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亡將士紀念日的目的是讓我們學習犧牲這一美德,而這個美德在世俗主義西方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了。爲什麼有人會爲自己之外的東西而犧牲生命?如果死亡是終極的、沒有回頭路的,那犧牲的意義又在哪裡?在一個唯物主義世界裡,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理應高於一切,任何冒著生命危險去做的事情——無論是出於騎士精神還是盡職盡責——看起來都是愚蠢的。
然而,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永遠的生命,那麼敬重犧牲就顯得有意義。如果我們相信「我不屬乎我自己」這一信念,並且相信有超越此生的生命,那麼死亡就不那麼恐懼。當然,在一生的黃金時期爲某個事業(尤其是可疑的事業)失去性命仍然不可取,但它可以接受,甚至有的時候值得尊重。
神在創造我們的時候就賦予我們這一知識:這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人們可以壓制這一知識,但沒法擺脫這一知識。也許這就是爲什麼觀眾會被描述戰士們在執行任務時願意勇敢付出生命這一最高代價的電影所激勵,這樣的影片捕捉到了勇氣之美和獻身之偉大。當我們把我們的生活聚焦於超越這個世界的真理和盼望中時,這種勇氣和膽量就會顯得更加自然。
爲此,我列出了過去50年中我最喜歡的戰爭電影清單。這21部電影代表了九場不同的戰爭,我按照它們所描述的事件發生順序排列。儘管我的選擇無疑是由我的美國國籍所決定的,但它們所探討的主題是普遍的,不需要僅僅通過愛國主義的視角來看待這些影片。挑幾部你沒有看過的,把它們加入你的待觀看清單。
邁克爾·曼(Michael Mann)於1992年執導的史詩級電影,鬆散地基於詹姆斯·費尼莫爾·庫珀(James Fenimore Cooper)的同名小說。該片看起來可能很悲壯,但它是好萊塢不再製作的那種完整體現戰爭時期浪漫的影片。該片不僅帶給你視覺和音樂上的震撼,也高舉一種騎士精神,《最後的莫希幹人》可能是最後一部同類作品。評級爲R級。
彼得·威爾(Peter Weir)於2003年根據帕特里克·奧布萊恩(Patrick O'Brian)小說進行的改編作品,在我最喜歡的電影中排名前十。它擁有一部戰爭電影該有的一切:動作、人物角色發展、令人感到悲痛的損失、高超的攝影,以及莫扎特、巴赫和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等人古典音樂的史詩般融入。評級爲PG-13。
李安1999年導演作品,改編自小說《生活的悲哀》(Woe to Live On),探討了內戰中一個被忽視的戰線:發生在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邊境的戰鬥。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歷史敘事片——其中有一個大的動作戲,即一次突襲戰,影片還對道德、責任和種族進行了探討,其細緻程度和視角在該類型電影中並不多見。評級爲R。
這部出品於1989年的強大電影由愛德華·茲威克(Edward Zwick)執導,講述了馬薩諸塞州第54步兵團的故事,這是聯邦軍隊(北軍)最早的黑人部隊。丹澤爾·華盛頓因此片而獲得了奧斯卡獎,這部電影是對內戰電影的重要補充。評級爲R。
《加利波利》是本榜單中第二部彼得·威爾執導的電影,由年輕的梅爾·吉布森飾演澳大利亞軍隊的一名士兵,與他的朋友阿奇(馬克·李 飾演)一起參加了加利波利戰役。這部影片探討了友誼、犧牲、失去純真和澳大利亞身份的主題。評級爲PG。
這部由山姆·門德斯(Sam Mendes)執導的精彩影片在一個高度引人入勝的兩小時連續鏡頭中展開,這不僅僅是一個炫耀性的技術壯舉,也是一部捕捉到責任和簡單服從之美的影片,「對昂貴而艱難的事情說『是』,僅僅是因爲上級的命令。」評級爲R。
這部2022年獲得奧斯卡獎的德國電影爲適配網飛而改編了埃里希·雷馬克(Erich Remarque)的經典小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令人遺憾,因爲智能手機大小的屏幕無法滿足這樣一部電影(如果忽視它的過度暴力的話)史詩般繪畫之美和內涵。評級爲R。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標誌性剪輯風格(交叉剪輯、時間操縱和越來越緊密的螺旋式敘事線)在這部關於「發電機行動」(Operation Dynamo)的作品中收穫了華麗的效果。這部電影優點眾多,拍攝於2017年,直觀地捕捉到了不求回報的恩典之美,並擁有由漢斯·季默(Hans Zimmer)創作的美好配樂。評級爲PG-13。
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在1998年拍攝了這部史詩級電影,標誌著他在離開20年後重返電影製作領域(出演的都是90年代末的熱門演員)。表面上是對詹姆斯·瓊斯(James Jones)出版於1962年瓜達爾卡納爾戰爭小說的改編,但這部華麗的傑作實際上是一首關於邪惡問題、罪的悲慘後果和失樂園的靈性詩歌。評級爲R。
與《細細的紅線》同年(1998)上映,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這部知名作品已成爲對D-Day(諾曼底登陸日)的權威之作,也是一部真正感人(帶著深刻神學)的電影,呈現了士兵職責、犧牲和和恩典的不可計算。評級爲R。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這兩部電影分別從美國士兵的角度(《旗幟》)和日本士兵的角度(《來信》)考察了硫磺島之戰。這種多視角方法的概念非常精彩,電影本身也特別好。花上週末的一天連續觀看這兩部影片。評級爲R。
梅爾·吉布森執導於2016年的這部電影講述了德斯蒙德·多斯(Desmond Doss,安德魯·加菲爾德 飾)的勵志故事,他是一名持和平主義的衛生員,在沖繩戰役中彰顯的英雄主義精神使他成爲第一個被授予榮譽勳章同時又在良心上反對參戰的人。儘管影片充滿了戰鬥場面,但它就基督宗教、戰爭和犧牲的交織進行了深入思考。評級爲R。
發行於2022年的《忠誠》是這份名單上拍攝時間離現在最近的一部電影,基於《奉獻:一個關於英雄主義、友誼和犧牲的史詩般故事》(Devotion: An Epic Story of Heroism, Friendship, and Sacrifice)一書改編。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影片講述了第一位黑人美國海軍飛行員傑西·布朗( 喬納森·梅傑斯 飾演)的真實故事以及他在韓戰中的英雄行動。評級爲PG-13。
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執導的這部2006年電影講述了迪特·丹格勒(Christian Bale)的故事,這位德裔美國飛行員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越南戰爭期間從老撾戰俘營成功逃脫的美軍戰俘。但在赫爾佐格的手法下(《灰熊人》與此類似),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簡單的歷史故事,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物研究,飽含對惡劣環境下人性的反思。評級爲PG-13。
與大多數傾向於玩世不恭和虛無主義的越戰電影相比,由基督徒電影製片人蘭德爾·華萊士(Randall Wallace)執導的《我們曾是戰士》(2002)突出了士兵的榮譽、忠誠和兄弟情誼,即使在一場殘酷的、現在看來無意義的戰爭中這些美德也有意義。評級爲R。
這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於1979年的史詩電影可以說是隱約受到了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筆下《黑暗之心》的啓發。業界公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電影藝術界對越南戰爭的最終詮釋。影片使用了瓦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作爲主題音樂,這是電影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古典音樂使用。評級爲R。
羅伯特·澤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執導的這部1994年奧斯卡獲獎影片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越戰電影,但這場有爭議的戰爭和它所激發的反抗運動在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標誌性角色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阿甘在越南的英勇行爲永遠改變了他(以及加里·西尼斯飾演的丹中尉)的人生軌跡。評級爲PG-13。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在執導的這部2002年電影中發揮了他天才的動作指導能力,講述了一場血腥但鮮爲人知的戰鬥,這場戰鬥在摩加迪沙奪走了18名美國軍人的生命。這部由上世紀80年代男演員主演的電影,在911事件發生後幾個月上映,讓人沉浸在緊張的氣氛中,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評級爲R。
2001年9月11日,這架航班上英勇的戰士們——可以說是21世紀反恐戰爭的第一場戰鬥——並不是軍事戰鬥人員。他們是平民。在那個星期二的早晨,他們並沒有想到會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天空中戰鬥到死,但他們做到了。保羅·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對這一事件的記錄令人哀痛又振奮人心。評級爲R。
凱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執導的這部2008奧斯卡最佳影片以伊拉克戰爭的第二年爲背景,是這份名單上場面最慘烈的影片之一。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有一個近距離接戰的任務:在大爆炸和死亡發生之前找到並摧毀簡易爆炸裝置。評級爲R。
凱瑟琳·畢格羅繼《拆彈部隊》之後,又在2012年拍攝了這部關於追捕本·拉登(Osama bin Laden)長達十年並最終將其擊斃的動作影片。對於被911事件創傷所塑造的一代人來說,我們在2011年5月1日收到的消息是一種勝利,這部電影也是如此。評級爲R。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21 War Movies Celebrating the Virtue of Sacri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