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信心並非心願,而是挑戰
2020-01-14
—— Michael Horton

是什麼在驅使你?

那是一個星期六,我點開電視遙控器,看了好半天。好像都是這類節目——推銷健身器材,教你如何零首付按揭買房,以及理財致富的幾個步驟。雖然我們經常取笑這一類的事,但它吸引我們。因爲我們生來具有律法的習性:告訴我該做什麼,我就想要做成。

神的律內置於我們的良心,構成我們的道德本性。這律能指示我們,卻無法驅動我們——它要麼引向絕望,要麼引向自義。

教父奧古斯丁對罪的定義是「向自我彎曲」。只有神的應許可以使我們脫離自我,同時也脫離我們竭力想要獲得自我接納、被他人接納和被神接納的種種努力。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的生活雖以目的爲指向,卻由應許來驅動。

創世記15章和羅馬書4章則清楚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與應許摔跤(創世記15章)

亞伯蘭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後嗣,沒有人來繼承上帝賜他的福分。在他眼中,他的世界是暗淡的。然後在創世記15:1,

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注意,這段話的開頭純粹是應許。

於是,亞伯蘭仍然猶疑:「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2-3節)然而,神繼續以應許回覆他,以滿天星辰作爲亞伯蘭將來子孫眾多的記號。

亞伯蘭的回應既不是積極思考,也不是盲目樂觀。他相信了神的應許。

信心不能產生什麼,只是接受。傳講神的應許,會使聽的人產生稱義的信心,應許藉著信心得到印證。亞伯蘭因信繼續奔走天路——不是因爲撒萊還能生育,也不是因爲自己老當益壯,而是單單因爲神的話語。撒萊的不孕反倒成爲彰顯上帝新創造的契機。之後,神給他們都改了名字——神的應許賦予他們新的身份。

應許的成就(羅馬書4:13-25)

在羅馬書4章,保羅以亞伯拉罕作爲我們的榜樣和見證——不是作爲一個可供我們效法的聖潔榜樣,而是作爲一個在行爲以外蒙應許的人。律法不是問題所在,我們才是問題所在。律法僅僅是指出這一點。律法只是爲擁有上帝形像的人設立的,以指示他們在生活各方面彰顯神的義。但對於觸犯律法的罪人,律法本身無法救他們脫離審判。

在羅馬書3:21-26,保羅聲明:律法只是宣告神是義的。我們沒有達到它的要求,律法就定了我們的罪。接著我們到了第4章。以下問題讓律法和應許形成強烈的對比:人如何才能承受永生的基業?(羅4:5-6)

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爲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爲義。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爲以外蒙神算爲義的人是有福的

保羅說,除非有人向我們傳講基督,否則神永不會與我們靠近(羅10:8)。

我們需要認識到,上帝的應許不只是一個關乎未來的承諾,更是當下的現實。應許(或福音)傳講出來會產生信心,正如律法會帶來定罪。律法不只是警告我們上帝將來的忿怒,律法現在就「惹動忿怒」,正如法官的宣判會導致犯人被定罪。聖經各處都在教導我們,上帝的話語是有功效的:上帝所說的必定成就,無論是創造、護理或救贖。神的道確實是「活潑、有功效的」(來4:12)。

起初,上帝開口說話,不借助任何外力,世界就造成了;現在,當上帝開口說話,一個救恩的新世界成就了。於是,救恩臨到人,不是靠著行爲,而是藉著聽道、並以信心接受福音之道。

是什麼真正驅使你?

在這一關鍵章節的結尾,保羅寫道(羅4:23-5:2):

「算爲他義」的這句話不是單爲他寫的,也是爲我們將來得算爲義之人寫的,就是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人。耶穌被交給人,是爲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爲叫我們稱義。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亞伯拉罕的信心挑戰了一切他所見到的可能性,令他抓住所聽到的那「不可能」的話語。那麼,信心就是一個挑戰:信靠上帝意味著不信靠其他任何的應許者。

世界會給出很多應許。甚至教會有時也會陷入迷惑,人們想通過在各種機構服侍和參與無數項目來進入神的國。

然而,我們最終會在「好建議」上筋疲力盡。我們需要的是「好消息」。


譯:魏峯;校:JFX。本文最初發佈於「基督教核心」(Core Christianity)網站,福音聯盟蒙允轉載:Faith Is Not Wishful Thinking. It Is Defiance

Michael Horton(邁克爾·霍頓)博士是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系統神學教授;White Horse Inn 電臺主持人;Modern Reformation 雜誌主編;著作頗豐,包括《沒有基督的基督教》(美國麥種傳道會,2015)。
標籤
福音
律法
信心
應許
系統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