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諾布爾(Alan Noble)博士畢業於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目前在俄克拉荷馬浸信會大學(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擔任英語助理教授,他也是《基督信仰與流行文化》(Christ and Pop Culture)的執行編輯,以及《大西洋》的自由撰稿人。他和他的家人參加了俄克拉荷馬城市長老會(CityPres in OKC)。
2006年,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出版了他最好的小說之一《路》(The Road)。這是一部散文式傑作,既感人又恐怖,既美麗又狡猾,既超脫又虛無。小說講述了世界末日的故事,在一些不知名的災難性事件之後,太陽失去了光芒、世上到處燃起大火,城市遭到摧毀,我們所知道的社會被終結。麥卡錫問道,如果不再有文化給予我們指導和意義,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
爲了回答這個問題,他講述了一對無名父子的故事,他們往南行進、走向溫暖的天氣,希望能找到其他「好人」。但這種希望是不合理的;他們居住的世界充滿暴力和邪惡:食人族、偷竊、強姦和吃掉弱者,幾乎找不到食物,世界也沒有變得更好的前景。在一個關鍵的場景中,男孩的母親告訴父親,在這樣一個世界上,合乎道德的做法是在他們的小兒子發生什麼大災難之前殺死他。從嚴格的、世俗的角度來看,她這麼說完全正確。當任何人都無法想像未來的時候,你爲什麼要冒著你兒子遭到可怕折磨的風險呢?按照她自己的論證邏輯,母親自殺了。
荒謬的是,父親拒絕殺害自己的兒子。他保留了一個信念,即他的兒子是神賜給他的,是上帝存在和善良的明證。憑著這種信念,父親表現得好像他的兒子有一個值得活下去的未來,值得爲之冒著難以置信的痛苦而活下去的盼望,而奇妙又迷人的是,麥卡錫在小說的結尾實際上獎勵了這種信念。
我很難表達這部小說有多了不起。現代讀者期待一個無望的結局、一個諷刺的結局、一個模棱兩可的結局,或者充其量是一個讚揚人類在面對無神和敵對的世界時有著堅持不懈意志的結局,但是麥卡錫非常有意地驗證了他主人公的信仰,一個從世俗角度看堪稱荒謬的信仰。
加拿大天主教哲學家查爾斯·泰勒在他的偉大作品《世俗時代》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是,雖然宗教仍然很受歡迎,但我們的社會不再把超自然或超驗的東西作爲一個基本事實,不再認爲它是一個可以影響我們的現實。無論是《聖經》中的神蹟,還是今天上帝保留的普通恩典,大多數現代人都覺得很難想像超自然的存在。我們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無望的世界,我們向內尋找我們的盼望、意義和方向,而不是向外尋找一個超然的現實。然而,科馬克·麥卡錫,也許是在世的最重要的美國小說家,在這裡講述了一個故事,承認了世俗眼光的重要性(在母親的聲音中),然後通過驗證對超驗的信仰來否定這種眼光。
那些能夠容忍語言、令人不安的暴力和苦難形像,以及伴隨這些形像而來的更令人不安的道德問題的人,對他們來說,《路》是一部有價值的、扣人心絃的著作。對於現代的基督徒讀者來說,它是對世俗主義和信仰之間的緊張關係的一個感人提醒,這種緊張關係如此強烈地界定了我們所處的世代。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lan Noble: A Novel Every Christian Should Conside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