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當陳夷定(Eden Chen)決定與他的商業夥伴胡嶽(Charles Hu)一起創辦一家創新諮詢公司時,「木匠實驗室」(Carpenter's Labs)是爲公司取名的第一選擇。
陳和胡是在他們所在的洛杉磯一間教會(Reality L.A.)裡認識的,他們希望創辦的這家新公司能反映他們的基督信仰。由於公司的業務是「造物」,比如移動應用、網站平台、遊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木匠實驗室」應該是最完美的名字。但他們最終選擇的名字——漁夫實驗室(Fishermen Labs)——聽起來也不錯。
「我一直有這樣的願望,希望能在生活中創造一些機會,讓人們在交談中,自然地問起我的信仰。」陳夷定這樣說。而這正是「漁夫實驗室」這個名字的意義所在:一個對話的開始。
這名字向一些基督最早追隨者的宣教事工致敬,但它也暗示了所有基督徒的使命:成爲「得人漁夫」(馬太福音4:19)。
這種雙重使命引起了陳夷定的共鳴。在過去的15年裡,他做過敬拜帶領人、大學事工帶領人,也做過教會全職同工。陳夷定也曾在曼哈頓的雷曼兄弟公司工作,並創辦了一個對衝基金。
陳夷定承認,商業和宣教這兩條軌道並不總是能夠和諧地配搭,但正是因爲信仰與金融結合的健康模式在市面上太罕見了,所以他下定決心要在這件事上做出個樣子來,不輕易讓它們互相脫離。
在創辦「漁夫實驗室」四年後,他的業務客戶拓展到了包括索尼、聯合國和沃爾瑪等大企業和機構,陳夷定去年還在著名的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30 Under 30)名單榜上有名。
同時,他在洛杉磯市中心的事工(陳夷定和他的妻子在市中心貧瘠的中南區域買了一棟房子,並在克倫肖[Crenshaw]社區開始了一個教會植堂)也許不會出現在福布斯上,但也同樣具有創業精神。
對陳夷定來說,這都是同一個宣教使命。
陳夷定的經驗告訴他:一個企業家的生活如果不以基督的宣教使命和倫理爲基礎,其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在成長過程中,陳先生的「創業」本能使他在學校裡作弊,甚至在商場裡偷竊。
「我和哥哥都是瘋狂的孩子,對上帝並不感興趣。」陳夷定回憶說,他小時候的首要任務是打籃球、玩電子遊戲和聽流行音樂。
直到高中時,他才開始認真對待信仰。在一次前往納什維爾市中心的短宣經歷中,他得著了啓發,開始讀聖經(還有C. S. 路易斯的作品)。陳夷定得救了,並開始委身參加服事。
在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求學,他參與了校園事工並選修了神學課程。他計劃成爲一名青少年牧師或教會植堂者,但由於大學裡並沒有事工/神學本科專業,他認爲相對而言商業是一個有用的選擇。爲了把金融課上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陳夷定開始涉足股票交易。雖然一開始只是爲了償還學生貸款,但課外參與股票交易很快就成了陳夷定後來事業的跳板。
「我超級幸運,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做了很好的交易,」陳夷定說,他在20歲之前就得到過彭博社和路透社的報導提及,大二的時候在雷曼兄弟公司獲得了一個競爭激烈的實習機會,這份工作讓陳夷定不再持有原本(在人看來)卑微的事工夢想,轉而投入了紐約奢侈的金融界生活。
在雷曼的暑期實習期間(在那裡實習生就可以享受遊輪旅行,「兩個月的薪水大概是1.5萬美元」),陳夷定意識到金融業裡很少有基督徒(「在120名實習生中可能只有我一個基督徒」)。
認識到潛在的宣教領域,並看到神在商業領域給他的機會,陳夷定在大學畢業後搬到了紐約。他當時的目標是賺很多錢,然後把錢全部捐出去。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一種恩賜,對物質的東西不是那麼在乎。」 陳夷定說。
但是,雖然他在教會(位於下東區的「使徒教會」[Apostles Church])中很活躍,並試圖在工作場所爲基督做出改變,陳先生還是被吸進了金融界的派對生活和黑暗現實中。
「我不是黑暗中的光,」他回憶說,「不僅如此,我還加入了黑暗。」
2011年,陳夷定離開紐約,和大學時一起做交易的幾個朋友在洛杉磯成立了一家名叫「燈標資本」(Lightmark Capital)的對衝基金。雖然才20歲出頭,陳夷定卻已經在高尚區域西木(Westwood)有了一間頂層辦公室。和在曼哈頓的時候一樣,他在面臨著金融界奢侈生活的試探。
「我需要進入基督徒共同體,」陳夷定說。「我所有的合夥人都是非基督徒。我想做出改變。」
陳夷定開始參加位於好萊塢一間名叫「洛杉磯現實」(Reality L.A.)的教會。和他一起參加這間教會的是他的兄弟肯(Ken)——他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洛杉磯DJ,外號「睡人」("Sleeper")。他開始讀書,思考信仰和工作。
「我開始看到,榮耀神的工作不僅僅是賺很多錢然後奉獻,也不只是成爲全時間傳道人,而是在你的工作中你真正在做什麼。」
陳夷定開始對自己對衝基金的工作感到不適應。
「我只是把錢轉來轉去,卻沒有真正的生產。於是我跟我的合夥人說,我決定不做金融了。」
成立一年後,對衝基金動盪不安,陳夷定轉型到教會擔任全職同工,幫助教會處理財務和技術問題。
在教會裡,他認識了現在的商業合作伙伴胡嶽,兩人開始合作進行應用開發和提供諮詢,最後在2013年成立了「漁夫實驗室」。
「漁夫實驗室」最初專注於爲初創企業提供諮詢,很快就開始接洽高通和NBC等更高知名度的客戶。
一次與NBC的合作(爲《五十度灰》[50 Shades of Grey]開發應用)讓陳夷定看到了信仰與工作的互動在這個行業有其意義。(《五十度灰》有大量色情和裸露鏡頭——譯註)
「剛開始,胡嶽和我都不知道《五十度灰》是什麼,我們以爲它是個像《暮光之城》一樣的影片,」陳夷定說。「但當我們了解到更多關於它的信息時,我們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而NBC對此也沒有意見。我們已經開始了應用開發,但他們後來轉移到另一家公司。」
雖然不是一家「基督教公司」(員工中既有無神論者,也有信徒),但「漁夫實驗室」被注入了創始人的基督教精神。
「商業工作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可以被用來打開進入『關閉國家』的大門,也可以僅僅通過創造與國際上商業界非基督徒互動的機會來支持宣教,」陳夷定說。
陳夷定的信仰對「漁夫實驗室」工作的另一個影響是他如何看待科技,科技既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工具,也是一種可能產生意想不到後果的危險。
「一方面,技術具有驚人的潛力,可以開闢新的創意渠道,使創意民主化,爲人們創造美好的新體驗,」 陳夷定說,他還創辦了整合媒體和學習資源的聖經應用Glo Bible。
但科技也會成爲一種迷戀,尤其是社交媒體,陳曉東擔心科技公司會從讓人們沉迷於其平台中獲益。
他還擔心科技會給工作機會帶來影響,而這種影響是以不成比例的方式施加在勞工階層身上的。
他舉例說,一家快餐店想要努力實現盈利,它就面臨兩個選擇:是採用自助點餐技術,還是在最低工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僱傭更多員工?從財務上來看,使用新技術更合理。
「當你只考慮經濟收益的時候,給人們提供工作機會的動力就不大了。」陳說,「對於其中一些利潤率本來就遭到擠壓的企業來說,必須採用自助點餐技術。」
陳夷定自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但也是一個對技術抱有健康懷疑態度的人。與胡嶽一起,陳夷定希望將自己的商業企業擴展到技術之外。例如,他們最近成立了一家名叫 Common Foods的食品公司,希望專注於爲民族食品帶來健康的發展。
「想像一下,一杯健康實惠的麵條,你可以帶到任何地方,沒有味精,沒有防腐劑。」陳夷定說,他希望這家公司能夠幫助每個人更容易獲得健康食品。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有這樣一句話:『善於經營是最迷人的一種藝術。』」陳夷定的哥哥肯說。「我的哥哥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家,善用金錢,能看到事物的價值。」
但對陳夷定來說,這不僅僅是金錢,肯說。
「我哥哥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我們是多麼短暫,人是多麼重要。」
雖然在商業上的「匠心」使他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陳夷定平易近人的舉止和謙遜的生活方式並不符合《福布斯》、《美國新聞》和彭博社所寫的人物形像。
陳夷定和妻子卡羅琳沒有選擇住在比佛利山莊、貝爾艾爾、聖莫尼卡或另一個洛杉磯的豪華社區,而是在市中心海德公園社區買了一套房子。他們搬到那裡並不是因爲附近有很多好的咖啡店和時尚的餐館。他們之所以搬來,是因爲他們感到上帝在呼喚他們做一些瘋狂的事情。
「我們不想成爲社區的救世主,」陳先生很快指出。「我們在這裡學習,成爲好鄰居,傾聽並同情住在這裡的人。」
卡羅琳在洛杉磯基督教健康中心(Los Angeles Christian Health Centers)做護士,她的主要工作是爲無家可歸者、無證者和其他弱勢群體提供治療。陳夷定和卡羅琳同時也在該地區一間教會植堂(湯米·弗利斯特[Tommy Forester]領導的多元文化教會主顯團[Epiphany Fellowship])擔任領袖。
他們每週在家中帶領一個小組,並在週日幫助場地的佈置、拆卸和崇拜。
「這是我參加過的最健康的同工團隊,」陳夷定在談到他作爲教會一員的經歷時說,教會努力做到神學上純正和合乎聖經的教導,同時也在城市中從事憐憫和正義的工作。
「我們是一個以聖經爲中心的教會,但聖經推動我們關心社區,做一些走出舒適區的事情。」陳夷定說。
就像他公司的名字一樣,陳先生選擇住在海德公園,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能夠開始信仰對話的地方。
「每個人都會問我住在哪裡,我說海德公園那裡,他們就會問爲什麼?那不是貧民窟嗎?我說,『不,耶穌花了很多時間和那些面臨不公正的人在一起,和那種讓宗教領袖感到不舒服的人在一起。而我們是耶穌的追隨者,』」陳夷定說。
他說,人們通常會以驚訝的方式回應,顯然不知道耶穌有意與窮人和被邊緣化的人相處。娛樂界的人對他很感興趣,經常向他詢問他的教會。有時他邀請他們去參觀。
「當你告訴他們基督徒在社區中如何傾聽和服事的故事時,」陳夷定說,「人們很難不想加入其中。」
這也是爲什麼陳夷定即使在他的商業事業騰飛的時候,還如此用心地保持腳踏實地的原因,這也是他和卡羅琳選擇住在市中心貧困區的原因,這也是爲什麼他把自己的科技公司命名爲「漁夫實驗室」的原因。
這是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也是一種引發對話的方式——不是關於陳夷定的對話,而是關於那個用最不可能的應許呼召他,也呼召了我們所有人的人。「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One Tech Entrepreneur Starts Gospel Conversations in the Business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