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福音派聖經神學在很大程度上給眾教會帶來了祝福,成功地遏制了盛行於眾多教會中的道德主義講道風潮,並提供了頗有助益的神學資源來應對當今最聲名狼藉的神學危險,例如成功神學。
但是我也目睹了一些糟糕的聖經神學,我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例如,在我神學院一年級的時候,我是如此熱衷聖經神學、總是想著怎麼把聖經敘事「捏到一塊去」,以至於根本沒有看到這故事中非常明顯的道德教訓。這種糟糕的聖經神學會扭曲經文的信息,阻礙教會在認識神知識上的成長。久而久之,會眾的屬靈健康就會遭受虧損。
我們所有人(不僅是傳道人)都應該提防不良的聖經神學。那麼,糟糕的聖經神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聖經反對道德主義,但不反對道德。遺憾的是,我聽過很多把道德主義和道德呼籲混爲一談的講道。我和一些傳道人、神學生打過交道。他們倘若聽到一位傳道人囑咐、勸勉他的會眾,如同保羅在書信裡做的那樣(參見林前16:13-14),他們甚至會皺眉蹙額,感到渾身不適。
我讚賞許多牧師努力避免「道德主義」並強調福音是基督徒生活中心意更新的原動力。然而,一些傳道人,尤其是年輕的傳道人,需要接受這樣的觀點,即講道必須包括適當的勸戒,讓會眾回應基督對舊約終極性的成全。倘若律法在福音佈道中「用得合宜」(提前1:8),那這樣做既基於聖經,又相當必要。
例如,若我們傳講耶穌如何成全「大衛之約」並登上以色列家的寶座,就應當呼籲人們順服君王耶穌基督。若我們傳講耶穌如何成全祭司的職分,就應當呼籲人們信靠祂的獻祭。若我們傳講耶穌就是那位像摩西一樣的先知(申18:15前半節),就應當吩咐眾人「你們要聽從他」(申18:15b)。若我們傳講耶穌成全了聖殿,應當也教導人們基督已將聖靈澆灌祂的教會,祂期待我們藉著忠心的門訓和教會紀律維護神居所的純潔。若我們傳講耶穌成全了律法,也應當告訴人們「不可拜偶像,要孝敬父母,不可看色情片,不可偷盜,不可說謊,不可貪婪」 。
此外,在傳講耶穌如何應驗舊約預表的時候,也必須傳講彌賽亞如何將祂的子民納入到這成全之中的信息。我聽過許多場出色地彰顯耶穌如何成全舊約的講道。結束後,我不僅感嘆:「哇,耶穌實在令人驚歎!我真希望祂與我有關!」能發現舊約中的每個故事都輕聲訴說著耶穌的名字——每一個應許,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典範最終都應驗在祂身上了,這是多麼令人激動啊!
同時,我們必須記住,我們也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耶穌是更美的真聖殿,但祂也賦予祂的子民同樣的身份(林前3:16)。耶穌是更美的真以色列,但祂也把一切信祂的人納入這個新以色列群體(加6:16)。耶穌從死裡復活,應驗了舊約中的預表(林前15:1-3),但是祂的復活乃是將來之事的初熟的果子,確保了我們將來的復活。這復活的盼望使我們日常生活也爲之改變(林前15:58)。以基督爲中心的講道必然是教會性的——祂是頭,我們是身體。
我仍會讚揚那些傳道人,因爲他們不想敗壞會眾對神恩典的認識。這恩典在十字架和基督的復活中顯明。我對道德主義式的講道有切身體會。對於它帶來的屬靈危機,我也有第一手的認識。但是,隻字不提要求和命令是短視且誤導人的。我相信馬可福音第二章中,當主吩咐癱子拿起褥子回家時,這癱子並不會因此失去對恩典多奇異的驚訝,也不會減少對基督的依靠。
也許你聽過青少年牧師挑戰你「敢於成爲但以理」或者「像約瑟般逃離性試探」。也許你曾經坐在臺下聽的一場講道,鼓勵你效法亞伯拉罕、大衛、約拿單、約西亞、保羅甚至耶穌。在神學院的第一年,我嘲笑這種「道德主義」的講道。幾年後,我就不再嘲笑他們了。是的,我們必須從任何一段經文如實傳講耶穌。我們必須意識到一段經文在整個聖經正典中的位置,意識到整個救贖歷史在基督裡達致高潮。是的,聖經人物最終都越過自己指向了神在祂兒子裡的恩典。但新約作者們在一個扎實的、以基督爲中心的聖經神學背景下,並不需要回避將舊約人物當作道德典範。
耶穌和使徒們經常呼籲基督徒「效法」或「不要效法」舊約中的人物(參見來12:16)。甚至保羅也告訴我們,以色列在曠野的惡行「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林前10:6; 參見 10:11)。同樣,雅各鼓勵信徒效法眾先知、約伯和以利亞(雅5:10-28)。保羅甚至舉薦自己作爲哥林多人應該效法的對象(林前11:1)。此外,耶穌的許多比喻都吩咐聽眾效法模範人物(太7:24-27)。教導完「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耶穌吩咐律法師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7)。意思是「你去效法這個好撒瑪利亞人吧。」
當然,僅僅使用聖經人物作爲道德典範的講道是不符合聖經的。但是講道若沒有從聖經人物的生命中得出任何道德應用,那同樣不符合聖經。我們必須展示每個聖經故事在神裡面的終極啓示,即在基督身上達致高潮;同時我們必須從聖經人物的生命中汲取道德教訓。
誠然,講道的首要目的在於改變人心,但改變的心仍然需要被教導去遵守耶穌所吩咐的一切(太28:20)。道德榜樣是激勵神百姓順服的最有力的方式之一。當讀到俯伏跪拜偶像的人群中,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昂首挺立時(但3),有誰不感到一股力量油然而生?正如神學家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就《蝙蝠俠前傳》(Batman Begins)所說的:「人們需要戲劇性的榜樣來把他們從冷漠中搖醒。」
某些救贖歷史式講道可能會陷入周復一週講述同一件事的陷阱。一些講道者不由經文的輪廓來塑造講道的大綱,而是由他們所委身的聖經神學來決定他們講道的結構。結果便是,每個講道的要點總是趨向於相同:「看耶穌如何應驗了舊約的XX。」正如德里克·托馬斯(Derek Thomas)所指出的,如果你頭一回聽一篇救贖歷史式的講道,它可能會讓你「激動不已」,但如果它是你腰帶上配備的唯一工具,你的講道很快就會變得老套乏味。同樣,正如托馬斯所指出的,救贖歷史式講道經常有著「千篇一律的釋經套路」。[1]
某些救贖歷史式講道最後須解決的問題是它未能解釋清楚講道經文的實際含義。我聽過許多傳道人的講道。他們不是讓解經(exegesis)來驅動講道,而僅僅確定它屬於哪個聖經神學的主題(聖殿、祭司、君王、律法、安息日等),隨後圍繞那個主題走馬觀花式地縱覽聖經的元敘事。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忽略了講道關切的最基本問題:「這段經文說了什麼?」歸根到底,我們採取哪種指向耶穌的聖經神學路徑,這必須從這段經文的解經中湧現出來。
每一次講道終究須帶領聽眾回應神在福音中白白恩典。福音派的講道從這些重振了如此觀念的講座、文章和書籍中受益。但是,沒有形容詞比「解經式」(expository)更適合用來形容講道。爲什麼?因爲忠心的講道揭開(exposit)經文的意思,而忠心的解經(exposition)會把這段經文的文意脈絡、歷史背景、聖約背景、乃至正典背景納入考量。
[1] 德里克·托馬斯,《餵養我羊:對講道情真意切的請求》(Feed My Sheep: A Passionate Plea for Preaching [Lake Mary, FL: Reformation Trust, 2008], 42.),「釋經式講道」一章,P42
譯:張雲軒;校:CCL。原文刊載於九標誌網站,福音聯盟蒙允轉載:4 Ways Bad Biblical Theology Warps Ser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