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工作
箴言,社群與文化
2020-01-17
—— Timothy Keller

若干年前我就整卷《箴言》進行釋經講道,那段經歷讓我學到了關於這部書我從來不曾了解的兩件事。第一,《箴言》的含義是逐步釋放出來的,沒有任何一句單獨的箴言會向人呈現出完整的圖景。例如,如果一句箴言說:「道德好的人總會有好的生活」,而後續的一句箴言說:「有時道德好的人會受苦」,我們會認爲這是自相矛盾。那是因爲我們錯誤地認定每一句箴言都是一個獨立的應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的所有箴言,我們需要整體接受。就像並列的分句那樣,一句箴言會對其他箴言作出修訂。當某句箴言給出關於某個主題的信息時,後續出現的箴言會回答第一句所提出的問題,或對先前已給出的寬泛命題進行加工與細化。

第10章到15章告訴我們勤勞的人飲食豐足,懶惰的人會貧窮。但是從16章開始,出現了 「通常人生規律」 的例外情況。一方面,神在所有事物中設置了我們必須遵守的規則,而另一方面,因爲我們不能得見全部,所以必須對出現例外情況有所預期。《箴言》意義漸進性釋放的一個例子是著名的16章25節:「有一條路,人以爲正,至終成爲死亡之路」。除了在人們告誡 「不要信任你的感覺」 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聽到誰提過這句箴言。然而它之前的箴言反覆提到 「引向滅亡的道路在愚妄的人自己看來是正直的。」 也就是說,愚妄的人制定計劃的能力很糟糕,因爲他們拒絕智慧的道路(不詢問建議,不謙卑,不注意言辭,不控制情緒,等等)。但是16章25節接踵而至,說:「通向滅亡的道路不僅對愚妄的人顯得正直,有時可能對任何人都顯得正直(「人以爲正」 的「人」)。」 即便你完美遵循了智慧的道路,盡可能作了最好的計劃,有時你的生活仍舊會驟然崩潰!這是個破碎的世界。有智慧的人知道,有時所有的道路都會引向厄運。

所以學習《箴言》不能蜻蜓點水。只有長期研習,並且在過程中著眼整體,比較各處段落,才能有所得著。怎樣才能非常好地做到這些?答案是要將自己置身於一個社群中!一些聖經學者提出,《箴言》最初是爲一群受年長男性輔導的年輕男性編寫的學習材料,學習過程會持續若干年。每一句箴言都會受到討論和思考,並與其他箴言作比較。生活中的例子也會有所分享。換言之,《箴言》可能是通過社群輔導來實現個人深度全面成長的基礎教材。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箴言》中,智慧時常會在城市的公共場所呼喊發聲:例如商業場所/市集(道路交匯的地方)、法院/司法系統(城門),等等(箴1:20-21; 9:1-4)。多年以來,讓我深有感觸的一件事是,以幫助人在工作上忠心爲目的的門訓有別於其他類別的門訓。當我門訓一個從事教會工作的弟兄時,情況更多是單向(因爲我是聖經與教會事工的專家)信息帶動的(我把我的知識下載到他腦子裡)。但應當怎樣門訓一位基督徒演員去思考該接手怎樣的角色,或一位基督徒投資人去思考如何投資與如何處理贏利?聖經並未以 「箴言」 的形式給我們直截了當的規則,而是給了動機、目的與價值觀,後者需要我們以智慧應用到現實世界的情景中。那智慧產生於一個社群對經文的共同思考,特別是對《箴言》那樣的經文。

我們如何能很好地將信仰融入到工作中?我想我們需要一個領域中更有經驗的人們與年輕同行來到一起,研習《箴言》一類的書,並不斷將洞見應用到他們在現實世界所做的工作中。


譯:Alex Liu;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roverbs, Community, and the Culture

Timothy Keller(提摩太·凱勒,1950-2023)是救贖主長老教會(位於紐約曼哈頓市)的創建者和曾經的主任牧師、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的聯合創始人暨副主席。凱勒牧師著述頗豐。如欲獲取他的更多資源,可瀏覽Gospel in Life網站,或在推特上關注他。
標籤
文化
舊約
箴言
工作
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