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世界之光》:耶穌動畫故事的又一次突破
2025-11-03
—— Brett McCracken

今年可謂是「聖經影視年」。亞馬遜Prime出品的《大衛王朝》(House of David)大獲成功,《揀選》(The Chosen第五季也創下紀錄。而在四月上映的動畫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更成爲天使工作室(Angel Studios) 繼《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之後票房第二高的影片。

如今,又一部以耶穌爲主角的動畫電影登陸大銀幕——《世界之光》(Light of the World)已於 9 月 5 日上映,並在首周就躋身票房前十。影片由福音機構「救恩之詩計劃」(Salvation Poem Project)出品,採用傳統的二維動畫風格,讓人想起 90 年代迪士尼的經典作品,或那部畫風華美的《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這種復古又新鮮的視覺語言十分出色,爲信仰題材動畫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藝術創作由前迪士尼資深動畫師湯姆·班克羅夫特(Tom Bancroft)與託尼·班克羅夫特(Tony Bancroft)兄弟掌舵。影片的畫面製作精良,既不顯廉價,也無俗氣之感。

然而,故事本身如何?《世界之光》是否認真對待聖經文本,並以準確、動人且忠於信仰的方式呈現耶穌?

從少年約翰的視角去看耶穌

影片最突出的敘事特色,是以使徒約翰的視角講述耶穌的故事。但這裡的約翰並不是成年門徒,而是十三歲的少年。這樣的設定或許會讓觀眾感到意外,畢竟在多數影視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那位「主所愛的門徒」都是成年人。然而,基督教傳統普遍認爲約翰是最年輕的門徒,很可能在遇見耶穌時尚是個少年。因此,把他設定爲十三歲其實並不過分。

此外,從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也讓影片更貼近年輕觀眾。我們跟隨少年約翰的情感起伏,從與耶穌相遇的喜悅,到跟隨他的艱辛,故事洋溢著人性的溫度。影片的敘事框架圍繞約翰與其家庭展開:哥哥雅各、父親西庇太與母親撒羅米,他們一家親身經歷了彌賽亞事工、受難與復活的震撼時刻。

與所有聖經改編作品一樣,本片在事件順序、場景編排及細節上都有一定改動,其中有些改動比較大,值得討論。不過總體而言,這些調整並未違背聖經原意,反而通過視覺上的再創作,讓故事更具啓發性,同時不失真實。我尤其喜歡影片對耶穌受洗場景的視覺呈現,以及在講述「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時採用的獨特動畫風格。此外,影片在描繪耶穌受難時並未避諱其黑暗與痛苦。在一個常常傾向柔化故事棱角的類型中,這樣的處理反倒令人耳目一新。

講得太多,反而講不深

《世界之光》是一部面向兒童的耶穌故事影片。它巧妙地融入了幽默元素(包括一些肢體笑料,比如關於施洗約翰喜歡吃蝗蟲的持續笑點),節奏也輕快流暢,非常適合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輕觀眾。然而,這種敘事簡潔帶來的優點,也正是影片最大的侷限。

要在短短九十分鐘內講完整個耶穌的一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就是,影片成了一場快進版的聖經巡禮。一個關乎永恆的故事被壓縮進狹窄的時間框架,每個重大時刻都只能蜻蜓點水般略過。

這正是許多聖經題材電影的致命弱點,包括今年的《萬王之王》。我並不喜歡那部作品,因爲它幾乎機械地按時間順序逐步呈現耶穌的全部生平,太線性、太全面,結果反而讓人覺得乏善可陳。相比之下,《世界之光》更具吸引力,也更有驚喜,部分原因在於它以少年約翰的視角爲敘事主軸。但是,影片仍舊落入了求全的陷阱。無數震撼的時刻與神蹟,不管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得醫治、癱子被人從屋頂放下、撒網得魚、清水變美酒、還是最後的晚餐、復活與升天,都只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匆匆帶過。影片完整地記錄了事件本身,但其深層的意義與情感衝擊力卻沒能充分傳遞。

從敘事角度來看,電視連續劇這種分集展開的形式,可能更適合講述這類宏大的聖經故事。《大衛王朝》與《揀選》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爲多季敘事的結構讓重要的聖經時刻得以充分展開,也讓人物形像更加立體、豐滿。這樣,觀眾在熟悉角色的基礎上觀看故事,就更有情感共鳴。

如果要改進《萬王之王》和《世界之光》的話,那就是:「少即是多。」我也希望未來講述耶穌的電影能注意這一點。劇情越龐雜,情感越容易被稀釋;越是要面面俱到,就越是削弱了每個片段的分量。電影只有九十分鐘,就應當收窄敘事範圍,深入刻畫,讓關鍵時刻有足夠的時間讓觀眾回味。要記住,你的電影不是聖經本身,也不需要替代聖經。電影要做的就是聚焦聖經的某一部分,用藝術的光照亮經文的片段,引導觀眾回到原始文本,去親自發現那完整的故事。

傳福音的契機

雖然影片的敘事略顯緊湊、內容也略多(孩子們大概不會像我這麼在意),但它準確地抓住了福音的核心。

整部電影緊扣光明與黑暗的主題,清晰地闡明了耶穌(世界之光)通過受難與復活戰勝黑暗(罪惡)的福音真諦。影片毫不掩飾它傳福音的目標。影片結尾,約翰帶領父親誦讀救恩禱文,我們也聽到了《救恩之詩》(The Salvation Poem)的歌詞。隨後在字幕出現前,銀幕上的約翰指向一個二維碼,邀請願意追隨耶穌的觀眾掃碼行動。這樣的安排或許讓人覺得有點彆扭,但其用意不難理解。這部電影確實具備成爲福音播種機的潛力,我期盼更多尚未認識耶穌的孩子們能有機會觀看這部作品。 

如果你有孩子,不妨帶他們去看《世界之光》。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作品中,這無疑是一場既有意義又能造就人的觀影體驗。更好的做法,是讓你的孩子邀請一兩個還沒去過教會的朋友一同前往。或許,這部電影就能成爲他們第一次聽聞福音的契機。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ight of the World』: Another Step Forward for Animated Jesus Stories.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麥克拉肯)是福音聯盟高級編輯,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於加州聖安娜市,二人都是薩瑟蘭教會(Southlands Church)的成員,布雷特在教會擔任長老。
標籤
影評
福音電影
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