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的記者最近問我,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的學生在秋季學期開始重返校園時,可能會因爲新冠疫情而看到哪些變化。我向他背誦了我們的期望,其中包括戴口罩、減少教室的學生密度、單向人行道以及消毒的嚴格性。她做了記錄,然後問我還有沒有其他變化,好像在提示我討論更深層次的差異。
我從謹慎地談論規程轉爲分享更有遠見的原則。我說,作爲一所基督教大學,拜歐拉會培育學生將此刻視爲充滿盼望而非絕望的時刻。我的渴望是讓學生們思想新的方式來更愛他們的鄰居。我還沒有看到洛杉磯時報刊登這次訪談,所以我要看看她寫了什麼。(編注:洛杉磯時報於7月9日刊登了《大學2020:保持社交距離的大學生活》一文)
我在這裡闡述一下我沒有對《洛杉磯時報》記者說的話。
我明白,這個季節對於大學生來說很艱難,也很不確定。前景好像濃霧繚繞,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怎麼結束。我認識的一些學生在這個暑假裡要面對焦慮或者找不到工作。他們的家人要麼正在從病毒中恢復,或者哀悼冠狀病毒導致死亡的親人,或者已經申請失業救濟。學生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限制,因爲有很多規則約束了他們可以去哪裡、他們必須穿什麼、他們可以和誰在一起,以及他們什麼時候可以「自由」。
然而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約束看成是一種美德,而不是一種詛咒。我希望新一代的基督徒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們所失去的東西上,而是放在他們已經得到的東西上。
我知道這樣說聽起來很膚淺和刻薄,但我的意思是應該讓我們的生活看更像是保羅而不是波利安娜(總是想要聽到積極樂觀消息的人——譯註)。保羅在羅馬書5:3-5中這樣寫:「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從他的話中我聽到的是,從苦難到希望的路上有幾個驛站,一個是忍耐。另一個是老練。我不希望大學生從苦難的約束中「快速通行」到有希望的應許,而不在忍耐和老練等操練上稍作停留。
制約甚至可以是一種解放,因爲它迫使我們跳出框框,想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種暫時的災難可以幫助學生思想見證福音的新方法。畢竟,苦難對教會來說並不新鮮。
縱觀歷史可以看到的是,基督徒——其中許多是年輕的成年人——在苦難中堅韌服事,比較少爲自己擔心,反而多爲他人著想。在疫情期間,基督徒表現出憐憫,不僅對教會,也對非基督徒。在疫情中,他們幫助病人康復;在金融風暴中,他們爲窮人提供食物、爲無家可歸者提供住所;在階級壓迫時,他們教育了文盲;在社會深刻的歧視中,他們顛覆了偏執……這就是今天我們所有人的崇高使命。
在苦難的時代,我們的世界觀使我們能夠談論而不是迴避忍耐和內在力量的美德。我們對神的護理和白白恩典的理解,能夠提醒今天的大學生——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在疫情中是無敵的——他們要愛自己的鄰居,這些鄰居可能並不覺得自己是無敵的,而是脆弱的或被遺忘的,是不被傾聽的或孤獨的。大學生在這一刻可以更好地理解什麼叫做破口的修補者,這被罪破壞的世界的拯救者。
沒有比在新冠疫情期間更適合成爲基督教學院或大學的一部分了,在這裡,我們鼓勵學生們活出他們的恩賜、加添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的世界觀更成熟,讓他們的心靈得到磨練。所有這些都發生在一個由學者和學習者組成的團體中,他們團結一致,承諾盡心、盡意和盡力地愛主我們的神,同時也愛人如己——尤其是現在。這樣的愛在我們的校園裡、在飯桌上、在宿舍裡、在退修會上,甚至在戴著口罩的路上,都會發生。這樣的愛也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或Zoom上的教導而發生。學生們學會了從苦難走向希望,因爲他們建立了彼此之間享用一生的友誼——即使是在相聚六英尺的情況下。就像我們前面的幾代人一樣,我們將作爲一個社區,在虛擬或實體的情況下,承擔起這一時刻的責任。
學生們必須把新冠疫情看作是加強和重塑自己未來的禮物。哪些需要改變,哪些需要保留?學生們如何得著創新和激勵,同時不失對真理和良好修養的承諾?他們將如何帶著將危機轉化爲機遇的卓越理念來度過難關?這是一個獨特的大學時光,學生們不應該浪費這機會。這是一個機會讓他們發展過去被拖了後腿或太忙無暇關注的領域。
同學們,請指教我們,在這場全球大變革中,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茁壯成長是什麼樣子的。給我們指明我們可能從未考慮過的前進道路。在神話語的框架內,爲我們樹立榜樣,讓我們將此視爲超越傳統和現狀的時刻,勇敢地、創造性地思考,並爲福音事業爭取最大的機會。
譯:DeepL;校:JFX。原文發表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Christian Colleges and COVID: A Gospel 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