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觀——我們通過這個世界觀來看待所有的現實,並且因爲這個世界觀,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領域都有著神獨特的工作。這一觀點在美國至少延續了一個世紀的影響,但對當代美國教會的許多人來說,世界觀的概念已經失去了它的光輝。我曾與許多想把它放在一邊的年輕基督徒談過。爲什麼?因爲他們對所謂的」基督教世界觀「提出了一系列批評:
J. H. 巴文克(J. H. Bavinck)的《人格與世界觀》(Personality and Worldview)一書解決了這些問題,並提供了對世界觀更細緻的理解,在我看來,它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這些批評。
美國亞馬遜網站對該書的介紹如下:
《人格與世界觀》
J. H. 巴文克
J. H. 巴文克是荷蘭改革宗神學家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的侄子和學生,他精準地區分了「對世界的願景」(worldvision,所有人都有)和「對世界的觀點」(worldview,只有少數人以成熟和明智的方式擁有它)。巴文克深受奧古斯丁作品的影響,他挑戰讀者在追求敬虔智慧的同時,要讓福音重塑他們的世界觀和人格。巴文克的這部作品首次被翻譯成英文,譯者是詹姆斯·埃格林頓(James Eglinton)。他平易近人的文風、個人應用等將極大地幫助到牧師、神學生和普通人。
十架路出版社,208頁。
這本書強調世界觀與人格的關係,表明世界觀遠不止是黑板上的一組要點。這一方法防止把世界觀看成僅僅是通過智力手段傳遞的智識框架。《人格與世界觀》不僅僅認爲世界觀是後天塑造形成的東西,也是幫助我們在受塑造過程中變得更有思想和更「客觀」的東西。
他的獨特貢獻是區分了「對世界的願景」和「對世界的觀點」,這一區分解釋了爲什麼很少有人能活出一致和連貫的世界觀。「對世界的願景」(或一種屬世的心態)是一套從我們的環境中獲得的基本直覺,包括很多簡單、淺薄的觀念,我們通過這些觀念看待現實——就像透過眼鏡一樣。然而,世界觀更像是一張地圖,在這一生中永遠不會完全完成,在這張地圖上,我們可以計算出基督信仰在我們所處時間和地點每個生活領域中的意義。
巴文克看重心理學,認爲它促使了社區共同體的塑造能力(儘管他常常隱含這一點)。《人格與世界觀》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早期的心理學,但它承認我們的「人格」不僅如埃格林頓在導言中解釋的那樣,是「(我們先天)氣質特異性」的結果,而且是「由他們的家庭和家庭環境、他們的老師和教育以及他們生活的廣泛文化在所有個人身上形成的一套對世界的直覺」(12頁)。在這裡,《人格與世界觀》所說的正是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世界觀概念:一種「社會想像」,一個社區中百姓學習想像世界的方式。
J. H. 巴文克和他的叔叔赫爾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都強調世界觀是地圖製作,這是一個關鍵的想法。發展世界觀是爲了超越我們原有世界觀的侷限性和簡化性。
如果世界觀是我們一生都在苦心經營的東西,那麼就會有幾個真理發生在我們身上:
約翰·赫爾曼·巴文克(Johan Herman Bavinck)的《人格與世界觀》能夠被英語世界所接受,我爲此感到喜樂。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甚至可能是我們所說的「改變規則」之書。我很感謝詹姆斯·埃格林頓對《人格與世界觀》的翻譯工作和他的介紹。請兩者都讀,並思考其對你在當今世界上如何理解和實踐信仰的影響。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im Keller on How to Reexamine Your World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