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德揚(Kevin DeYoung)和紀格睿(Greg Gilbert)都是教會的牧師,他們每週都在被大學圍繞的城市教會裡忠心地講道,他們的聽眾當中有很多熱情洋溢、不想浪費生命,想要爲使命而活的年輕人。這就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使命」這個詞。這個詞就像我們手中的流水一樣,可以流淌往任何一個方向你卻抓不住它。這個詞可以驅使人做任何事、但常常遭到濫用,它也讓基督徒和很多教會對自己究竟要做什麼感到無所適從。凱文·德揚和紀格睿合著的這本新書《什麼是教會的使命?:明白什麼是社會正義、平安和大使命》(九標誌中文事工,2019)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德揚和紀格睿在本書中首先做了非常艱難的工作:定義教會的「宣教使命」這個詞的詞意。正如中文版編輯在第7頁腳註中所說,英文"mission" 一詞既有「使命」的意思,也有「宣教」的意思,本書大多數地方是使命的意思,有的時候也可以用「宣教」來替代。德揚和紀格睿在研究這個詞的同時也回答了對他們的反駁,用合理的方式艱難地回應了很多社運人士對社會與經濟的關注。兩位作者認爲,教會的宣教使命來自馬太福音中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太28:18-20):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我就常與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然而,兩位作者並不是說教會應當忽視社會正義和經濟問題。他們擔憂的是,新興的對社會正義和經濟問題的關注並將之稱爲教會「使命」會把這些原本是「可以做」的事情變成教會應該和馬上「必須做」的事情。
在做完定義工作之後,作者們將本書相當一部分篇幅用在了討論教會宣教使命這一話題上。他們是在這三個領域中進行討論的:(1)整本聖經的敘事;(2)對福音的定義;(3)對國度「已然/未然」的理解。很顯然,這三個角度的論述都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意外。
不過,關於福音的定義那一章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有幫助的澄清。一個不經意的觀察者在看「福音是什麼」這個話題的辯論時,往往會以爲《福音真意》的作者紀格睿是用這個問題定義福音的:「一個人要相信什麼信息才能夠得救?」(本書作者稱之爲「微距鏡頭」),但其實作者也解釋了新興的潮流所理解的福音(「廣角鏡頭」)包含了基督信仰所教導的所有益處,也就是「從基督所流出的一切恩益,包括神想要恢復這創造界的原初目的。」但是德揚和紀格睿也指出,即便是「廣角鏡頭」所說的好消息也是湧自對基督在十字架上代贖的信心與悔改(「微距鏡頭」)。我們必須堅持這一核心,如果我們在這一點上鬆動,那麼神在新造中預備的祝福就與我們無份無關了。
兩位作者在整本書中都非常小心地讓他們的結論都扎根聖經經文。然而,在做完幾章的鬆土工作之後,他們就來到了經典的「社會正義」相關經文,並且要讓讀者認識到,「哦,這些經文並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理解的。」
我們需要認識到,作者是在救贖歷史的釋經框架下解釋經文的,他們的詮釋基於這一章經文在整本聖經敘事的位置。如果我們只從文本本身的歷史位置去理解這段經文,僅僅根據字面意思就要在今天推行財富的強制性重新分配或消除貧富差異就顯得過於膚淺理解經文了。
例如,人們常常用利未記25章(禧年)支持一些社會正義的訴求。然而,如果我們從救贖歷史的角度去理解這段經文,並且仔細觀察利未記中的上下文,那麼有一些點就會提醒我們避免用這段經文去支持激進的社會改革:第一,我們並沒有生活在一個農業社會中;第二,階層和財富並不是神直接指派給我們的——好像神分派土地給以色列不同支派一樣;第三,我們的經濟形態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大餅——富人所增加的必定依賴於窮人所減少的——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我們也在創造財富;第四,我們並不在摩西律法之下,神也沒有應許我們第六年會有一個神蹟般的好收成;最後第五,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不是猶太人,而利未記25章很明顯地區分猶太人與外邦人。
即便如此,作者也不希望我們輕看聖經對窮苦人和社會正義的關注。他們非常合宜地寫道:「身爲基督徒,就是接受神的恩賜,有最大程度的享受、最小限度的需求,也要最大程度地奉獻出去。」(中文版195頁)。
德揚和紀格睿對新天新地的論述尤其值得我們留意。他們對很多基督徒的這一觀點感到擔憂:「基督徒至少要在新天新地的創造中搭把手——我們與神同工,一起完成恢復宇宙的使命。」他們認爲,這一觀點不但令人困惑,而且也是危險的:「新天新地不是我們在墮落世界的廢墟之上爲自己修建起來的,而是神給被贖之民的禮物。……我們擁有的一切以及我們將會永遠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給我們的。因此我們不用去賺取,不用去建造,只需要接受。」
德揚和紀格睿爲地方教會和教會的社會服務提供了很多重要並且實用的建議,我下面只想舉其中一個例子。他們提出了一個「近距離道德」("moral proximity")原則,這可以幫助教會認識哪些人不但出於「近距離」的考慮應該去幫助,而且出於「道德責任」的原則也應該去幫助。這裡的關鍵詞是「應該」。例如,艾滋病防範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間教會沒有參與艾滋病防範,這是不是就是一間「不傳講福音」的教會了呢?當然不是!這一原則「不應該讓我們對窮人更漠不關心,而是應該幫助我們擺脫不必要的罪疚感,讓我們更多地關愛那些最需要依靠我們的人。」(中文版203頁)
這可能是本書最有幫助的一個部分了,這可以幫助地方教會不僅僅是關注全球性問題,更是關注所在社區的問題。在社會服務這一話題上,教會如何動員和使用資源往往是一個令人感到困難的討論,但這一原則給我們很好的幫助。
本書關注的是關於教會宣教使命的爭議,有些交鋒近乎白熱化。我認爲,德揚和紀格睿所說的都沒有錯。他們的結論非常清楚,但卻不簡單,因爲他們處理這些艱難話題的方法一直都是基於聖經具體經文的。他們的結論並不被所有人所喜歡,但如果想要拒絕他們的結論你必須做深入的聖經和神學思考,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我也要小心地建議,我們不要把社會正義和教會的宣教使命過於清楚地加以區分。德揚和紀格睿也非常清楚地說,對基督徒而言,社會正義並不是一個次要的話題,他說「像培養門徒、宣講神的道、植堂和建立教會之類的任務,構成了教會的使命,但我們也在努力地謹慎行事,以免給人一種印象,好像其他任何工作都是非基督教的,例如人道主義工作或關乎正義、愛人的事情。……基督徒的標誌應該是愛鄰舍,慷慨對待鄰舍。按照耶穌的說法,鄰舍包括所有人,從我們最好的朋友到最壞的仇敵。」(中文版247頁)
既然愛鄰舍、慷慨待人和渴望我們的社會充滿公義(雖然這公義在基督再來之前都不會完美)是重生基督徒的特徵,那麼難道教會不應當藉由門徒訓練來裝備基督徒顯出這些特徵嗎?更進一步地說,這些不應該成爲教會對「宣教使命」廣義理解的一部分嗎?
是的,我恨不得用黑體字和高亮大聲宣佈:我同意德揚和紀格睿所說的,教會宣教使命的中心是福音大使命。我們需要讓重要的事情成爲中心。但是,正如作者們使用微觀和廣角鏡頭來詮釋福音的定義,我們不該同樣用這兩個鏡頭來對待教會的宣教使命這一話題嗎?教會宣教使命的中心是傳講神的道,但我們也可以說,從廣角鏡頭來看,教會的宣教使命也包括裝備基督徒在社會公義和社會服務上有正確的理解和實用的智慧。
無論如何,我都願意伸出雙手擁抱德揚和紀格睿的這本著作。就我而言,這是對這一話題到目前爲止最清晰的聖經論述。這兩位作者不僅論述清晰,而且對反對者也非常和善,竭力地用善意去理解對方,同時對對方的關注也表示關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有更多的人去讀,並且有更多的人認同他們的論點。
編注:該書中文版由九標誌中文事工翻譯出版,英文版可以在亞馬遜上購買,中文版則可在九標誌中文網站及福音聯盟中文網站上下載PDF、ePub和MOBI三種格式。
譯/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at Is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