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心靈奇旅》:一部反迪士尼的迪士尼電影
2021-01-19
—— Dustin Crowe

基督徒都不會同意《心靈奇旅》中所描述的靈魂、來世或影片所講述的那種靈界,更不要說電影裡還存在著許多錯誤的神學和糟糕的世俗靈魂觀了。雖然這部電影有許多問題,但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卻沒有說錯。《心靈奇旅》肯定了生命以及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它批判了今天流行的自然主義、物質主義和表現型個人主義,更難得的是它挑戰了那些常被前輩們所提倡的迪士尼精神。

《心靈奇旅》由彼特·道格特(Pete Doctor)和凱普·鮑爾斯(Kemp Powers)執導,講述了一個黑人中學樂隊老師喬·高納(傑米·福克斯配音)的故事,他夢想成爲一名爵士樂鋼琴家。一次意外事故使他陷入昏迷,進入了瀕死的「停滯狀態」。跟隨著他的靈魂,我們一起踏上了探索生與死的旅程,去到了靈魂死後的去處(The Great Beyond)和靈魂的來源之地(The Great Before)。此時一個尚未出生的靈魂「22號」(蒂娜·菲配音)加入了喬的故事,她正在逃避去往地球投胎肉身生活。雖然他們各自的出發點不同——喬不想離開地球死去,「22號」不想去到地球生活,但最後他們都明白了「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爲之而死」。

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寶貴

雖然許多迪士尼電影的故事背景裡都有死亡——通常離世的都是父母,但最近它走向了臺前(例如:在《尋夢環遊記》裡),並且在《心靈奇旅》裡死亡成了中心舞台。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面臨死亡。喬遭遇不測時人生正好有了重大突破,他當時剛得著機會與爵士樂傳奇人物多蘿西婭·威廉姆斯(安吉拉·貝塞特配音)同臺演奏,卻因爲意外而掉進了窨井裡而瀕臨死亡。

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裡,死亡不斷威脅著生命。它藏在我們一生的陰影中,與我們形影不離。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帶著對生命脆弱的認識(雅4:13-17;箴27:1;詩39:4),以及對結局的思考生活,這使我們活得更有信心(傳7:8-9;弗5:15-17)。死亡的苦澀能夠幫助我們嚐出生命的甘甜。

生命像水蒸氣一樣轉瞬即逝,2020年使我們艱難地認識到這一點。即使我們無法完全贊同《心靈奇旅》所表達的一切,但它的主要信息也是值得肯定的:生命寶貴、生命有價值、生命有目的。

喬的生活不是童話,他生活在一個真實、與我們類似、完全世俗的世界中。雖然這並不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本質上依然美好、寶貴。在整部影片中,喬拼盡全力去抓住自己的生活,他這種生的意志激起了「22號」的好奇心。她對喬說:「你的生活是如此的悲哀可憐,而你卻仍然如此努力地去找回它。」她代表了現代人對生活的憤世嫉俗,但與喬一起的經歷使她找到了生活的價值。在理髮店裡她提出了一個存在主義問題:「是否值得爲了死亡而活?」她得出了一個響亮的結論:「是的!」,因爲她看到生命的喜樂、美麗和奇妙。

在這個不斷把生命看作是無意義和隨意放棄的世界裡,《心靈奇旅》向我們有力地保證:生命是一個珍貴的禮物。

一部反迪士尼的迪士尼電影

在某些方面,《心靈奇旅》是一部反迪士尼的迪士尼電影。最近的迪士尼影片都在告訴我,要通過尋找內心(自我發現)和不惜一切代價追逐夢想(自我實現)來找到自己的目的,而《心靈奇旅》則採用了不同的方法。

喬學到的教訓之一是「激情不是目的」。雖然夢想和靈感的火花很重要,但它們不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喬困惑和迷失的部分原因是他把激情(爵士樂)當作了活著的理由。他向母親解釋說,這就是他出生的原因,這就是他活著的意義。

電影中有一個幫助喬和「22號」分清激情和目的的角色,他名叫德茲(Dez),是個理髮店的老闆。德茲的夢想是成爲一名獸醫,而不是理髮師。但德茲同樣享受著他的工作,包括那些幫助他人的善舉、遇見的每一個有趣的個體,對於任何坐到他椅子上的人,他都樂於充當他們的聽眾。此刻的生活不一定得是你最嚮往的生活才美麗,此刻同樣也值得去好好生活。

喬和「22號」漸漸發現,生活中最大的喜樂並不是那些夢寐以求的大事,而是日常裡的小祝福——甚至包括掙扎和挑戰。平凡中蘊含著快樂,此時此刻也蘊藏著意義,有意義的生活不僅僅存在於對將來有「從此幸福快樂」期望的童話故事裡。這種看似偏離迪士尼正統的做法,卻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幸福,我們不一定要放下一切、跟隨心意去追求那一件能讓我們幸福的事情。無論上帝把我們放在何處,我們都能找到目的——而且這目的並不取決於我們的激情。

另外一個影片對目的理解是:目的存在於我們之外,而不在我們裡面。喬並沒有創造自己的目的,他進入了一個意義獨立於他而存在的世界。這部電影的世界觀可能不符合基督教,但(有意或無意)它肯定了一個超越現實的世界,這個世界既不缺乏目的,也不僅僅是主觀意義的構建。

今天是一個「跟隨我心」(通常由迪士尼電影塑造)的時代,對於在這個時代裡長大的孩子來說,尋找目的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重擔,落在了獨特表達自我的程度上(並得到別人的肯定),而《心靈奇旅》所傳遞的信息無疑是一股自由的新鮮空氣。

當激情變成執念時

《心靈奇旅》中另外一個寶貴的教訓是:當我們的激情(那些「激發快樂」的東西)成爲最終滿足、安全感或意義的來源時,它們就會成了偶像。雖然激情可以是好的禮物,但它們也會變成假神。

在喬去到的「彼岸」境界中,有一個「迷失靈魂」徘徊的地方,有些人把他們的激情(處於「忘我的世界裡」之時)變成了偶像。這個境界中的嚮導「月風」(Moonwind)解釋說:「忘我的領域是享受的,但當這種快樂成爲一種執念時,這個人就會脫離生活。」我們看到一個遊蕩的靈魂在尋找著自己的激情,就像一個拿著金屬探測器急於尋找寶藏的人。當我們用單一的激情來定義自己的目的時,我們就會同時失去這兩者。

當喬把自己人生的意義縮減成了一種激情——成爲一名成功爵士樂手的激情時,他就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這不僅使他承受著重壓,最終他也失望地失去了它。「我一生都在等待這一天。」當他獲得在多蘿西婭的樂隊表演的機會時說道,「我以爲那一刻我會有不同的感覺。」當我們錯誤地相信激情可以滿足我們的飢餓時,激情嚐起來是苦澀的。之後喬回到家,感到失望和空虛,這次只爲了享受彈琴的樂趣和爵士樂本身,他彈起了鋼琴。把才華當作恩賜,而不是當作承載著所有希望和夢想的事業,此時的他再度享受到了喜樂。

這些教導稍微修正了一點迪士尼電影的氣質。生活的魔力和意義並不來自內心的感動、天賦或需要表達出來的激情。相反,我們可以在周圍的環境裡,在這個被造的美麗世界裡找到它,然後帶著敬畏和感激的心,抬頭看向那位給予者。


譯:璐竹;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Soul' Is the Anti-Disney Disney Movie.

Dustin Crowe (達斯汀·克羅)是費雪大學城教會(College Park Church Fishers)門訓事工的助理牧師。
標籤
電影
迪士尼
靈魂
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