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讀馬修·麥克勞,《莫忘死:通向永生盼望的驚人道路》(Matthew McCullough, Remember Death: The Surprising Path to Living Hope, Crossway, 2018)一書的時候讓我難忘的20條書摘。
死的現實遠離我們思想時,耶穌的應許常常就似乎與我們的生活脫節。 (19頁)
在你盼望永不朽壞的生命之前,你必須接受這事實,就是你和你關心的每一個人都正在朝著死亡邁進。你必須認識到,你在這世上能成就、能獲得的一切,已經正在漸漸衰敗。只有這時,你才會渴望耶穌已經爲你成就的和獲得的那永不衰殘的榮耀。你需要認識到,你要失去你在這世上所愛的一切,然後才能盼望要得著那在天上爲你存留的基業。(20–21頁)
一旦我們學會看見死的陰影,就能去取用基督的明光。 (23頁)
如果死對我們說,我們並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不能死;那麼福音就是對我們說,我們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基督已經爲我們死。並不是說死論到我們的這信息是錯的。這信息沒有錯。靠著我們自己,我們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因著我們與基督聯合,我們就是與祂相聯,我們就是義人,我們就是神的兒女,神就不會讓我們死,正如祂不會讓耶穌永遠留在墳墓裡一樣。(24頁)
死亡並不好。我們通過迴避死亡這個主題——就是我們所做的——彷彿死並不真實。我們就是調低耶穌得勝的規模,讓它遷就我們現在活在其中的這世界。 (52頁)
如果死不是一個問題,耶穌就不會是一個有多重要的解決之道。我們越深深感受到死的毒鉤,我們就要越清醒體會到福音的醫治大能。我們越小心數算我們的日子,我們就越歡喜聽到死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了。 (52頁)
死對我們每一個人都下了一個判斷:你並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你死不得……只要死還只是別人的問題,耶穌就還只是別人的救主。(54-55頁)
死亡並不是僅僅生物生命自然的終結。死是對創造主完美世界的入侵,這同一位創造主設計要通過死亡說明一個問題:死是對人類驕傲的懲罰,死揭露了我們愚昧的自信,就是我們有自由隨心所願,成爲我們想要成爲的任何人。 (64頁)
察覺到我們會死,不退縮逃避這事實,能幫助我們遏制我們內心的自戀,讓我們安穩依靠神的應許。認識到死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在此光照下,福音告訴我們,我們很重要,因爲我們是蒙神所愛的,但我們蒙神所愛,並不是因爲我們很重要。神的愛採取主動,把我們分別出來,重新定義我們是誰。 (70頁)
因著死亡,我們倒不如變得無名好了。我們實質上是在等著時間過去,被人遺忘。但在基督裡,我們是父所認識的,直到永遠,父認識我們,就像認識祂的兒子一樣親密動情……我們仍要等待,但我們不會被神遺忘。 (76頁)
我們耗盡所有時間和關注,不管多麼小心保管我們的東西,或如何一路走來如何自得其樂,我們都只不過是在爲別人積累和安排機會,讓他們與我們討價還價罷了。(95頁)
我們經歷人生虛空,在這背後的,是我們潛意識企圖勝過死亡,卻徒勞無功。當工作、快樂、財富或任何別的事情無法按我們的要求起作用,我們就經歷這一切的虛空。我們請求它們保護我們免於死亡,讓我們人生有意義,是死不能塗抹的。就這目的而言,這些事情是徒勞的。我們是在用紙巾建牆築頂,讓它們給我們遮風擋雨。(99頁)
時間和死亡把生活甜美的時節變成痛苦的回憶,讓人想起那失去的一切。 (115頁)
死是一種生物事件——心跳、肺呼吸、大腦思想終止——但死也遠遠不止是這些。你不能把死侷限在你生命終止的那一刻。死的影響各處都是。與其說死是一個事件,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過程,有最終的高潮——一個虹吸過程,把我們與我們所愛的分開,到了最後,人人都失去了一切。但是當我們認識到這事實,當我們承認這事實,不退縮逃避,我們就上路,更深入更完全以這應許爲樂,就是在一個不死的世界裡,我們所愛的永不會消失,這世界是復活在祂,生命在祂的那一位應許給我們的。 (115頁)
死讓它的毒液滲透進入我們享受的一切,因爲我們享受的,沒有一樣是我們能留住的。時過境遷,最終人人都要失去他們所愛的一切。(117頁)
當我們認真思想死亡,思想死如何吞沒我們今生所愛的,我們就預備好了要看到,耶穌要給我們的,就是一直以來我們需要的。耶穌要把永遠,不死生命的應許給凡信靠祂的人。這意味著祂要給人喜樂,是不會被哀傷遮蔽的。 (127頁)
耶穌來要給我們的,就是我們要認識真正長久喜樂就必須得著的。祂給我們的,是我們離不開的。但祂給我們的,常常與我們以爲我們需要的有天壤之別。我們常常聚焦我們今生想要的,但耶穌並沒有應許給我們更多,卻讓死最後無論如何都要偷走。祂要給我們的,是死不能觸碰的。(134頁)
我們意識到自己要死,坦然接受這一點,就能切斷對這世上事物那令人心碎的依戀,我們就不再自然而然用物質主義的標準評價耶穌。否則,我們就會好像耶穌起初對他們說話的那些人一樣,活著,彷彿死並不是一個問題,怨恨耶穌,因祂不把更多我們今生所要的給我們……耶穌來,要給我們永生,而不是給我們更多東西,然後讓死把這些東西偷走。 (136頁)
耶穌的死和復活,還有祂的應許——如果我們相信祂,祂也要給我們生命,這一切要重新塑造我們對今生一瞬即逝事物的感受。完全品嚐永生甜美的方法,並不是後退,不享用今生的美事,而是把這些美好短暫的歡愉轉變成爲對那將來無盡筵席的盼望。愛今生和它一切的美好,真實坦誠認識到我們要失去一切,這實際上能強化我們對來生的愛慕。 (138頁)
一切都取決於耶穌的復活。只有當我們讓自己看到死,爲死憂傷,我們才會看到這事實。當我們認識到我們與亞當一道死了,我們就準備好了,可以認識到我們要與耶穌一道活著。 (178)