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夏日書單:不可錯過的好書
2025-07-04
—— Andrew Spencer

小時候,每到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從流動圖書車上背回滿滿一包書。我像只翻垃圾桶的小浣熊,在塞滿書的車廂裡鑽來鑽去,看到順眼的就一把抓走。

這些書有的是真正的寶貝,長大後我還反覆重讀。也有些大概就該永遠待在書架上。但這種淘書的樂趣,不就是在成堆借來的書裡尋寶的刺激嗎?

現在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少了,所以更得在寶貴的夏日時光裡精挑細選。我猜你也是這樣吧?

所以,福音聯盟的編輯團隊爲你精心準備了一份夏季閱讀推薦清單(絕對沒用AI),讓你這個夏天讀得有收穫,也有樂趣。


溫弗麗·布里斯利(Winfree Brisley)推薦

綠山牆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 Starfire,1990 年版;原版 1908 年),露西·莫德·蒙哥瑪利(L. M. Montgomery)著

近年來,想找本不涉及陰暗主題、不鼓吹違背聖經價值觀、也沒有露骨場景的好小說越來越難了。於是我決定暫時放下現代小說,重拾這部兒童經典。讀完整套《綠山牆的安妮》八本系列小說後,我恍然發現,原來想像力、自然與友誼這些單純的主題,依然能讓成年人和孩子同樣著迷,這種閱讀體驗實在令人神清氣爽。

《與主合一:在基督裡的改變生命的真理》(One with My Lord: The Life-Changing Reality of Being in Christ, 十架路出版社,2024 年),山姆·奧爾伯里(Sam Allberry)著

如果你想找一本既能陶冶心靈又能增長神學見識的海灘讀物,就是它了。奧爾伯里將「與基督聯合」這一深奧教義闡述得如此平易近人,讀完後你甚至會納悶自己爲什麼不常讀神學書籍。這本篇幅適中的小書,可能會給你的屬靈生命帶來深遠影響。

《馬可福音》釋經默想Expository Thoughts on the Gospels: Mark, Banner of Truth)中譯參考:J. C. 萊爾(J. C. Ryle)著,橡樹文字工作室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萊爾做到了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事:他以靈修式的方式寫作,既保持了釋經的嚴謹性,又讓經文真理變得易懂且實用。最近我在讀《馬可福音》時,這本書成爲了我最喜愛的陪伴。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閱讀他關於其他三卷福音書的著作了。

柯林·漢森(Collin Hansen)推薦

《遼闊大海:帝國野心、初次接觸與詹姆斯·庫克船長的宿命之旅》(The Wide Wide Sea: Imperial Ambition, First Contact and the Fateful Final Voyage of Captain James Cook,Doubleday,2024),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著

很少有真實的歷史冒險能像庫克船長登陸夏威夷群島那樣,既充滿戲劇張力又飽含創傷傷痛。塞茲(Sides)是講述非虛構敘事的大師,完全勝任這個題材。這本書不僅會讓你沉浸其中,還會激發你去反思這場文化衝突留下的複雜遺產。

深刻認識一個人: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非凡之處》(How to Know a Person: The Art of Seeing Others Deeply and Being Deeply Seen,Random House,2023)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著

Gospelbound 播客反饋最多的一個節目就是和大衛·布魯克斯的訪談,大概是因爲他總能把深刻的洞見與現實的智慧結合得恰到好處。這本書不只是教你理解人性,更會教你如何更真誠地去愛人。說真的,誰不希望在這方面有所成長呢?

《從伊甸到埃及:創世記導覽》(From Eden to Egypt: A Guided Tour of Genesis,Zondervan Reflective,2025),亞歷克斯·杜克(Alex Duke)著

摩西是講故事的大師,《創世記》無疑是他最精彩的作品。杜克對這本啓示性的經文做出了精彩的詮釋,他既細緻入微地發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線索,又放眼全局把握神救贖計劃的整體進程。無論你是自認對《創世記》已了如指掌,還是搞不清約瑟和雅各的區別,這本書都能幫助你在細微處看見神的作爲。如此生動的經卷,正需要這樣生動的解讀。

梅根·希爾(Megan Hill)推薦

《企鵝一戰詩選》(The Penguin Book of First World War Poetry, Penguin Classics, 2007),喬治·沃爾特(George Walter)編

自從今年年初參觀了堪薩斯城那座(超棒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博物館後,我又重讀了那個黑暗年代誕生的詩歌。這些詩人對「在一場常常荒謬無比的戰爭中,如何做一個盡責的士兵」這種掙扎與思索,總是讓我讀到淚流滿面。這些詩不僅傾訴了深沉的情感,也探討了世界的複雜與人心的幽微,與我們這個高度包裝、只有隻言片語、被社交媒體主宰的時代形成了驚人對比。

《所有孤獨的人們》(All the Lonely People,Grand Central,2022),邁克·蓋爾(Mike Gayle)著

「要描繪,不要陳述」,是優秀寫作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邁克·蓋爾這本小說就是一次令人愉快的「描繪」。他刻畫了一位來自牙買加的老人,他脾氣古怪、堅信自己不需要社群。如果你讀過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焦慮的一代》(Anxious Generation,2024)或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的《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Bowling Alone,2000),你就早已知道孤獨和隔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問題。如果你看新聞的話,就會對關於移民的種種數據瞭然於心。但或許,正是蓋爾這樣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才會讓你意識到:染上孤獨流行病的,有時就是隔壁那個總是板著臉的老頭;移民,有時就是意味著放下一切熟悉的東西,而兩者的解藥,也許就是你帶著笑容出現,陪他說說話。(額外推薦:蓋爾的《平凡人博物館》The Museum of Ordinary People也很好看。)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Harper Collins,2004;初版 1932)勞拉·英格爾斯·懷爾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

酷暑難耐時,我有一個小妙招,就是假裝現在是冬天。我告訴自己,門外正呼嘯著暴風雪,而我身上的這股熱意,只是來自壁爐裡噼啪作響的木柴火。我不是在流汗,我是在「解凍」。神奇的是,這一套竟然還真管用。最近,我和女兒一起大聲朗讀《小木屋》系列,我希望它們也能在悶熱的八月夜晚施展同樣的魔力。我們並不熱——我們只是剛剛在雪林裡躲過了一隻美洲獅的襲擊,現在正圍坐在壁爐旁取暖,邊講述故事,邊共享這份暖意。

貝琪·查爾茲·霍華德(Betsy Childs Howard)推薦

《一個美國童年》(An American Childhood,Harper and Rowe,1989),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著

許多回憶錄都聚焦於非凡的經歷,但我偏愛那種把普通故事講得動人有味的書。安妮·迪拉德的童年在匹茲堡度過,既傳統又平凡,毫無悲劇色彩,可她用文字捕捉一個小女孩初次發現世界之美的那份心靈甦醒,卻一點都不普通。這是一個擁有幸福童年的女孩,後來成爲 20 世紀一位最受讚譽的作家。讀這樣的文字真讓人耳目一新。

《尋找隱祕之所:C. S. 路易斯屬靈生命的塑造》(Seeking the Secret Place: The Spiritual Formation of C. S. Lewis,Brazos,2004),萊爾·W. 多賽特(Lyle W. Dorsett)著

現在的人對靈命塑造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在大學校園裡。這本書追溯了從信主開始,影響C. S. 路易斯屬靈生命的一些個人習慣、閱讀書目和操練方法。多賽特不僅參考了路易斯的大量書信,還引用了口述訪談,爲讀者帶來不少新鮮而珍貴的洞見。

《大英圖書館推理經典》(British Library Crime Classics,Poisoned Pen Press),多位作者

我非常喜歡推理小說。與大多數現代聳人聽聞的犯罪驚悚片相比,我更鐘情於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和多蘿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所以當我發現大英圖書館這套重印黃金時代推理小說的系列時,真是太高興了。我們當地的圖書館就收藏了這套書的很多本,或許你所在的圖書館也有呢!

賈里德·肯尼迪(Jared Kennedy)推薦

《伊麗莎白·艾略特傳:一生》(Elisabeth Elliot: A Life,Crossway,2023),露西·S. R. 奧斯汀(Lucy S. R. Austen)著

這本書要是做海灘讀物會有點長,但裡面充滿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細節。伊麗莎白·艾略特的個人經歷和神學旅程都非常吸引人。從弟兄會教會(Brethren churches)到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從美國南方基要主義高中到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再到在厄瓜多爾的叢林裡讀蒂利希(Tillich),她的人生軌跡就像一部跨越信仰與文化的傳奇史詩。奧斯汀既是優秀的寫作者,也是嚴謹的歷史學家。她讓我第一次讀到了艾略特晚年的一些成熟作品,比如她對以色列的反思,以及對其他棘手議題的細膩思考,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如果你喜歡發人深省的人物傳記,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雷霆的隱祕處:用與基督同在替代尋求關注》(The Secret Place of Thunder: Trading Our Need to Be Noticed for a Hidden Life with Christ,Zondervan,2023),約翰·斯塔克(John Starke)著

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流暢,但要真正活出來卻很難。斯塔克提出了一個深刻洞見:人在社交和文化層面可以"縮小存在感",卻在屬靈生命裡茁壯成長。他進一步指出,這種狀態不僅可能實現,有時甚至是必要且更美的選擇。最觸動我的是最後兩章內容——一章講述在靜默中與神同住的奧祕,另一章探討當靈命停滯時如何前行,都給了我極大的啓發和提醒。

《歷史的祭司:在去歷史化時代守護過去》(Priests of History: Stewarding the Past in an Ahistoric Age,Zondervan,2024),莎拉·歐文-斯通布雷克(Sarah Irving-Stonebraker)著

歐文-斯通布雷克提倡既要細心看顧那些被忽視的過去,也要保存和重拾過去最好的思想與傳統。在這個全民追逐熱搜、沉迷快訊的時代,她堪稱是「歷史記憶」的守護者。我尤其欣賞她這種「以古鑑今」的智慧,比如她巧妙運用聖公會傳統中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遵循基督教年曆的靈修節奏,將古老的信仰精髓傳遞給新時代的基督徒。

布雷特·麥克拉肯(Brett McCracken)推薦

聽客溪的朝聖》(Pilgrim at Tinker Creek,Harper’s Magazine Press,1974),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著

這個夏天,無論你是計劃一場遠行,還是隻想在自家後院小憩,安妮·迪拉德這部普利策獎經典都會是最佳文學旅伴。若「基督教大自然寫作」算是一個獨立體裁的話,那麼這本書堪稱該領域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全書以藍嶺山脈的四季更迭爲經緯,用詩意的筆觸描繪神創造的奇妙,帶領讀者在溪流林間、飛鳥走獸中,窺見造物主的手筆與啓示。

《晨與夜》(Morning and Evening,Dalkey Archive Essentials,2024),約恩·福瑟(Jon Fosse)著

這位挪威天主教作家是當代文壇巨擘,2023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 2000 年在挪威出版的小說《晨與夜》最近終於推出英文版,是了解福瑟獨特文風和存在主義主題的一個很好起點。雖然嚴格來說,這部作品可能不太適合作爲「沙灘讀物」,它僅僅聚焦於主人公約翰內斯生命中的兩天:出生與死亡。但真正的文學愛好者定會沉醉於福瑟極具實驗性的語言風格:那些有意爲之的省略、飄忽不定的敘述、如溪流般綿延不絕的長句,都讓人聯想到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電影中那種既日常又神聖的純粹詩意。

《關節與骨髓之間》(Between the Joints & the Marrow,Fernwood Press,2024),加勒特·蘇西(Garrett Soucy)著

我一直覺得,基督徒每年至少該讀一本詩集。(我發現夏天尤其適合讀詩,也適合寫詩。)這本出自緬因州鄉村詩人加勒特·蘇西的新作,就是很好的起點。這位身兼牧師、民謠歌手、丈夫和 11 個孩子父親的多面手,用詩行帶我們展開了一場「聖經的想像之旅」。書中每首詩都以一卷聖經爲藍本,時而令人拍案稱奇,時而美得讓人屏息。這些詩句就像一面清澈的鏡子,既映照出神話語的光芒,又發出悠遠的迴響。

伊萬·梅薩(Ivan Mesa)推薦

王者之路》(The Way of Kings,Tor,2010)布蘭登·桑德森(Brandon Sanderson)著

那些最震撼人心的史詩鉅作,往往都來自一個看似小眾的文學類型——奇幻。這個體裁雖然常被主流文學忽視,但自從J.R.R.托爾金半個多世紀前爲其正名後,就不斷湧現出令人驚歎的作品。而在當代奇幻作家中,布蘭登·桑德森絕對是最多產、最具創造力的一位,在我看來,也是最厲害的那位。他的《王者之路》作爲《颶光志》(The Stormlight Archive)系列的開篇之作,堪稱史詩敘事的典範之作:宏大的世界觀設定,精妙的情節架構,再加上深刻的人性刻畫。如果你一直對奇幻文學心存疑慮,不妨從這本開始看起,回頭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買回你的時間:擺脫困境,重獲自由,打造你的帝國》(Buy Back Your Time: Get Unstuck, Reclaim Your Freedom, and Build Your Empire,Portfolio,2023),丹·馬特爾(Dan Martell)著

這本書絕對是我的「壓箱底」推薦——每當朋友需要重新審視生活或職場狀態時,我總會掏出它。作者馬特爾的觀點乍聽可能有些激進(比如那句「打造你的帝國!」),但我很欣賞他那種對待人生的高度自覺和執行力,而且他的理念都很容易理解和付諸實踐。對創業者、牧師和大大小小組織的領袖來說,這本書特別有用。

《智者的勸勉》(Wise Counsel,Banner of Truth,2009)約翰·牛頓(John Newton)著

這是一本精美又滋養靈魂的書。它收錄了這位傳奇人物(著名聖詩《奇異恩典》作者、從奴隸販子轉變爲廢奴主義者的牧師)寫給年輕傳道人約翰·賴蘭(John Ryland Jr.)的珍貴書信。格蘭特·戈登(Grant Gordon)精心編選的這些信件,遠不止是簡單的文字往來。字裡行間流淌著牛頓在幾十年牧會生涯中沉澱的人生智慧,就像一位屬靈長輩在娓娓道來。即便你不是牧師,讀來也必定能獲得啓發與安慰。Andrew Spencer

《冰海的斧頭:與詩人談生命中最重要的事》(An Axe for the Frozen Sea: Conversations with Poets About What Matters Most,Rabbit Room,2025),本·帕爾潘特(Ben Palpant)著

真理、良善與美,總能讓人心裡生出對更多的渴望。這三種永恆的價值,正是本書的 17 位基督徒詩人傾心訴說的核心。每一篇訪談都是一場思想的盛宴:關於語言的魔力、詩歌形式的奧祕,以及信仰與創作如何水乳交融。每晚我讀上一篇訪談,就更願意多讀詩、細細品詩,也提醒我去留意環繞在身邊、神賜下的種種美好。

《清教徒:他們的起源與承繼者(第二版)》(The Puritans: Their Origins and Successors 2nd ed.,Banner of Truth,2024),鐘馬田(D. M. Lloyd-Jones)著

這本書輯錄了鐘馬田 1959 至 1978 年間,在倫敦西敏寺教堂清教徒大會上的 19 篇精彩講章。與當時大會上常見的學術論文不同,這些講章語氣親切平實,充滿牧者情懷。這些文章讓人備受鼓舞,原來我們當下面臨的許多掙扎並不新鮮。鐘馬田當年要面對分裂、民族主義以及正統信仰之爭,恰如清教徒先輩們所經歷的一樣。

《薪火相傳:古典基督教教育的護教論》(Passing the Torch: An Apology for Classical Christian Education,IVP Academic,2025),路易斯·馬可斯(Louis Markos)著

夏天很適合思考:我們爲什麼要教育孩子。路易斯·馬可斯的新作延續了他一貫的睿智風格,爲讀者帶來深刻啓發。對從事或正在考慮古典教育的人來說,這本書特別有幫助。不過,就算是堅持採用更現代教育方法的讀者,也能從中獲益,因爲馬可斯的論證是從人的本性與處境出發,闡明我們爲什麼需要教育。

卡西·沃森(Cassie Watson)推薦

《決策不再神祕:實用指南》(Demystifying Decision-Making: A Practical Guide,TGC/Crossway,2022),艾米·約瑟夫(Aimee Joseph)著

你可能不想在愜意的海灘時光裡糾結那些煩心的人生抉擇,但有些問題總會不由自主地浮上心頭,這時這本書就能幫你更智慧地思考。就像我準備結婚時,不得不接連面對重大選擇:婚禮要怎麼安排?該租房還是買房?未來五年、十年我們想活成什麼模樣?在這些充滿變數的決定中,約瑟夫提醒我:每個選擇背後都有神的主權,也有神要藉著不確定來塑造我信心的美意,這讓我心裡多了幾分清晰與安寧。

《智慧用科技的家:讓科技回歸應有位置的日常行動指南》(The Tech-Wise Family: Everyday Steps for Putting Technology in Its Proper Place,Baker,2017),安迪·克勞奇(Andy Crouch)著

這本書同樣屬於「婚前必讀書單」。克勞奇爲家庭提供了如何智慧使用科技的實用建議。我和未婚夫就決定,要在孩子到來之前,先對我們共同生活中的科技使用達成共識。其實不論是否已爲人父母,我們都該思考:這個數字時代正在如何塑造我們的習慣、心態和品格?趁著這個夏天好好反思,或許就能在秋天到來時,爲生活帶來真正有意義的改變。

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Crossway,2019;初版 1678),約翰·班揚(John Bunyan)著

每個夏天來臨,熟悉的節奏又一次回來,但作爲基督徒,我們深知這個世界並非永無止境的循環,歷史終將指向它的歸宿。基督徒是行走在世上的客旅,終點是那座「天上的城」,是神同在的地方。若想活出真正朝聖者的生命,時刻警醒路上的誘惑與陷阱,班揚的這本經典寓言無疑是最佳指南。它讓你看到神爲人預備的種種恩典,讓你大得安慰。若是帶著孩子度假,不妨選本兒童版《天路歷程》共讀,現在市面上有各種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改編版本。

莎拉·齊爾斯特拉(Sarah Zylstra)推薦

《堅忍號:沙克爾頓的驚險航程》(Endurance: Shackleton’s Incredible Voyage,Basic Books,2015),阿爾弗雷德·蘭辛(Alfred Lansing)著

這本記錄 1915 年南極探險隊的紀實作品讓我讀得欲罷不能。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堅韌不拔令我震撼,他們的險境讓我揪心,而最終獲救的過程更讓我看見神奇妙的主權。特別打動我的是沙克爾頓的領袖風範——在生死攸關時刻的果斷決策、激勵團隊的智慧、以及對每個隊員無微不至的關懷,都堪稱領導力的典範。當今時代的領導者們,實在應該好好研讀這段歷史。

《威斯汀遊戲》(The Westing Game,Penguin,2004;初版 1978),埃倫·拉斯金(Ellen Raskin)著

這是一本輕鬆有趣又充滿智慧的懸疑小說,特別適合初中生閱讀,或是親子共讀。書中巧妙的情節不僅能帶來愉快的閱讀體驗,更能引發孩子們思考許多深刻話題:真相與謊言的界限、單純與複雜的人性動機,以及那些意外收穫的美好情誼。

《客場作戰:基督徒父母的青少年體育指南》(Away Game: A Christian Parent’s Guide to Navigating Youth Sports,David C. Cook,2025),布賴恩·史密斯(Brian Smith)、埃德·烏什金斯基(Ed Uszynski)著

這是一本值得所有運動型家長珍藏的指南書,無論孩子的運動水平如何。書中既有扎實的數據研究,又飽含溫暖的人文關懷,最終將讀者引向福音的核心。作者們揭示了現代體育文化中被扭曲的價值觀,爲基督徒父母描繪出一幅美好的體育願景,並提供實際的建議,教你如何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如何成爲見證人、如何在場上場下帶領孩子作門徒、甚至怎樣藉此拓展神的國度。強烈推薦!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ooks You Should Read This Summer.

Andrew Spencer(安德魯·斯賓塞)博士畢業於東南浸信會神學院,目前和家人一起住在密歇根州的門羅,參加克羅斯泊因特教會(Crosspointe Church)。他常在「倫理與文化」( Ethics and Culture)網站上發表文章。
標籤
文學
書單
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