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主日上午的聚會該怎麼傳福音?
2019-12-16
—— Michael Keller

主日崇拜中有一個關於傳福音問題激烈爭論,這一爭論的核心問題是:在每一個主日,我們應當把聽眾主要是當作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來看待呢?(暨:教會主日敬拜的主要使命是服事基督徒呢,還是服事慕道友呢?——譯註)

哥林多前書14:23-25提到在早期教會崇拜中這兩個群體都出現了。會眾中參與敬拜的大部分是信徒。儘管如此,保羅仍然建議基督徒要以合宜的方式行(若說方言,要把方言翻出來),這樣不信的人就不會覺得反感(認爲基督徒是「瘋子」,23節),且能聽到福音和歸信祂(25節說「神真的是在你們中間了」)。

這不是說崇拜中的每個元素都要讓非基督徒完全理解。如果那樣的話,敬拜會成爲一場音樂會或脫口秀,而不是崇拜了。頌讚三一真神的詩歌對非基督徒來說是種挑戰,主餐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神祕的體驗。

在講道中呈現罪的本質和基督白白的恩典,對他們來說是最難接受的,因爲福音總是冒犯「屬血氣的人」(林前2:14)。非基督徒會覺得大部分的基督教崇拜——無論如何呈現——對他們都有點對牛彈琴的意味。保羅沒有要我們挪去福音中必定觸目驚心的部分。相反,祂呼召我們把崇拜處境化,把一切不必要的、引起誤會的、干擾福音的部分都去掉。

就如耶穌提醒法利賽人不要把傳統提升到成聖的地步(可7:8-9),我們也要小心不要把喜歡的崇拜方式偶像化,把渴望聆聽好消息的人排除在外。相反,詩篇105篇裡要我們,「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爲!

我們該怎麼做呢?經文繼續寫道,「要向他唱詩,向他歌頌,述說他一切奇妙的作爲!」也就是說,藉著觀察我們的崇拜,非信徒會看見神的所是。埃德蒙·克魯尼稱此爲「傳福音的頌讚。」

使用通用的實踐,而非嚴苛儀式

聖經沒有給我們一套嚴苛的崇拜模板,但它確實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讚美、憂傷、認罪和祈求實踐。因此,我們需要在這些實踐基礎上創造敬拜空間,讓信徒和非信徒都能在其中得造就。

要達成這一目的,我們首先必須認定非基督徒會參與崇拜,並以此前提進行安排。準備邀請朋友的基督徒會眾可以立時分辨,他們的朋友或同事在崇拜中是否自在。

以下是你應該具備的五個要點,以及相關的實踐:

要點一:我們的語言應當通俗易懂

對後基督教背景下的教會來說這是最大的障礙。基督教的亞文化衍生出「獨特的語言」,這些屬靈詞彙在圈子裡不需要解釋。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剛信主不久,我就帶一位非基督徒朋友去教會。我們坐在那裡時,講員在前面說:「羔羊的血已經爲你們的罪成了代贖。現在是你們做決定跟隨耶穌的時候了。」我們一臉困惑地看著彼此。沒有人解釋講員的話,也沒有人跟進。

實踐:要翻譯!通常在寫講章的時候,我會設想一位從來沒有去過教會的人,設想他們可能對經文或討論的概念有何爭論或問題。避免屬靈的黑話。如果你用的詞比較生僻,請做出解釋。

要點二:崇拜本身必須易於理解

如果敬拜是爲了賦予價值,那每個人其實都在敬拜,因爲我們總是賦予事物價值。崇拜的概念其實對大多人都不陌生,所以我們的職責就是向後基督教文化闡釋這個概念。這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將大有益處。

實踐:林肯廣場救贖主教會(Redeemer Lincoln Square)將簡短的邊注印刷在週報上,解釋每項敬拜程序。例如,到了認罪的環節,邊註上寫著:「認罪就是在神的面前誠實地面對自己和彼此。當我們承認自己錯放的情感時,就蒙召重置生活。只有當我們對自己的過錯誠實時,好消息的恩典才顯得重要。」

要點三:你必須適宜地敞開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絡營造的自我人設帶來了不信任感。人們渴望真實。儘管我們的生活並未充滿快樂,這卻是我們在教會常展現的樣子。因此,在崇拜中展現完全真實、破碎卻充滿盼望的樣式,比先前的世代更重要。

實踐:我們的崇拜中不僅要包括盼望,也要有哀傷和認罪。爲了避免太過對號入座,我嘗試有規律地暴露自己的掙扎來體現這一重點。

要點四:假設有非基督徒的參與

清楚地陳述非基督徒對信仰的反駁,假定他們會參與討論,這比他們自己能參與效果更好。這會帶來兩方面的好處:聽過同樣質疑的基督徒,想明白基督徒對此的回答;當你有智慧地陳述他們的問題時,非基督徒感到自己被聆聽了。

實踐:你可以做四件事。(1) 在週報上爲那些不領聖餐的人印上禱告的內容,讓他們在那段時間有事可做。(2)在崇拜開始的時候,歡迎、問候非信徒。(3)在講道中加入,「如果你不是一個基督的跟隨者,你可能會認爲……」 這將讓他們和帶他們來的基督徒朋友知道你關心他們的問題。(4)考慮安排一個問答時間。在我們教會,我們稱其爲Q&R——問題和回應時間——因爲我們保證會對問題做出回應!我們在週報欄裡放了聯繫電話,任何人都可以給我們發問題,在崇拜結束後,我們會花15-20分鐘回答問題。

要點五:清楚地呈現語言和行爲

非基督和基督徒都需要聽見體現神恩典的話語被清楚傳講。恩典並非是存在於過去的記錄,它也是將來與祂生活的保證。許多基督教教義是重要的,值得探討,但它們都取決於對恩典的經歷。

只有當你認爲它是美好的,你才會努力活出一個基督跟隨者的生命。不是出於責任,而是出於愛。感恩將成爲我們的激勵,而非被責任驅使。我們如此行事的原因和能力才變得令人嚮往。

非基督徒需要看見活出來的基督信仰,不然它就不真。因此,在主日崇拜中應該有強調各類慈惠憐憫事工的時間,不僅有聚會報告,也提供服侍的機會。由此,人人可以看見恩典如何帶領我們進入世界。

實踐:此處也有四件事可以做。(1)考慮在每個季度與哀痛相關的禱告中強調現在世界的問題,懇求神給我們智慧減輕痛苦,滿足需要。(2)著重提出會眾可以參與的機構服事,活出信仰。(3)在社區中走禱,察看潛在、未被滿足的需要。(4)確保在每場講道中都提到,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來說,主要的問題都在於不相信基督給與的真正的恩典。

這五個要點並沒有窮盡所有可能的選項,但可能會讓你對崇拜有些新的構想,好使得你的崇拜成爲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聚會。


譯:EYZ;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Where Does Evangelism Fit on Sunday Morning?

Michael Keller(邁克爾·凱勒)博士畢業於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他和妻子撒拉於2017年4月,開創了林肯廣場救贖主教會。他們育有二女。邁克爾在波士頓、紐約牧會超過12年,在大學中是廣受歡迎的講員。
標籤
福音
敬拜
傳福音
事工
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