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愛你的浪子如同愛自己
2019-03-23
—— Russell Moore

有一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向世界各地的群體講述浪子的比喻:亞洲、非洲、東歐、中東、北美。之後,研究人員要求人們複述這個故事。那些在發展中國家的人,總會提到一個常被髮達國家人們遺漏的細節:饑荒。

你會記得,那兒子拿了他的那份產業,往遠方去了,在那裡,浪費錢財,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路加福音15:14),最後他「醒悟過來」,回家去了。那些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人,都記不起故事的這一個部分,因爲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個小細節。對於那些常遭饑荒威脅的人來說,這卻是故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事實上,確實如此。

當與那些離開信仰的人交往時,我們必須意識到,很多時候他們不會開始評估生命中深層的問題,直至他們發現自己處於不知該怎麼辦的情況中。作爲父母、祖父母和教會,我們必須盡力保持當中的聯繫暢通無阻,確保我們的浪子知道如何能回到家裡來,知道我們已在籌劃慶祝他們歸家的派對,並且要在路上迎接他們回來。

對浪子的恩慈

然而,這要求我們捨己。因孩子任性帶來的痛苦是真實的,也應當存在於被聖靈引導的生命中。耶穌爲耶路撒冷哭泣(路加福音19:42-44)。保羅說:「爲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馬書9:3)

可是,這種痛苦不能與那屬乎肉體的、因想向世界展示我們擁有「被祝福」和「成功」家庭的欲求混爲一談。許多時候,一個有叛逆孩子的家庭的真正悲哀,並不是父母因孩子而受傷,而是父母因孩子感到羞恥。如果「乖」孩子只是教導帶來的結果,我們就可以因著孩子的生命,誇耀自己的正直。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反過來說,情況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認爲有浪子的家庭,是有缺失或是可恥的,按此推論,那麼神的家庭,必然也是有缺失或是可恥的。

然而,家庭,不是關於我們和我們在世的表徵。有時,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生命中的十字架,需要的只是聽到父母說:「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往哪裡去,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這是我們常常樂意說的。我們可能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情,但我們並不因你而感到羞恥。」

畢竟,這就是天父向我們展示的恩慈,最初,就是這種恩慈引領我們悔改(羅馬書2:4)。

對浪子的耐心

即便在那些擁有完美結局的情況裡,也鮮有比我們大多數人,更明顯和明確的,從黑暗到光明的轉變。上帝因我們的信心和悔改,立即寬恕了我們。之後,祂在我們的餘生裡,塑造和建立我們,使我們脫離從前的習慣和喜好,換上新的習慣和喜好。上帝有無限的耐心,溫柔和善良。我們也必須如此。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兒子或女兒沉迷毒海好一段日子,突然就不再渴求毒品,這種情況實在不太可能發生。通常地,緊接而來的,是爲了追求聖潔而進行的長期鬥爭,還有是一路上一些衝擊和故態復萌。我們不應該對此感到絕望,我們也不應不斷地提醒一個悔改了的孩子,他/她過往 「對我們」 所做的一切。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十字架的福音,過往的一切,都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並且埋葬在我們身後。 

我們應該表現出上帝曾親自向我們展示的耐心。 詩人頌揚上帝說:「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篇103:12)

在納尼亞第一部的故事中,弟弟愛德蒙背叛了獅王阿斯蘭和自己的手足,在土耳其軟糖的誘惑和催使下,與邪惡的白女巫結盟。最終,當然地,愛德蒙回轉了。儘管聽不到談話內容,其他孩子看到獅王與這從前的叛逃者邊走邊談話。阿斯蘭帶著愛德蒙來到他們面前。 「這是你們的兄弟,」 阿斯蘭說。 「沒有必要和他談論過去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我們都是愛德蒙。願我們都對那些使我們失望或得罪我們的人,表現出同樣的恩慈,即使——或許說,尤其是——對方是我們的孩子時。


編注:本文摘錄自《風暴中搖晃的家庭:十字架如何重塑家園》( The Storm-Tossed Family: How the Cross Reshapes the Home)(B&H Books,2018)。  

譯:Casper;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ove Your Prodigal as Yourself

Russell Moore(羅素·摩爾)道學碩士畢業於新奧爾良浸信會神學院,博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是《今日基督教》雜誌的公共神學家,負責該雜誌的公共神學項目。
標籤
悔改
兒女
原諒
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