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不能如我們所願時,對自我接納和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會導致一些人退縮,想要讓自己的人生重新開始,認爲自己需要一個「全新的你」。
這種「向內看」的方法論優先從自己的內心去發現自己是誰,也就是發現真實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慾望、發現自己的夢想,然後再向周圍的人尋找肯定和掌聲,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失敗,這種失敗會讓我們想要尋求重新開始,也就是所謂「全新的自己」,我稱之爲「重新設計」階段。這好像是在說:我曾經試著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願望,但我搞砸了,讓我再試一次,讓我重新塑造一個新我,一個有著不同的夢想和慾望的我。所以,你要努力回到自己的內心,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把它重新展現給世界。
你可以在娛樂圈看到這種重塑,明星們爲了吸引粉絲而改變自己的形像和人設。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這位明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所以嘗試不同的角色,就像進行表演一樣,試圖找出適合自己的角色;在另一些情況下,也許這位明星覺得自己過去比較真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懷疑所有粉絲的奉承是否不是對其本人的,所以採用了新的開始:換一個人設,看看追隨者是否還能接受和喜愛自己。
你不一定要成爲電影明星或名人,才會被擁有新的開始或發展新的公眾形像這一願望所吸引。在一個社交媒體的時代,我們不斷地向世界廣播著我們的生活細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和感覺更自然地想要重新設計自己。這也是很多人的做法。在對自己呈現給世界的形像越來越失望之後,我們可能會退縮一段時間,或者從網上的互動中消失,不是爲了能永遠從別人的視線中消失,而是爲了能換個外套或者重新設計自己的形像。我們會考慮如何重新設計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容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以便我們可以更受歡迎,或者有的時候這樣做是因爲我們感到無聊或不滿足。我們過去稱這爲中年危機,但現在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這種情形在青少年身上似乎可以更頻繁地發生。
這種對新事物的渴望——擁有一個新的名字、新的形像、新的聲譽——讓我們越發深入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但所有的挖掘都開始讓我們疲憊不堪。就像我們之前展示的那個形像可能帶來過分的奉承或過分的批評一樣,我們不知道在揭開新的自我之後,我們是否會有同樣的感覺。懷疑和自我批評在我們的心中不斷升溫,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是真實的,還是犧牲了發揮自己最大潛力的可能性。無休止的自我分析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就像手機或電腦一樣,當有太多的應用或窗口打開時,最好是直接關機重啓(或尋找新版本)。
世界上的智慧常常說:再做一次、再經歷一次這個過程。對自己感到苦惱和失望?不要沉浸在內疚和焦慮中。只要再好好地、長時間地審視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慾望,找到更好的方式來定義自己,然後展示自己的個性,讓世界看到並肯定,以此循環往復。我們帶著一個「新的、改進的」自我出現,我們也會經歷別人的回應帶來的同樣焦慮過程。
自我發現展示給大家看,希望找到肯定,失敗了,「重新設計自己」成爲一個新人,這種重複的循環繼續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對自己不確定。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滿足感、目的感或寧靜。我們發現了相反的情況。
這個世界稱頌的是:你所需要的只是做你自己、表達你自己,不斷嘗試,直到你找到「真我」。一次又一次,在很多層面上都失敗了。你最終只是簡單地繞圈跑,而你需要做的是停下來,徹底改變這個過程,不要從尋找自己的內心開始,而是從自己之外開始,仰望唯一能真正創造一個「全新的你」的那一位!是祂創造了你。在祂那裡,也只有那裡,才有我們要尋找的答案。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New You' Isn't the Answer.本文是作者新書《再思自我:在內省之前先仰望神》(Rethink Your Self: The Power of Looking Up Before Looking In)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