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五种迷思
對教會禮儀的五種迷思
2023-09-01
—— Jonathan Gibson

編注:本文係十架路出版社「五種迷思」5 Myths)系列文章之一。「迷思」的英文爲myth,或譯「誤解」,即「常被信以爲真,但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迷思一:禮儀不是一個聖經用語

「禮儀」(liturgy,又譯儀文)這個詞今天通常用來指教會中的正式聚會敬拜秩序。很多人以爲這個詞來自羅馬天主教或聖公會,這些教派的人「對禮儀非常著迷「。其實禮儀」一詞源自聖經。它來自希臘詞 λειτουργία,意思是「服務」。在新約裡,它廣泛地用於指導我們對上帝的服事(羅 12:1-2)或者對他人的服事(腓2:30)。狹義上來說, 它是指當上帝的子民聚集時與正式敬拜有關的服事(例如:希伯來書9:21, 10:11)。因此,在成爲教會術語之前,「禮儀」首先是一個聖經用語。

迷思二:只有某些教會採用敬拜禮儀

有些基督徒認爲只有天主教和聖公會才有禮儀,他們的教會則沒有。其實,禮儀涉及到教會敬拜元素的順序,所以問題不在於教會是否有禮儀,而是教會採取哪一種禮儀。每個教會的主日敬拜都有自己的順序,有些把這個順序固定成文,比如聖公會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 1662)。其他教會沒有寫下這個次序,所以他們的每週敬拜可能更加靈活。但是每間教會都有其固定的敬拜元素(例如讀經、禱告、詩歌、奉獻等),這些都是按照特定的次序進行。不管是書面還是口頭傳統,每間教會都有「禮儀」。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教會採取了哪種敬拜禮儀。

 迷思三:禮儀與每日靈修無關

每間教會都有禮儀,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天的靈修也應該有禮儀。正如每間教會在神的子民聚集在一起來敬拜神時都有一套敬拜的順序,同樣,每個人在與神相處時也有一套敬拜的順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順序就是簡單的禮儀:先是一個簡短的禱告,求上帝和他們說話,接著是讀經,然後禱告。因此,問題不是說我們的每日靈修有沒有禮儀,而是我們採取哪種禮儀。這點至少會讓我們自問:我每日靈修的禮儀有多好?或者更具體地說,我怎樣能讓每日靈修變得更加豐富?答案是:包含其各種禮節、信條、要理和禱告的教會歷史爲我們提供了豐富資源,供我們借鑑使用。

迷思四:禮儀限制了聖靈,讓人成爲掛名的基督徒

固定的禮儀包括固定的禱文,無論是在教會裡還是在自己的每日靈修中,如果我們的敬拜就是日復一日地用別人的禱文來禱告,那麼隨著時間的推遲,這就會變成一種機械式的走過場,而不是真正的與神相交。有人認爲,這種方式扼殺了聖靈,最後會導致人成爲掛名基督徒。禮儀殺死靈命,但是聖靈卻給我們生命!然而這種看法忽略了一個事實:上帝在舊約新約中都爲我們提供了禱文。詩篇充滿了歷代聖徒自覺有用的禱文,這些禱文不管從個人還是團體角度而言,能幫助讀經、禱告、頌讚。主禱文是另一個例子。耶穌期望祂的門徒一起來用主禱文禱告。使徒保羅也告訴我們他爲教會所做的個人禱告內容。單單這些例子就應該能夠說明,既然是聖靈啓示了這樣的「禱文」,我們就不應該認爲背下禱文會束縛聖靈。此外,我們更不應該認爲即興禱告,儘管很好也很有必要,它就一定比固定的禱文更好更豐富。

迷思五:禮儀束縛人,重複又單調

作爲生活在一個求新求異文化中的基督徒,我們也可能受其影響,認爲日常生活中任何形式的固定結構或流程讓人窒息。特別是涉及到禮儀時,這一點尤其明顯,無論是教會的敬拜還是我們個人的靈修。我們可能會對禮儀產生抵觸情緒,因爲我們認爲這種模式太侷限,禱告機械重複,內容單調乏味。我們渴望靈活、變化、新奇感。但是,如果醫學專家現在相信每天有規律的生活有益於心理健康,那麼固定的敬拜禮儀又會對我們的屬靈健康帶來多大的幫助呢!我們的每日禱告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崇拜神、懺悔、求神的光照、代禱,這就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在讀經之後就只是向神開出一個求告清單。但更重要的是,在我們不知道如何祈求時,之前這些聖徒的禱告會幫助我們將思緒集中在神和福音中祂爲我們設立的偉大目的上。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套固定的敬拜禮儀可以爲軟弱的聖徒在屬靈成長的道路上提供指引,它可以像繩子一樣把他們遊走的心思牽回到神面前來。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十架路出版社英文網站:5 Myths about Liturgy.

Jonathan Gibson(約拿單·吉布森)由英國國際長老會(International Presbyterian Church)按立爲牧師,是威斯敏斯特神學院的副教授(舊約),也是《成爲我異象》(Be Thou My Vision: A Liturgy for Daily Worship)一書的作者。
標籤
十架路出版社
五種迷思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