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神是否應許了會祝福美國?
應用《歷代志下》7:14
2024-08-20
—— Steve Bateman

1976 年,正值美國建國 200 週年,尼爾·恩羅(Neil Enloe)創作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成爲許多教會中最受歡迎的歌曲。這首榮獲鴿子獎(Dove Award)年度最佳歌曲的作品,將十字架比作自由女神像,象徵著自由的強大力量。同年,吉米和卡羅爾·歐文斯(Jimmy and Carol Owens)夫婦推出了一首歌曲,幫助一代基督徒牢記《歷代志下》7:14 的經文:「這稱爲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在美國建國 200 週年的背景下,人們對美好往日的懷念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歷史氛圍。在「上帝與國家」主題的敬拜活動中,《若我的子民》(If My People)這首歌常常伴隨著美國國旗等愛國象徵物一同出現。這種視聽結合深深地讓人們認爲《歷代志下》7:14 是專門針對美國而言的。「我的子民」被理解爲美國人,「他們的地」則被視爲美利堅合眾國。而在 1976 年,美國確實需要醫治。

在此之前的三年裡,美國經歷了一系列重大挫折:能源危機、羅訴韋德案、水門事件聽證會、尼克松總統辭職、撤離西貢、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龍捲風災害、離婚率飆升,以及終結了二戰後經濟擴張的經濟衰退。美國似乎迷失了方向,對美國福音派信徒來說,原因再明顯不過:美國背離了神,所以神也離開了美國。但他們堅信,只要國家回轉,神就會醫治這片土地,重振美國的輝煌。

1977 年,彼得·馬歇爾(Peter Marshall)與人合著了《亮光與榮耀》(The Light and the Glory)一書。馬歇爾的常春藤學歷爲其觀點增添了分量。他認爲美國人注定要成爲「照亮外邦人的光」(路 2:32),而美國則是」上帝的新應許之地」。馬歇爾的著作爲《歷代志下》7:14 與美國的緊密聯繫奠定了理論基礎。

1980 年,爲了讓美國「重回神的懷抱」,福音派信徒助力羅納德·里根當選總統。在他們眼中,美國終於迎來了一位智慧如所羅門的領袖。大家越發希望神能通過政治手段醫治美國的屬靈、經濟、軍事困境。1981 年 1 月 20 日,里根在國會大廈臺階上宣誓就職,他的左手按在母親的聖經上,翻開的正是《歷代志下》7:14。這一幕將該經文與美國的聯繫牢牢地刻在了人們心中。

關於《歷代志下》7:14 的應用,大家常常陷入兩個誤區。一是濫用,把它作爲披著愛國外衣的成功神學的依據。二是迴避,彷彿它不是「爲教導我們而記載的」(羅 15:4)。既然這是神的話語,我們就應該審慎地思考:該如何正確應用《歷代志下》7:14?以下是四個指導原則。

第一,明確背景。

這段廣爲人知的經文其實是針對特定的人民、地點和時代。這裡的「子民」指的是以色列人,「地」是指應許之地,時間則是所羅門統治時期,當時摩西之約仍然有效。如果以色列人順服上帝,祂就會在這片土地上賜福給他們,保護他們的疆界,讓他們興旺發達。但若以色列人背離上帝,祂就會興起敵人,毀壞他們的莊稼。神藉著給以色列人的土地降災來促使他們悔改。祂出於愛,寧可讓他們不再過安逸的生活,也要教導他們要忠心。

這個應許是給予歷史上唯一合法的神權統治時期,生活在應許之地上的上帝選民。以色列的君王有責任處決拜偶像的人、褻瀆者和假先知。君王遵行神的道路,清除悖逆者,避免神的審判。當君王失職時,上帝就將祂的子民放逐,使他們成爲沒有土地的「聖潔的國民」(出 19:6)。

在新約時代,神的選民同樣是沒有土地的「聖潔的國民」(彼前 2:9)。我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建立家園,養育後代,工作謀生,並通過在經濟和政治領域與非基督徒合作來「爲那城求平安」(耶 29:7),謀求我們所在國家的福祉。就像在被擄時期,以色列人在外邦建立會堂,同樣,教會在拜偶像的人中間代表著真神。我們跨越國界,帶的是聖經而不是武器,在列國中建立促進和平的使館。

鑑於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與所羅門時期有很大的不同,基督徒在應用這段經文時需要格外謹慎。

第二,審視教會的『惡行』。

雖然這節經文並非直接針對美國,但它確實適用於美國的教會。經文中提到的自卑、禱告、尋求神、轉離惡行,都是聖經中悔改的核心要素。

我們需要捫心自問:美國的教會是否需要爲自身的惡行悔改?我們是否犯了驕傲、拜偶像、貪婪、忘恩負義的罪?是否存在領袖腐敗、財務醜聞、性醜聞、分黨結派、錯誤教導、虛假福音、偏心和不公的問題?

我們是否看到整個宗派在道德上背離上帝?我們是否過分依賴精明的策略、品牌塑造和巧言令色,而不是依靠聖靈?政治活動是否取代了懇切祈求上帝開啓人心以「留心聽」福音(徒 16:14)的禱告?我們是否更熱衷於告訴非基督徒如何投票,而不是如何認識基督?我們是否只顧追求教會人數增長,卻忽視了教會紀律?一些次要的神學爭議是否分散了我們造就門徒的精力?教會成員是否在神學上一知半解,對聖經知之甚少,卻容易被網上信息誤導?牧師是否在社交媒體上浪費寶貴的時間?福音派領袖是否爲了討好自己的神學派別而互相誹謗?

《歷代志下》7:14 不是讓我們去評判教會之外的美國人。它是呼召我們省察自己的內心。這不是對「他們」的責備,而是對「我們」的警醒。它不是一扇讓我們批評世界邪惡的窗戶,而是一面讓我們正視自身問題的鏡子。

第三,肯定神的應許。

在摩西之約下,神應許順服的以色列人會得到屬靈和物質的雙重祝福。然而,神並未對美國或其教會作出類似承諾。事實上,世界上一些最忠心的教會和最順服的基督徒常常經歷貧窮而非繁榮,遭受迫害而非享受平安。目前,神只應許賜給忠心的教會屬靈的福分,如救恩、赦免、合一、聖靈的果實、在苦難中的忍耐,以及祂信實的同在(弗 1:3)。

物質的祝福確實會臨到教會,神也確實應許祂的子民健康和財富。我們屬於天父,也是天父產業的合法繼承人,凡屬於祂的一切都屬於所有屬祂的人。在新天新地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啓 21:4)。我們已經擁有新約的屬靈祝福,但永恆的健康和財富要等到我們完成人生賽程之後才能得到,而不是現在就能擁有(來 12:1-3)。

即使美國的教會經歷歷史性的復興,也沒有任何聖約保證神會將物質、軍事、經濟上的祝福傾倒在美國。出於祂自己奧祕的旨意,神「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祂使邦國開廣而又擄去」(伯 12:23)。

第四,關注針對所有國家的經文教導。

至少從1976年開始,福音派信徒就過分依賴《歷代志下》7:14。實際上,其他經文更適合用來指導像美國這樣的非神權國家,因爲這些經文本就是針對非以色列國家而言的。

我們可以從聖經中看到:羅馬因道德敗壞而遭受神的憤怒(羅 1:18);尼尼微因悔改而暫緩了神的審判(拿 3:10);所多瑪因拒不悔改而招致神的烈怒(猶 7 節)。這些例子都給我們重要的啓示。

對於現代國家,如美國,神要求其政府負責執行十誡的後六條(羅 13:1-10)。因此,我們應當爲在位的官員禱告,求神賜他們智慧來維護社會秩序,並保障公民公開遵行十誡前四條的自由(提前 2:1-4)。

真正的愛國精神

這正是我們可以認同 1976 年那種愛國和愛鄰舍情懷的地方。如果我們真心愛護美國,我們就會爲她代禱。我們會爲我們的社區祈求公義、和平、繁榮。我們禱告時,也應當準備好通過忠心的見證、慈善事工、和平抗議以及有原則的政治參與,成爲神應允我們禱告的管道。我們向神禱告時應當懷著這樣的信念:雖然十萬年後,美國可能如同所有國家一樣消逝,但神的教會必將在地上繼續興盛。我們禱告時要明白,神如同窯匠,列國如同泥土。祂已宣告祂擁有至高主權,可以祝福任何「離開惡道」的國家,也可以收回對任何不悔改國家的恩惠(耶 18:7-10)。

那麼,美國將如何聽到神的聲音呢?答案在於美國那些謙卑、恆切禱告、專心尋求神、憎惡罪惡、靈裡得醫治的教會。因爲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 4:17)。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Does God Promise to Bless America?

Steve Bateman(史蒂夫·貝特曼)神學碩士和教牧學博士分別畢業於達拉斯神學院和改革宗神學院,是阿拉巴馬州第一聖經教會(First Bible Church)的主任牧師,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政治
大選
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