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牧師們,在你的教會崇拜中包含更多的禱告!
2019-01-31
—— Jason Helopoulos

我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到一位非洲教會領袖被請到美國走訪各個教會。在行程的最後,人們問他有何感想。

他回答道:「所見到的禱告如此之少,實在讓我吃驚。"

至少從我的經歷來看,美國教會在禱告方面是乏善可陳的。而在集體敬拜中,這尤其明顯。很難找到一個福音派教會在禮拜中會留出即使三分鐘的禱告時間。但是耶穌說:「我的殿必稱爲禱告的殿。」(太21:13)

也許這是我們獨立的美國精神,也許是因爲我們的信仰不冷不熱。不管怎樣,許多教會要爲缺乏禱告,尤其是在共同的教會敬拜中缺乏禱告這一點上悔改。

讓禱告回到敬拜中

在地方教會中貫徹、鼓勵集體禱告,主要有兩種方式。首先,敬拜儀式中應該充滿了禱告。只是唱幾首詩歌、讀一段經文,然後再唱另一首詩歌,就結束敬拜,這樣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儘管可以認爲詩歌就是一種形式的禱告,它們還是不夠。如果在整個敬拜儀式中沒有正式的禱告,我們就喪失了在神的子民中學習、參與禱告的機會。

我很榮幸有機會在各個教會以及不同的會議中談到家庭敬拜,並一向鼓勵家人一起禱告,因爲這是領受恩典的最基本方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在中間休息時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有人會在某個角落徘徊,最後問道:「如果我還不知道怎樣禱告,那意味著什麼?我又該怎麼做呢?」

我不覺得這是反常的特例。更有可能的,這是人們的通病。我猜想,這一通病源於我們的敬拜儀式中缺乏禱告。

以禱告的方式教授如何禱告

當教會領袖在敬拜儀式中增加禱告份量時,會眾才會被教會如何禱告。他們注意到禱告的結構、語調、字眼、方式、強調的事項,以及適用的經文。禱告既是聽到的,也是學到的。

每次主日敬拜程序應該包括較長一段禱告時間,這樣可以教會人們怎樣做。但是指導示範並非是這樣做的唯一原因。我們是禱告的民,我們是渴望與天父交談的兒女——不僅是作爲個人,而且是大家一起。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單打獨鬥。我們的屬靈生活與基督徒這個群體的其他成員是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的。集體禱告提醒我們注意這一共同紐帶。

在集體禱告中加入各種不同類型的禱告也是有幫助的,這使得按照不同思路的教導和表達成爲可能。我想,一般的敬拜程序應該包括起始、崇拜、認罪、懇求(牧者或者代求)、聖靈光照和感恩等不同類型的禱告。懇求禱告應該屬於時間較長的禱告——不要太長,以免人們睡著,但要長得足以讓會眾意識到這是個長禱告。我確信,這應該是篇預先寫好的,或是下過功夫的禱告詞。

如果不是事先寫好或者想好,如今一般牧師的或者長老——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大都缺乏那種以長篇即席禱告,就很難生動靈活地打動、啓迪神的子民的能力或經驗。敬拜儀式中的其他禱告,可以是全體會眾一起大聲說出即席的、或是預先寫好的禱告詞。

要有禱告會

在教會中鼓勵集體禱告的第二種主要方式,是要有經常性的禱告聚會。在這種聚會中,禱告是主要的內容。我參加過許多「禱告會」,其中會有很多教導、講道或者詩歌的內容,但唯獨缺乏禱告。從定義看,禱告會應該主要是爲禱告而設。在這個場合中,整個教會聚集在一起,跪伏在主的面前。這種聚會應該是經常性的,即使不是每週一次,至少也應是一月一次。

但是在結構上不要把它們搞得太例行公事。禱告會應該有變化,這樣人們才不會精神溜號。如果禱告會的時間是一個小時,那就把它分成四段。在不同時段,採用不同的禱告方式、類型、主題。而禱告方式、類型以及主題的組合真可以是無窮無盡的。這樣就可以使禱告會免於乏味,也會使每個禱告聚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儘管他們都同樣是禱告。

隨著我們的集體禱告日漸成熟,我們會眾的個人生命也將變得成熟。這是常被忽略的一項操練、接受恩典的一條途徑。我真心希望能在福音派圈子裡,在這一點上看到改變。我相信,我們的天父也是這樣希望的。


譯:吳京寧;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Pastor, Include More Prayer in Your Church Service

Jason Helopoulos(傑森·海洛布魯斯)是密西根州東蘭辛市大學改革宗教會的主任牧師,也是《家庭敬拜:蒙恩從家庭敬拜開始》(A Neglected Grace: Family Worship in the Christian Home, 中文版由中國主日學協會出版)的作者。
標籤
教會
敬拜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