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帶來了教育機會的大爆發:你可以在線收聽、收看網上教程,在短時間內突擊完成所有課程,加入神學院的延伸中心,與合作者們一起執行某個計劃,進行獨立的研究,或者你也可以到校上所有的課,成爲學校社區的一部分。這些途徑各有自己的優劣,在教育生涯的不同階段,我都曾親身經歷過。
在這個充滿選擇的時代,人們很容易把受教育看作是拿學位過程中必要的應付差事。既然需要在簡歷上顯示某些特定的學歷,那麼當你就滿足學校提出的要求,最終得到你想要的學位。巴納集團的最新研究表明,多數福音派人士是從職業升遷的角度來看教育的。
與無信仰者相比,福音派人士更有可能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爲職業生涯做準備和增加掙錢的機會。
只有 10% 的福音派人士會從培養道德品格的角度看待上大學——這比「無信仰」人士要低3個百分點。只有9%的人認爲大學應該鼓勵屬靈成長。
因此毫不奇怪,當人們就如何進階、深造向我徵求意見時,他們想的是怎樣在短時間裡取得學歷,還要對自己的生活打擾越少越好。他們來找答案,我卻給他們提出了不同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專注於學歷和便利的做法不僅是膚淺的,也是很無聊的。努力克服各種困難,不過就是爲了課程結業、拿個文憑。
關於學歷的一個常見問題是:爲了自己想做的工作,我需要什麼樣的學位?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更好的問法應該是:我想成爲哪一類人?教育不僅僅是填充你的簡歷,而更在於豐富你的心靈;不光是獲取知識,也是增長智慧。
如果對教育理解正確的話,一開始就不能只以獲得學位作爲終極目標。首先,你要展望自己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所要踏上的求學旅程將如何把你塑造成那特定的一類人。教育就是追求真、善、美;是培育一顆智慧的心靈,而不僅僅是訓練一個會考試、能交報告的大腦;注重的應是對真理的熱情追求,而不是爲拿學位而尋找捷徑。
這種從學位、專業等膚淺層面著眼的想法,會將教育看作僅僅是一種信息傳輸。你花了時間、付了錢,於是就拿了學位。
不幸的是,不光是學生們這樣看待教育,很多教授也是如此。結果就是,不論是網上的、還是實體的課堂,誰也不想真待在那裡。在這無聊的走過場中,有人會提供信息、佈置閱讀書目和課程項目,但對於交上來的作業,卻沒有多少反饋,對於追尋真道、培養美德都不感興趣。難怪師生雙方都把教育看作一種痛苦的考驗。只有終點線才是整個旅程中唯一的誘人之處!
與這種教育理念相對照的,是一種遠爲深邃的教育眼光。它不過分專注於從專家到新手的信息傳遞,而是更強調培育心靈與頭腦,養成進一步探索、學習的習慣。偏重學位、把課程當成要克服的困難,會使靈魂破碎。這種做法壓制我們的想像力、麻木我們的感知力。專注於學歷會將教育變成件苦差事,對那種渴望、歡欣於發現真相的心靈衝動起阻撓作用,在通向智慧之路上設置路障。
在他關於精神生活的經典之作中,賽蒂朗日(Sertillanges)指出,一個學者的成就不在於他交出的文章或者她所寫的書。他說,「人本身才是成就」。我們不只是做項目,我們就是項目。我們也許只想到我們是在完成閱讀、作業、進行辯論,但是實際上它們反過來也在影響我們。
教育是塑造,而不僅僅是信息。對於基督徒,塑造是通過敬拜發生的。正如大衛·道克利(David Dockery,三一國際大學與三一福音神學院校長)所寫的:「建立在良好的神學基礎上的、健康的神學教育,必然總會導致對神的頌讚。」
沒有敬拜的教育不是基督化的教育。因爲這個原因,上個月當我在惠頓學院執教時,我們將禱告和唱詩的時間也涵括在內。你的教育經歷應該導向深沉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表現爲對過去所犯錯誤的哀嘆,也可能體現在重新發現古老真理那一刻的歡欣雀躍。作爲保羅書信中最具思想挑戰性的一封,《羅馬書》從最深層次的分析一直升華至最高層次的讚美:「深哉,神的豐富、智慧和知識!」(羅11:33)
所以,如果你在考慮教受育的機會、規劃,不要只就學歷方面的問題尋找答案,而要面對完全不同的一套問題。
譯:吳京寧;校:JFX。原文發表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ursuing Education, or Just Credent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