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從污穢的衣服到馨香的祭
神如何看待我們的善行
2025-08-30
—— Justin Dillehay

在鄉村福音派教會長大的我,經常聽到《以賽亞書》64:6 節這句經文:「我們所行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 64:6)。我很慶幸當時就聽見這樣的提醒。因爲明白「得救本乎恩而非行爲」(弗 2:8;多 3:7)的真理至關重要,牢記「屬肉體的人無法使神喜悅」(羅 8:8)更是信仰根基。

但如果你不再是屬肉體的呢?如果你如今在聖靈裡與基督同在(羅 8:9),如果神如今已成爲你慈愛的天父?祂會如何看待你現在的「義」?這些行爲還是污穢的衣服嗎?你仍然覺得自己沒辦法討祂的喜悅嗎?

我擔心,基督徒常常低估了與基督聯合、被接納爲神兒女所帶來的身份鉅變。我們談論自己的方式,好像什麼都沒變;似乎神仍將我們討祂喜悅的努力視爲可憎之物。但聖經卻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要提出的主張是:如果你在基督裡是神的兒女,那麼神並不會把你討祂喜悅的努力,當作污穢的衣服。只要這些行爲是出於愛神愛人,並遵循聖經的引導,聖經對它們其實有相當積極的評價。

蒙神悅納的祭物

最生動的描述出現在《腓立比書》4:18 和《希伯來書》13:16。在《腓立比書》4 章中,保羅提到腓立比信徒如何慷慨地「一再供給他的需用」(16 節)。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保羅對這些饋贈的形容:「極美的香氣,爲神所接納、所喜悅的祭物」(18 節)。

我們來細細體會一下這句經文。不是污穢的破布,而是馨香的祭品;不是刺鼻的惡臭,而是蒙悅納的芬芳。《希伯來書》13:16 也用了類似的表述,再次指向慷慨的分享:「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爲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

在這兩段經文中,作者談的都是基督徒所行的善工。這裡既不是在講法利賽人或其他不信之人的「善行」,也不是指基督的義歸算在我們身上的事實,而是指《啓示錄》19:8 所說的「聖徒們的義行」。

在那個比喻裡,主人稱讚僕人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是因爲僕人確實盡忠職守(太 25:23)。大君王耶穌邀請綿羊進入祂的國度,祂宣告:「因爲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太 25:35)。《希伯來書》6:10 甚至作出了一個震撼的宣告:「因爲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的工作和你們爲祂的名所顯的愛心,就是你們過去和現在伺候聖徒的愛心。」聖經清楚表明,基督徒確實能行出蒙天父喜悅的善工。

在愛子裡蒙悅納

對有些人來說,這聽起來也許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甚至覺得不可能。我們最好的行爲也總會摻雜著瑕疵,神怎能喜悅這樣的行爲呢?然而,正如我們剛才所讀到的經文所顯示的,祂確實喜悅。那麼,這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答案在於我們與基督的聯合。當我們與耶穌聯合時,不僅祂的義歸算給我們,祂的父也成了我們的父,天父對基督的態度也成了對我們的態度。這正是《以弗所書》1:6 所說的,「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裡白白賜給我們的」。如果你「在愛子裡」,天父就會宣告說:「你是我的愛子(愛女),我喜悅你。」簡而言之,神悅納你的善行,是因爲祂已經悅納了你。

保羅只有在另一處再次提到「馨香的祭物」,這是指基督的捨己(弗 5:2)。基督捨己之愛的行動與我們的捨己之愛有一種屬靈的「血脈相連」,我們的善行源於祂的善行。同時,它們之間也帶著一種「家族的相似性」:因我們在基督裡成爲神的兒女,祂的馨香之氣也浸潤我們,遮蓋了我們善行中殘留的缺陷與瑕疵。當天父聞到祂兒女所獻上的祭時,那氣息在祂聞來,如同耶穌的馨香。

喜悅我們的天父

提摩太·凱勒的一句名言放在這裡格外貼切:「我們自身的罪惡和殘缺超乎我們所信,而與此同時,我們在耶穌基督裡蒙愛和得接納也超乎我們所望。」我們難以理解爲什麼在基督之外的自己會如此讓神忿怒,同樣,我們也難以理解爲何天父如此喜悅我們。

神不會因我們真誠討祂喜悅的努力而惱怒。哪有父親會這樣?你能想像嗎:如果我的孩子們爲慶祝我的生日,特意端來床頭早餐,我卻板著臉說:「你們已經是我的孩子了,何必用禮物討好我?把這盤吃的端走,別想用這種律法主義換取我的愛!我就是餓了也不會告訴你們,這家裡的一切本就都是我的!」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

可悲的是,我確實能想像自己盯著孩子稚拙的作品,卻馬上開始挑毛病。「哦,這不錯,但是……星星歪了……塗色越過這條線了……你是特意想畫成這樣的嗎?」我們自以爲是在善意指導,但其實,我們只是脾氣暴躁,不懂得怎樣肯定他們。感謝神,祂不是這樣的。祂是「最好的我」之無限放大版。祂確實是公義的審判者,但祂絕不是一個吹毛求疵的嚴父。

是的,祂確實要求完美。但這個要求,耶穌已經替我們完全滿足了;如果你在基督裡,這義已歸算給你——所以,請卸下這份重擔。當我們犯罪惹祂不悅時,祂會因愛而管教我們,因祂要我們與祂的聖潔有份(來 12:10)。但當祂察看我們愛人、討祂喜悅的舉動時,祂看重的不是完美,而是誠意。而祂的目光,正是一位慈父的目光。

附記:改革宗信仰告白的教導

我已經嘗試說明,這份喜樂的好消息合乎聖經教導。但除此之外(而且我認爲這很有分量),它同樣也見於改革宗的信條,例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薩伏依宣言》,以及《倫敦浸信會第二公認信條》(2LCF,這是我所在教會的信仰告白)。

《​​倫浸第二信條》16 章明確指出,基督徒最好的善工也「摻雜諸多軟弱與瑕疵」,永遠不配換取永生。但第 6 段補充道:

然而,基督徒既因基督蒙悅納,他們的善工在祂裡面也蒙悅納;並不是因爲這些行爲在今世已全然無可指摘,乃是因神在愛子裡察看時,樂意接納並獎賞那出於真誠的(雖仍帶許多軟弱與不完全)事奉。(參見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16.6 / 薩沃依宣言16.6

這可不是我杜撰的。以我這般悲觀的本性,根本編不出如此鼓舞人心的話。如果你在基督裡已成爲神的兒女,蒙天父悅納絕非不可能的事。祂樂意看見你憑信心而行,也「必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弗 6:8)。所以當你思想自己討神喜悅的努力時,不要再去想「污穢的衣服」,而是應該想「馨香的祭物」。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Filthy Rags or Fragrant Offerings? How Does God View Our Good Works?

Justin Dillehay(賈斯丁·迪勒海)道學碩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現在在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哈茨維爾市的恩典浸信會(Grace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
標籤
信心
改革宗
行爲
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