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長於美國中西部的浸信會教會,在這些教會中弟兄們常常唱男聲四重唱福音歌曲並將其視爲「特別音樂」,但是在唱歌的時候沒人敢舉起手來。二十歲後的大部分時間我參加一個長老會教會,在那間教會濯足節和聖誕蠟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現在,我視自己爲改革宗的一員,以閱讀托馬斯·克蘭麥的書爲消遣。我理想的教會主日聚會應當有公禱書、管風琴、主餐和保羅書信般的講道——講道內容要引經據典,從奧古斯丁到司布真,到瑪麗蓮·羅賓遜(美國當代女作家——譯註)和N·T·賴特。在我的理想教會中,應該每週更新「互祝平安」的信息、過每個聖灰星期三,並且高中生的青年團契會討論G·K·切斯特頓的著作。
我所描繪的「理想教會」圖景和我現在所屬的教會一點也不像。我現在所服事的地方教會不屬於任何宗派,我們在一間裝修過的倉庫聚會,敬拜也毫無聖公會禮儀。我們教會用現代音樂敬拜且聲音巨大,教會有點「改革宗」的樣子,但同時又強調聖靈的工作。在這間教會,來自會眾的即興教導和安靜的方言禱告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坦白的說,敬拜的過程常常令我感到不適。
不過,我卻對我的教會非常滿意,我愛我的教會。
我認爲,關於「理想教會」的討論,已經越來越變得不僅僅是誇誇其談,更是赤裸裸的對福音的否認。教會的存在不是爲了滿足我們的每一項需求、我們的各樣品味清單和各項關於「舒適區」的偏好。相反,教會的存在是爲了瓦解這些東西。教會應該把我們從麻木不仁的崇拜舒適的文化中拉出來。教會應該把我們從昏睡中搖醒,使我們清醒地面對現實——舒適已經成爲我們成長的最嚴重攔阻之一。
我在現在的教會已經三年了,過去的三年又艱辛又不舒適,但卻很可能是我迄今爲止屬靈生命最得滋養的三年。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從你的舒適區走出來」的說法中有著深刻的智慧。沒什麼能比忠心地待在不舒適中更能讓我們成熟。
長久以來,基督教文化中的口頭禪是對訪客的需求敏感以及「用你自己的方式行事」。這些理念就是消費者舒適。找一間滿足你需求的教會!找一間讓你感覺賓至如歸的教會!找一間教會,音樂崇拜打動你,牧師的講道激勵你,同質化的社區歡迎你!如果事情變得困難或讓你感覺不舒服,立刻離開,還有許多別的教會在等著你呢。
但這樣的模式是無效的!無效不僅僅因爲它如交易般冰冷(你最近爲我做了什麼?),也不僅僅是因爲缺乏對盟約的委身(參加一間「以訪客爲中心」的教會就像進入一樁沒有婚前協議的好萊塢式婚姻),它還是反福音的。一個真正的福音社區不是爲了便利、舒適和教會門廳中的印度奶茶;而是爲了推動彼此向聖潔長進,教會整體與聖靈同工在這個世界爲了天國而努力。這是那些僅僅關注舒適和快樂的人所不能適應的,對於他們來說作教會的成員是困難的。
D·A·卡森在《愛的艱難之處》(Love in Hard Places,中文名暫譯)一書中論述說理想情況下教會不應該由「天然的朋友」組成,相反,應該由「天然的敵人」組成:
不是共同的教育、種族、收入水平、政治理念、國籍、口音、工作或是任何類似的事物將我們聚集在一起。基督徒聚集在一起,不是因爲他們能夠自然搭配,而是因爲他們都被耶穌基督所救贖,因此而擁有對祂共同的忠誠。在這個共同的忠誠下,基於他們都被耶穌自己所愛的事實,他們委身地實踐祂的道——祂命令他們彼此相愛。因此,他們是一群爲了耶穌的緣故而彼此相愛的天然敵人。
承擔起委身於一間教會帶來的各項挑戰是一件不可思議的難事,但卻毫無疑問是符合聖經的。僅僅粗略翻讀一下新約聖經你就可以看到,當天然的敵人委身於成爲合一的家人(加3:28)時會有許多的混亂。這會難以避免地令人不舒適,但卻毫無疑問地重要。
當代的年輕人與這個觀點共鳴。那些販賣給他們的舒適的屬靈食物令人厭煩。他們想要一個不怕給他們挑戰的團體,一個有前進的動力且不會減速的團體,這樣那些善變又被社會重視的千禧一代才會決定要不要加入。他們希望自己的教會是一個對福音火熱,對基督信心堅定的教會,他們希望教會無意於關注「目標市場要什麼」,也不關心CNN說了20多歲的年輕人要什麼樣的「理想教會」。
我所認識的大學生對光鮮的大學事工毫無興趣。他們想要一間有活力的教會,能讓他們結果子和門訓他們。我們生命小組中的年輕專業人士們每週聚會,並不是因爲在辛苦的工作之後和一群性格迥異的人在一起會讓生活更輕鬆。不!他們來是因爲活在舒適區之外會帶來能力。當信徒們幫助彼此超越自我,仰望耶穌的時候會帶來成長。
眼光超越自己。服事他人的需要。將個人的舒適放下,常常來到十架下。這就是作爲教會成員的意義。
這意味著教會不以年齡或興趣(例如喜歡「當代」或「傳統」的敬拜方式)互相區分,而是一起敬拜上帝。它意味著宣講整全的關於上帝的信息,包括不受歡迎的部分。它意味著盡力與同質化抗爭並且培植教會的多元化,即使這會令人不舒適。這意味著以教會成員制和奉獻爲高的優先級,即使這會令一些人離去。它意味著即使音樂風格是你不喜歡的,但仍對詩歌本身沒有異議。它意味著當教會經歷艱難的時候不離不棄。它意味著建造一個緊密團結的群體又不與世隔離,吸引鄰舍的加入並且當成員被使命呼召的時候就差派他們去。它意味著在有爭議的問題上,在愛中互相包容卻不迴避教會懲戒。它意味著在張力中宣講真理和愛,即使被世俗文化嘲諷爲偏執。它意味著聚焦於長期的醫治而不是消除表面症狀的治療。
以上的種種都不容易或舒適。但是在上帝的恩典和祂的聖靈的幫助下,令人不舒適的教會卻會成爲我們的珍寶。
譯:解敬婷;校:謝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