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工作
如何尋找職場導師
2024-11-09
—— Jacob Anderson

大多數時候,對我來說,在職場上找到導師——更別說是好導師了——一直是個不小的挑戰。我常常會這樣做:找到一位我很仰慕的人,約他出來喝杯咖啡聊聊天。可惜的是,這種關係往往曇花一現,很快就不了了之。屢試屢敗之後,我多少有點沮喪灰心。

幾年前,我改變了尋找導師的方法。這個改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五年內就找到了四位優秀的導師。通過這段經歷,我總結出了四條關鍵經驗,希望能幫助職場中的基督徒建立起有意義、有果效的師徒關係。

第一,正式確立師徒關係很重要。

我們都幻想著那種自然生成的關係:一位年長者對你有興趣,主動邀你每週共進下午茶。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

根據我的經驗,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截了當地邀請對方成爲你的導師。我的第一位職場導師比我大 20 歲,他是銷售副總裁。我們共事一年,合作了幾個項目,我覺得和他相處得挺不錯。於是有一天,我約他喝咖啡,開門見山地問道:「你願意做我的導師嗎?」

我清楚地記得提出這個請求時,心裡忐忑不安。這種直截了當的做法讓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結果證明這個嘗試很值得。這種明確邀請的好處是讓雙方達成共識。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確定關係」。

我們想想聖經中最著名的師徒關係——保羅和提摩太。保羅多次稱提摩太爲他在信仰中的真兒子。他們之間的關係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保羅是提摩太的屬靈養父。提摩太從不會懷疑他和導師在這個問題上是否看法一致。這種明確的關係讓保羅能夠直接、具體地指導提摩太,幫助他應對在以弗所帶領基督徒群體時遇到的種種挑戰。

同樣,在職場中尋求導師的基督徒也可以借鑑這一點。通過正式確立與導師的關係,我們對彼此有清晰的期望,達成彼此的共識。

第二,導師關係應聚焦特定成長領域。

當我們說希望從導師關係中「得到些什麼」時,聽上去似乎有點功利主義,但這其實不是壞事。

我還記得當年請大老闆內森做我的導師時,他反問了我一個問題,讓我著實吃了一驚:「你希望從這段關係中得到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

老實說,這麼直白地說出我所期望的結果,讓我有點不自在。但內森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幫我重新審視這種關係的本質。

我們很容易仰慕那些可能做我們導師的人。畢竟,他們往往已經取得了我們想要效仿的成就。也許他事業有成,也許你很欣賞他的人品,也許你注意到他面對壓力時依然能夠從容應對。這正是我們渴望得到他們指點的原因。

如果導師恰好也是基督徒,那自然再好不過。但根據我的經驗,這並非必要條件。作爲基督徒,我們固然要與眾不同,但同時也要學會與這個世界打交道(耶 29:4-7)。在世俗環境中工作的信徒,必須學會平衡「在世界中」,但不屬於「世界」(約 17:16),這就包括了向信仰不同的人學習。

要知道,導師更像是顧問,他的建議你不必照單全收。就像我並不要求我的會計師或醫生必須是基督徒一樣。相反,我會把問題限定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內,然後從聖經的視角來權衡他們的建議。我對待職場導師的態度也是如此。如果導師建議我做一些不那麼妥當,或者不對的事,我會謝謝他的意見,然後自己做決定。畢竟,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我手中。

把重點放在特定的成長領域上,這種做法既明智又實用。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潛在導師坐下來聊天,感覺聊得很開心,但最後發現沒什麼實質性收穫。如果能明確指出你希望導師(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在哪些方面幫助你成長,就能讓你們的關係變得更加有的放矢,也更富成效。

第三,師徒關係要有期限。

在職場上邀請某人做我的導師時,我會給這段關係設個期限。一般來說,我會請對方承諾在一年內每隔四到六週見我一次,總共大約九到十二次。

設定明確期限對雙方都有好處。假如這段關係沒你想像的那麼理想,你們也有個明確的收尾時間。要是沒有期限,你可能就得面對這些尷尬的選擇:要麼硬著頭皮一直跟這位平庸的導師見面,要麼來個「分手」談話,或者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雙方都慢慢疏遠,最後乾脆互相不告而別。

導師關係有期限,就能避免這些尷尬,讓你在正式關係結束時心存感激、滿懷喜悅,而不是尷尬失望。如果你們相處得很愉快,隨時可以續期(比如再來一年),或者轉爲更隨意的朋友關係。

第四,導師可以給你提意見,但不能拯救你的靈魂。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導師要抱有適度的期望。你對導師的唯一期望應該是:(1)準時赴約(如要改期需及時溝通),(2)用心傾聽你的想法,(3)盡力回答你的問題。

別指望他會向你傾訴煩惱。別期待他會把你當親人。別指望他會猜你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甚至別期待他會爲見面做特別準備。

相反,作爲學生,你應該盡量讓他容易做好你的導師。下面是我用來減輕導師負擔的三個小竅門:

  1. 每次見面我都準備一兩個聊天話題。可能是我遇到的情況,具體問題,請他們看看我的長期規劃是否有改進的空間,甚至點評我的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比如關於電信定價的理論)。
  2. 我會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我會想想導師需要知道哪些背景資料才能給出好建議。說太多容易囉嗦,所以我會在腦子裡先演練一遍,盡量說得簡明扼要。
  3. 我會問些開放式問題讓他們回應,比如「你會怎麼處理這種情況?」或者「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

你可能還得根據導師的風格來調整自己的方法。我遇到過一位愛講故事的導師,每次在一起時,他總能分享一些行業內的寶貴細節和歷史。還有一位總是以問題回答問題,幫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有位導師給出的答案總是很委婉,需要我事後慢慢琢磨。還有一位導師喜歡直言不諱地發表看法,我得把他的建議打個七五折再用。每段關係都有它的獨特價值,但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

有些導師可能會主動爲你做些額外的事。我遇到過幫我改簡歷、模擬面試、在公司內部幫我牽線搭橋的導師,但你不要期待導師都會這麼做。導師不是來解決你所有問題的。他更像是測試你想法的人,給你提供意見,指點一二。

人生路上的嚮導

作爲基督徒,我們在職場中經歷起起落落的同時,也在不斷追求成長,效法基督。企業界固然能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但別小看了在當地教會裡的成長潛力。

這種在教會中的指導關係雖然不那麼正式,卻往往更加珍貴。比如在教堂門廳裡的閒聊,小組活動中的交流,或是查經班上的討論,這些可能不會直接幫你升職加薪,也不會讓你在下次演講中一鳴驚人,但它們卻在悄悄塑造你的品格,這些品格會伴隨你每天走進職場。

《歌羅西書》3:23-24 告訴我們,要凡事盡心竭力,像是爲主作的。作爲基督徒,我們有這樣難得的機會去建立跨越年齡、代際的師徒關係,幫助我們拓寬視野,獲得人生指引。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我們多用點心,多一份準備。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o Find a Workplace Mentor

Jacob Anderson(雅各布·安德森)是愛立信公司商業績效和創新部門的總監。他畢業於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他在Substack上撰寫關於職場文化和職業發展的文章。他還在位於得克薩斯州麥金尼的公園教會(The Parks Church)擔任敬拜團隊志願者,他和妻子切爾西(Chelsi)是教會成員。他們育有兩個兒子,第三個孩子即將出生。
標籤
門訓
職場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