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幾歲那年,還未信主,第一次看到教會出現了分裂。一場關於敬拜儀式的討論,因著大家的不同意見,原本平和的討論逐漸升溫,變成了激烈的爭論,最後竟演變成教會成員之間的肢體衝突。這種衝突可以說是完全擺在明面上的。
不過,在注重面子的文化裡,更常見的是採用消極對抗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大家往往不願直來直去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喜歡旁敲側擊、暗示一下。這種衝突往往隱藏得很深、很微妙,讓人難以察覺對方是否真的生氣或不滿。
在教會中,這種消極對抗的行爲方式常常被忽視,甚至會被誤認爲是禮貌或謙卑的表現。但事實上,人們並沒有開誠佈公地討論問題,而是通過一些微妙的方式來表達不滿。這樣一來,教會裡就會積累許多看不見的緊張關係,最終可能導致分裂。
與公開對抗和消極對抗相比,聖經教導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尋求智慧的勸告來化解教會中的矛盾(弗 4:15;腓 4:2-3)。神要我們以謙卑的心態,主動處理教會中的分歧(林前 1:10-12)。福音使我們能夠彼此相愛,保持合一,與人和睦(弗 4:3)。
當看到可能引發分裂的苗頭時,神希望我們積極預防和處理。那麼,作爲基督裡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應當如何成爲忠實的和平使者,爲教會帶來更多的合一,減少分裂呢?
分裂在教會中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有人散佈謠言,有人挑撥離間,有人拉幫結派,有人製造矛盾。這些行爲都與耶穌的教導相違背,都會傷害基督的身體(林前 5:11;來 12:15)。神提醒我們要警惕那些製造分裂的人,也要遠離這些會帶來破壞的影響(羅 16:17,;提後 16-17)。
主喜悅合一,自然就厭惡分裂(詩 133:1;約 17:20-21;提後 4:14-15)。凡是在群體中挑起紛爭的,都是主所憎惡的(箴 6:19-20)。由此可見,在教會中製造分裂是一件多麼嚴重、多麼危險的事。
大多數人都會爲自己找理由開脫,認爲自己並沒有在教會裡製造分裂。確實,很少有人會故意挑起紛爭。分裂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或是受到他人影響而慢慢形成的。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在福音的光照下好好省察自己,使我們能夠化解矛盾,而不是讓事情變得更糟(雅 4:1-3)。
首先,回想一下你和別人的相處。你是在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在雪上加霜?你曾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更多麻煩?你的言行是讓大家更合一,還是讓彼此更疏遠?
其次,好好想想你爲什麼會在人際關係中有這樣的表現。了解我們行爲背後的原因,對避免惹出麻煩來非常重要。捫心自問,你內心深處的動機是什麼?你是否真心善良、關心他人?你是否真的希望大家和睦相處?你是更在意自己還是別人?對你來說,是控制局面更重要,還是在團契中敞開心扉更重要?
再次,你是如何處理教會中的不同意見的?你對那些和你想法不同的人有什麼看法?你是否願意傾聽並試著理解他們的心意?還是直接否定他們的觀點?如果我們不願意虛心接受建議,不願意就教會中的分歧開誠佈公地交談,分裂就會越來越嚴重。
下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可以幫助你平息並醫治教會中的分裂:
教會的合一本身就是向世界作的見證。主耶穌吩咐我們要彼此相愛,這樣眾人就能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約 13:34-35)。以下是幾個具體方法,能幫助我們忠實地遵行使徒保羅的教導,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弗 4:3)。
祈求謙卑的心
福音激勵我們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基督的心爲心,用謙卑的態度與人相處(腓 2:3-4)。福音呼召我們要放下個人野心和虛榮心。當你和他人在一起時,要求神賜給你謙卑的心。要用心聆聽,努力理解他人,並願意向他們學習。要約束自己,不輕看他人,不好爭辯,不存爭競的心(提前 6:3-5;提後 2:14)。
祈求和好的心
福音激勵我們要以恩慈、憐憫的心對待他人,要隨時準備饒恕別人,這正是主耶穌對待我們的態度(弗 4:32)。要盡力修復緊張的關係、重建已經破裂的關係、恢復斷絕的來往。在努力促進大家團結、在群體中建立和平的過程中,要存著饒恕的心,以恩慈待人。
祈求合一的心
神有使人合一的心意,祂喜悅使人和睦。詩人稱頌神的兒女和睦同居是多麼美好(詩 133:1)。只有當我們看到神是如何藉著基督使人和睦的工作將我們與祂聯合時,我們才會真心追求成爲使人合一的人。要把合一放在首位,求神讓你在與祂兒女相處時,能有追求合一的渴望,並且能夠忘記自己。
主耶穌付上了生命的代價,使我們與神和好。唯有祂捨己的愛,才能推動我們尋求彼此之間的和平。當我們效法祂成爲使人和睦的人時,就能爲建立一個充滿理解與和諧的群體貢獻力量。我們能夠彼此以恩慈相待,持守合一,按著福音的真理而行。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印度福音聯盟英文網站:Overcoming Divisions in th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