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姊妹事工帶領中的四個陷阱
2025-05-20
—— Karen Hodge

作爲家中的長女,照顧兩個妹妹的經歷開啓了我的領導之路。我會牽著妹妹們過馬路,告訴她們該做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總覺得自己應該爲他人負責,推動各項事務的開展。上大學時,同學們都把我叫作「萬事通」——「有事找凱倫,一準沒問題」。那時我沉迷於他人對我能力的讚美,卻不知這恰恰暴露出我內在生命的空虛。

這些年來,我在學校和教會獲得了很多擔任領袖的機會,最後更是投身姊妹事工。然而在服事過程中,我漸漸發現,當我扮演「萬事通」的角色時,實際上並沒有帶領任何人。事事親力親爲的結果,反而讓我偏離了作爲僕人式領袖最重要的使命——培養門徒。

最終,不成熟的領導方式讓我走投無路。我只能奔向耶穌禱告說:「求你幫助我在你裡面得安息,讓我的信心單單建立在你的義上。求你赦免我一直倚靠自己的能力。」感謝主,神的能力總是在軟弱、有需要、倚靠他的領袖身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

在追求成長爲僕人領袖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正視自己對領導力的錯誤認識。同時,我也發現作爲姊妹事工的帶領者,我們往往會陷入一些共同的誤區。

錯誤認識與動機

大多數人對領導力的理解,都來自於世俗文化或企業界。然而符合聖經的領導力卻截然不同。它不等同於權威或決策權,與職位頭銜更是關係不大。它完全顛覆了我們的常規認知。這樣的領導力可以給人帶來生命,也可能奪走生命。聖經中的領導力就是僕人式領導——這不是一種流行的領導方法,而是一個寶貴的邀請,呼召我們更像耶穌。

雖然僕人式領導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我想分享這些年來,我在神和他人面前必須認罪悔改的四處個人陷阱。

第一、注重地位

注重地位的領導,更看重領袖頭銜,而不是群體的整體目標。我很年輕的時候就參與了姊妹事工,當時爲了彌補經驗不足,我天真地想通過正式的職位和頭銜來獲取權力。因著驕傲,我自認爲比別人更有見地,很少願意與團隊合作。在等級觀念濃厚的文化中,往往是組織架構凌駕於領導力培養之上,領袖也因此缺乏外部的視角和監督。

二、個性驅動

以個性驅動的領導力圍繞帶領者的優勢而展開。我總以爲自己是個外向的人,喜歡聽到自己的聲音。往往要等到有人提出要加入新人或實施新計劃時,你才會意識到自己對「個人事工」的控制慾有多強。那時的我因著不安全感和驕傲,很少給他人提供機會來分享想法或發揮恩賜。直到我轉到新教會,接到一位前教會成員的電話,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領導方式出了問題。那位成員說:「沒有你在,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往前走,因爲沒人能像你那樣挑起大梁。」這番話恰恰暴露出帶領者的重大隱患。

三、迎合需求

迎合需求的領導方式,往往被服事對象的各種要求所牽著鼻子走。表面上看,在每年事工開始前做個調查似乎很有道理——先聽聽姊妹們的想法,再根據她們的期望來安排計劃。但經過慘痛的教訓,我明白了: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想要滿足這種類似消費者的需求,不僅讓人筋疲力盡,而且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根據表面的需要或當下最熱門的趨勢來做決定,而不是提供能幫助屬靈生命成長的福音課程。結果就是,爲了迎合個人和特殊群體的願望,反而把神的榮耀和旨意放在了一邊。

四、重視產出

重視產出的領導方式,總是把任務放在人前面。我習慣隨身帶著寫字板和筆,喜歡列清單,保證每樣事情都不拉下。人們也許會因爲我做事效率高而稱讚我,但效率永遠不該高於團契相交和門訓。我常常就像在輪子上不停奔跑的倉鼠,盲目追求更大更好的成果。當自己動手感覺更快更有效時,誰還願意花時間去把任務分派給別人呢?這種領導方式一味追求向前,結果讓我們錯過了許多見證神恩典和聖靈工作的機會。

持久的領導力

領導力最關鍵的,就是我們專注的目標。你是定睛基督,專注門訓,還是被其他緊急的事務和各樣動機分散了注意力?要建立富有果效的姊妹事工,就必須把重心放在生命中唯獨兩樣能持續到永恆的事物上:神的話語和神的子民。

作爲僕人領袖,要引導跟隨者的眼目轉向基督,並以永恆爲念,甘心擺上自己來帶領他們。這樣富有生命力的僕人式領導,是一項神聖的特權——當我們帶領眾人走天路時,能夠與聖靈同工,親眼見證他奇妙地翻轉人的生命。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4 Pitfalls in Women’s Ministry Leadership

Karen Hodge(凱倫·霍奇)是美洲長老會(PCA)姊妹事工協調員。
標籤
門訓
姊妹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