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聖公會的未來已經到來
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聲明對福音派意味著什麼
2025-10-30
—— Paul Donison

10 月 16 日,正值殉道者休·拉蒂默(Hugh Latimer)和尼古拉斯·李德利(Nicholas Ridley)遇難的紀念日,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Global Anglican Future Conference,簡稱 GAFCON)的領導人發表了一份聲明,開篇就是一句引人注目的宣告:「未來已經到來。」

對於許多非聖公會的人來說,這聽起來或許像是教會內部的政治鬥爭。但這份聲明所代表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標誌著聖公會歷史性格局的重組,對全球福音派具有深遠影響。

危機中的聖公會 

自 16 世紀成立以來,聖公宗始終通過三項核心要素凝聚在一起:共同尊奉聖經爲神的話語,遵循歷史性信綱(包括三十九條信綱公禱書和禮文),並踐行「爲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猶 3)的福音使命。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裡,聖公會的一些最高領導人,尤其是英格蘭國教(Church of England)以及美國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 USA)的領導層,開始採納修正教義。這些教義包括在婚姻、性行爲以及基督的獨一性等問題上否認聖經權威。不同宗派背景的福音派人士都會認識到其中的危險:當教會領袖不再將聖經視爲最終權威,福音本身就面臨威脅。

2008 年,首次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在耶路撒冷召開,正是爲了應對這一危機。大會希望通過悔改來回歸聖經權威。然而,這種悔改從未出現。隨著時間推移,全球大多數聖公宗信徒——主要分佈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開始爲新的未來做準備。

正如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聲明所確認的:這個未來現在已經到來。

聖公會的重組

那麼,聖公會的未來是什麼樣的?聲明突出了三點。

一、聖公會的新基礎

聲明指出,聖公宗從此將建立在唯一的根基之上:聖經,「按其明確和正典的含義翻譯、誦讀、宣講、教導並遵行」。這明顯呼應了宗教改革時期的「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原則。換句話說,聖公會的合一不再以對坎特伯雷的忠誠或參與聖公會的機構爲標誌,而是以順服聖經作爲神的話語爲標準。

二、摒棄失職的舊機制

聲明點名拒絕了所謂的聖公會四大支柱(Instruments of Communion)——坎特伯雷大主教、蘭柏會議(Lambeth Conference)、聖公會諮詢理事會(Anglican Consultative Council)和大主教會議(Primates' Meeting)。爲什麼?因爲它們始終未能捍衛聖經真理,尤其是在 1998 年蘭柏會議通過第 I.10 號決議(確認基督教婚姻爲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之後。這些支柱曾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如今已深陷修正主義的泥潭。

三、回歸最初的模式

聲明強調,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並沒有脫離聖公宗。恰恰相反,它要回歸最初的願景:一個由福音和改革宗信綱聯合起來的、由自治教省組成的團契。這正是 1867 年首屆蘭柏會議對聖公宗的理解,只是後來,隨著所謂「支柱「的出現,坎特伯雷逐漸被視爲成爲聖公會成員的「必不可少條件」(sine qua non)。如今,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表明,聖公會的中心不在於某個人或某個職位,而在於神的話語。

爲了取代舊的「支柱」,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提議,成立一個大主教委員會(primates' council),由所有認同 2008 年耶路撒冷宣言(Jerusalem Declaration)的教省大主教組成,,並設立一位「平等中的首席」(primus inter pares)擔任主席。

對福音派的意義

對於聖公會以外的福音派來說,這一時刻也許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它有三方面的重要啓示。

一、全球南方基督徒的勇氣

全球大多數聖公宗信徒——他們本就代表了聖公宗人口的絕大多數——拒絕在聖經真理上妥協。他們選擇了忠於信仰,而非屈從於僵化的體制。這對所有在自己宗派內面臨類似壓力的福音派信徒而言,都是一個有力的榜樣。

二、按著聖經改革的典範

當教會結構失靈時,信徒的呼召不是放棄信仰,而是根據神的話語去改革教會。這正是宗教改革時期所發生的,而今天,歷史正在重演。

三、聖經的核心地位

在這個常常以情感、品牌或領袖魅力來定義合一的時代,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堅稱,真正的合一,惟有建立在聖經之上。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7 章所禱告的,他子民的合一源於在真理中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 17:17)。

給掉隊者的出路

那麼,對於那些身處英格蘭,或其教區尚未加入全球聖公宗未來大會的信徒而言,出路何在?

答案在於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在各地設立的分支。目前,在英格蘭、愛爾蘭、加納、澳大利亞和坦桑尼亞等地都已建立。這些分支爲牧者與平信徒提供了真實的團契,使他們不必等待教省層面的決定,也能積極參與全球聖公會的共同生命。

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的長遠異象十分清晰:使全球每一位聖公會信徒都能藉著《耶路撒冷宣言》,進入一個完全以聖經爲中心的團契。這意味著,無論是身在尼日利亞還是諾丁漢的普通福音派聖公宗信徒,都能同屬於一個扎根於聖經和福音使命的全球大家庭。

未來已經到來

那麼,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宣告「未來已經到來「,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漫長的等待已經結束。期待英格蘭教會悔改已不再現實。持守正統信仰的多數派已經採取了行動。全球聖公宗信徒並不是要脫離聖公宗,他們正在引領聖公宗的未來。

這不僅是聖公宗的故事,更是屬於全體福音派的故事。每當神的子民拒絕在聖經權威上妥協,每當他們改革失職的體制來爲那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每當他們選擇基督而非迎合文化,這一切都爲我們所有人帶來了鼓舞。

1555 年,拉蒂默和李德利因堅守福音在牛津殉道。據記載,當火焰升起時,拉蒂默對同伴說道:「別憂傷,李德利,我們要做男子漢大丈夫。今天我們因著神的恩典,點燃英格蘭的蠟燭,我相信它永不熄滅。「

這支燭火至今仍在燃燒,不僅在英格蘭,更在一個真正全球性的聖公宗大家庭中。對於各地福音派信徒而言,這燭火提醒我們:未來屬於那些緊緊依附基督和他話語的人。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Future of Anglicanism Has Arrived: What GAFCON’s Statement Means for Evangelicals.

Paul Donison (保羅·多尼森)道學碩士畢業於維真神學院。現任普萊諾基督教堂的主任牧師暨座堂主任。他經全球全球聖公會領袖會議(GAFCON)的諸位大主教推選,擔任總幹事一職,並在盧旺達被祝聖爲主教。他目前於北美聖公會、內擔任主教職務。
標籤
福音派
聖公會
坎特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