴民對這兩起破壞性行爲負有責任,亞歷山大的區利羅(Cyril)與希帕蒂婭之死有牽連。

正如巴列霍明確表示的那樣,這些故事令人不安。她指出了教會罪惡的過激行爲。然而,它們並不能令人信服地證明巴列霍關於所有文學作品都具有同等價值的基本論斷。

忠心的基督徒必須不斷區分真理與謬誤。我們需要謹慎,而不是簡單一禁了之。我們必須分辨哪些符合聖經,哪些並不符合。我們必須認識到世俗作家和我們自己歷史中的英雄一樣都是罪人、都有缺陷。同時,我們必須用恩典和真理來回應錯誤,認識到每一位作者都是我們要愛的上帝形像承載者。

對話的催化劑

巴列霍的書引人入勝、發人深省,而且有些令人不安。它迫使我深入思考書籍、歷史以及我與他人的互動。書中有些暴力和露骨的內容需要讀者謹慎閱讀,尤其是青少年。然而,《書籍祕史》是一個出色的切入點,讓我們可以就書籍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展開對話。

在禁書和審查制度爭論不休的當下,這本書爲基督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途徑,讓他們以知情者的身份,以對歷史敏感的對話者身份,與我們不信的鄰居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ooks and Their Perilous History.

Hannah Turrill(哈娜·圖日爾)是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教會史和歷史神學的博士生。她還在高地拉丁學校(Highlands Latin School)教授古典和基督教研究,並在肯塔基州路易維爾旅居者教會 J-Town 分堂(Sojourn Church J-Town) 的姊妹事工中任職。
標籤
歷史
圖書
書籍
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