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我們真想恢復正常嗎?
2020-04-29
—— Trevin Wax

近期有一個問題頻繁出現在網上和日常對話中: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才能恢復正常?

在一場似乎看不到盡頭的災難中,人們渴望恢復常態是很自然的。但凡我們能洞悉未來——知道這場疫情結束的具體時間,我們就能通過展望那個終點來堅固自己。不幸的是,疫情發展的趨勢使我們沒法像期望的那樣,對它有深遠的掌控。我們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這也難怪我們會渴望生活恢復常態。

但事實上,疫情過去後,無論是哪方面得以恢復正常,都不會是以往的正常生活。我們將迎接新的生活,而非回到過去。

因此,我希望大家開始問另一個問題:我們真的想要恢復常態嗎?過去的舊常態真的好嗎?在舊常態中我們真的有所成長嗎?我們過去的屬靈生活真的健康嗎?

舊常態

什麼是舊常態?在舊常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承諾越來越隨意,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最重要的是,整個世界都陷入了孤獨中

讓我們具體看看舊常態是怎樣的:

  • 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國人與鄰居之間交流越來越少。了解鄰舍的名字和故事需要他們付上的代價,往往只是踏出家門幾米遠而已。但他們卻選擇了Facebook 和Instagram這樣的虛擬社區。(連鄰舍的名字都不清楚,很難遵行耶穌的命令——要愛你的鄰舍)
  • 在過去30年裡,我們的承諾變得越來越隨意,公民團體和教會的出席率都在減少。每週都參加聚會的基督徒越來越少,大家更喜歡「隨從己心」的參與模式,常常允許其他的事務和休閒活動影響正常的聚會節奏。
  • 家庭時間受到影響;父母們越來越關注工作穩定性和效率最大化。與此同時,也不忘爲自己遺留足夠的時間狂刷Netflix的新劇
  • 我們更熱衷於消費娛樂,而不是培養或創造新事物。我們出去吃飯的次數比自己動手做更多。我們不太可能學會一樣新樂器或一門新手藝。我們在手機遊戲上花的時間比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更多。我們的閱讀模式已從依賴於書籍的沉浸式閱讀,轉變爲瀏覽社交媒體時關注新聞快報和評論的碎片化閱讀。
  • 政治兩級分化加劇,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我們過度關注國家政治,以至於忽略了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社區,以及我們能夠真正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任何在國家層面發生的事情,被災難化後,華盛頓特區的焦慮情緒都會蔓延至全國,使我們感到不安和疑慮。

諸如此類的舊常態數不勝數:絕望導致的輕生、鴉片危害、社會凝聚力和道德喪失、尚存的種族差異、以及整個國家內疲倦的無意義感。這些就是舊常態,這也難怪調查顯示數十年來,美國人的總體幸福感在下降,尤其體現在那些從未意識到生活應該有所不同的年輕一代身上,但是他們察覺到滿足於「群體性孤獨」的生活是不值得期待的。

建立新常態

那麼,我們該問的問題不是何時才能會恢復正常,而是我們是否應該回到舊常態?接著要問,新常態應該是怎麼樣的?

假如這場災難是一次神聖的破壞,使我們重新反省自身,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重新評估我們的習慣。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這場災難是一次神聖的機遇,幫助我們反思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從而調整生命的次序。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我們現在有機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在禱告中分辨如何在疫情結束後創造和培養一種新的、更好的生活模式。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我們現在有機會調整自我的期待,重新專注於最重要的事上,重新歸向那「我們爲此被召」去愛和服侍的人。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在這個完全依賴技術傳播通訊的時代,疫情使我們看到了技術在建立和維持社群上的侷限,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這段被迫的隔離期,幫助我們看見了極端個人主義的最終結果,以至於在我們最終走出隔離區和家門時,能更多地委身於我們的社區、教會和國家,那麼新常態會是什麼樣的呢?

讓我們不要重返舊常態,讓我們帶著展望新常態的全新視角走出疫情的挑戰。


譯:FCG;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作者博客: Do We Really Want to Go Back to Normal?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員會(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資源開發部的副總裁,也是錫達維爾大學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羅馬尼亞的宣教士,是福音聯盟的定期專欄作家,並爲《華盛頓郵報》、宗教新聞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擔任《福音計劃》(The Gospel Project)系列叢書的總編輯,並在惠頓學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課程。特雷文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常態
更新
新冠病毒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