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和另一位教會成員在談論一個你們彼此不同意的問題,例如環境問題如何影響你選擇吃什麼食物、總統會提名怎樣的最高法院法官如何影響你的投票、秋季學期開學後你如何選擇教育你的孩子等等。
在這樣的對話中,你應該如何自處?你應該在之前、期間和之後權衡什麼?
我認爲,這裡有八個問題需要考慮。
在羅馬書14章中,保羅談到有些人確信舊約的飲食規定仍然對基督徒有約束力,有些人則認爲這沒有約束力。保羅自己對這個問題也有立場,經文中我們也不難讀出他的立場。但他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要幫助雙方看到,這問題的背後關係到更重要的事情。
保羅挑戰雙方考慮什麼是最重要的,並將他們談論的內容和方式限定在與之相適應並服務更重要內容的框架裡。
所以要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有多重要?相對於福音來說,它有多重要?如果這個問題既不基要也不重要,屬於第三層次的問題,那麼我的溝通方式有沒有展現出它與重要議題、福音議題之間的差別和空白?我講這件事的方式是否讓大家明白,我知道福音是更加重要的?
你有多大的信心認爲自己是對的?你的判斷基於什麼證據?這些證據有多少是在聖經中,有多少是在聖經之外?你對證據的評估有多全面?有多少人對證據的研究和你一樣多或更多,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比如說,你對你在某個法案投票上的立場,是否和你對三位一體教義的立場一樣有信心?你對你在美國外交政策上的立場,是否像你對單單因信稱義一樣有信心?你對你認爲的糾正種族不公必要手段是否像你對基督的獨一性一樣有信心?
第一步是認識到你很可能對你持有的信念有不同程度的確信。有些信念比其他信念更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你也更有可能對一些信念比對其他信念更容易改變主意。同樣,你談論那些更有爭議的問題的方式應當清楚地表明你對這些問題的立場不如對基督的好消息那麼確定。
問這個問題有助於降低自己的盲目。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可以承認對方是主內的弟兄姊妹,而且還承認對方是具有正常理性思考能力的弟兄姊妹——即便在談話結束時我們仍然彼此不同意。
你能不能理解一個相信基督、追求聖潔、自覺地努力順服聖經權威的人,竟然會在嬰兒是否應該受洗或只有信徒才應該受洗的問題上,與你持有不同的立場?我能夠。
當然,洗禮是一個重要(第二層)的問題而不是次要(第三層)的問題,因爲我們需要就誰應該受洗、以及怎樣受洗是有效的達成一致,才能組成一個地方教會。但我的觀點是:你在智識上的寬容度有多大?你能放下你的麥克風,進入對方的觀點中去,從裡面慢慢地看一看了解他的想法嗎?
基督徒需要在兩件事上達成一致才能組成教會:合乎福音的教義,以及合乎福音的治理。所有健康的信仰告白幾乎都會包含這兩大類的信念。同樣,一個有用的教會盟約應該從聖經中提煉出對基督和彼此的基本信仰責任。爲什麼這很重要呢?因爲原則上來說,教會要除去成員任何未悔改的罪或未悔改的神學錯誤,這都應該可以追溯到——或者表現在——這位成員對信仰告白和教會之約中某些內容的違反。
除了這兩類之外,基督徒之間還有神學立場、政治信念、個人喜好等巨大的山嶺與峽谷。
那麼,你們有什麼可以彼此不同意,但仍然是同一個教會的成員呢?你能夠歸入這一類別的項目越多,就越容易促進和維護合一。
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提出這個問題:「如果其他成員在這個問題上與我意見相左,我還能喜樂地繼續做這個教會的成員嗎?」
贏得了爭論卻失去了人,這很容易。它也會破壞合一。這樣做會讓你最後失去的東西遠比你認爲得到的多。
如果一個男人言辭犀利、每句話都得分,卻讓他弟兄的靈與他疏遠,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呢?而一個女人又能拿用什麼來換取姊妹之間被消弱的感情呢?
箴言中充滿了關於思考如何說話,讓你的話語不但可以適應當下需要,而且還可以幫助你服事他人的智慧建議:
你的聲音只能傳到那麼遠,你的社交媒體帳戶只能有這些粉絲,你的對話夥伴只有那麼多的耐心。但除了你之外,真理還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不如讓對方說最後一句話,說到他們可以接受的程度,並且就在那裡止步吧。
你可能贏不了這場爭論,但你可能會種下真理的種子,你們的友誼可以澆灌它。如果一段友誼將死,不要做那個殺死它的人,讓友誼繼續存活下去,這樣你的愛心可以繼續使用。
有時候,沉默是雄辯的,甚至是震耳欲聾的。福爾摩斯有句名言:「注意,狗沒叫。如果那隻狗不叫,一定是因爲它認識那半夜爬進院子的人!」 於是,謎團解開了。
我認爲羅馬書14-15章包含了所有經文中最精闢的沉默之一。
這幾章論到舊約的禮儀律,如食物條例,是否對新約基督徒仍有約束力。現在,保羅對這個問題有了立場:「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爲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羅馬書14:14)
所以,這就是保羅的立場。但沉默的地方在於:在花了一章半的討論中,他沒有提出一個支持自己立場的論據! 他沒有說一句話想要說服那些不同意的人。他想幫助有不同基準良心的基督徒和諧相處。他的目的不是論戰式的勸說,而是牧養式的使人和好。
像保羅一樣,把教會的合一看得比你的每一個小問題都重要。像保羅一樣,幫助其他基督徒在分歧中彼此相愛。像保羅一樣,在你的情感中爲那些與你意見不一致的基督徒留出空間,並讓他們繼續與你意見不一致。
這裡我只關注一個應用:社交媒體。
考慮以弗所書4:29所說的:「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這是對合乎聖經溝通方式的一句話總結。它教導我們要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爲正確的理由說正確的話。
在社交媒體上履行以弗所書4:29是極其困難的,因爲社交媒體不是一個中立的溝通工具。相反,它是一個向衝突陡峭傾斜的斜坡。爲什麼在社交媒體上履行以弗所書4:29節如此困難?簡單來說,我認爲有四個原因。
原因一:社交媒體有 "在線抑制效應"。
在網上,你說話會傾向於比較嚴肅,比你面對面說的要嚴肅多了。當你和一個屏幕上的盒子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說話時,各種正常的謹慎、矜持、敏感和同情心都會消失。
原因二:社交媒體缺乏「親密關係敏感度」。("gradients of intimacy")
你常常不知道你在和誰說話,也不知道誰在聽。你幾乎無法控制誰會聽到和誰會回應。以弗所書4:29告誡我們說話要考慮「聽見的人」,但在社交媒體上你卻無法識別這一點。發帖就像在人群中放煙花一樣。你可能並不打算讓任何人著火,但很有可能有人會被你的炮彈點燃。
你在一個有100人的房間裡說話的方式和你在客廳裡與朋友一對一說話的方式是不同的。把社交媒體當成客廳很容易,但實際上,它更像是在一群暴徒當中,誰有最響亮的擴音器,人們就會往那裡集中。
原因三:社交媒體充滿了未知的未知因素。
如果我們在外面喝咖啡,我說了一些懷疑你甚至可能會冒犯你的話語,我就會得到實時的反饋。即使你戴著面具,我也能瞥見你的反應。
但在社交媒體上,你基本不知道誰看到了你說的話、誰不同意你說的話、誰被你說的話冒犯或侮辱了。你可能在到處砸瓷器,卻從來沒有聽到碎裂的聲音,也沒有踩到碎片。你可能在和別人一起投入大量精力,卻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一段友誼可能正在迅速下降、走向崩潰,而你卻不知道,直到爲時已晚。
原因四:社交媒體誘使你採用老師的角色,而沒有經過培訓,也沒有服從問責。
換句話說,社交媒體給了每個人一個擴音器。更傳統的媒介——比如說,講道、講座、書籍、雜誌或報紙——都會經過質量控制的把關。長老和會眾會對牧師進行考察,校長或院長會面試一位潛在的教師。編輯和事實檢查員會在文章付梓前對其進行檢查。但在社交媒體上,你所要做的就是回答那個免費的、不斷招手的邀請:「你在想什麼,鮑比?」
因此,社交媒體在引誘我們無視雅各這兩個清醒的警告:
所以,在你點擊「發表」按鈕之前,不如問問自己:現在是進行這場對話的正確時間和地點嗎?
與你意見不一致是一個愉快的經歷嗎?這可能聽起來很矛盾,但我能想到不止一個我熟悉的人,與他意見相左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積極的愉悅。
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是如此溫柔和親切、如此恩慈和善良,以至於分歧只會展示他們對你愛的深度,以及他們對我們都承認的基督拯救的深度。
C. S. 路易斯以容易與人發生分歧而聞名,他的一位前學生喬治·華生(George Watson)在他去世幾十年後這樣評價他:
他是我有過的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同事,他沒有要求或期望我和他信念一致。……他的態度可以用禮貌並且滿有恩慈來形容。……除了文學本身,他當時的雙重激情是人和爭論,但他並沒有經常犯把這兩者混淆的錯誤。……他有活力但不苦毒,他很慷慨。……如果有人問我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我的回答會是:分歧的藝術。
願上帝教我們這種藝術。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o Master the Art of Disagreement—in the Church and on Socia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